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读”占鳌头

2019-12-18常娟

魅力中国 2019年18期
关键词:领悟读书课文

常娟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侯城乡惠安学校,山西 晋中 030800)

【正文】

我们都知道,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但我们的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中间的精读领悟环节,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是整个朗读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如果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让其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就会支离破碎,缺少了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环节,学生对课文的零碎理解就很难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感知、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一、自读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贵在自悟自得。然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孩子们自己领悟不了东西,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我们教师只需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即可。

二、精读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三、诵读表达,在于“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猜你喜欢

领悟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多么痛的领悟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