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18刘艳菊
刘艳菊
(河北省大城县北魏乡郑家村中心小学,河北 大城 065900)
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势在必行,培养合作习惯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合作学习,逐步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乐于动手实践、互动合作的学习习惯。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过去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善于质疑,有疑问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想法;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依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等,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二、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会听是会说的前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必须有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才能发挥合作的效应,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的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臂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要善于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谈话。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要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习惯。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组织小组合作分小棒,先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再把11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比较两次分的结果并用语言叙述出来,接着要求用算式把分的结果写出来:10÷5=2,11÷5=2剩1。教师再揭示余数慨念,指导正确的横式、竖式书写,这样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互动合作与交流思想的习惯
数学知识的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认识水平较低,可塑性很大。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实际测量时,测量相隔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又如教学圆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再剪开各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就必须两人以上合作才能操作,多进行类似操作,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养成合作操作的习惯。平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训练,让学生对数学语言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学习数学,重要的是明确数学符合的意义,能用数学语言交流思想。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显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实效性。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训练高效合作学习行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尽快掌握合作学习的要领,并形成习惯,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运用的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认真总结,就会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