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工作室帮扶乡村薄弱学校校长专业成长的培训范式研究
2019-12-18高敏
高敏
(贵州省罗甸县第四小学,贵州 黔南 550100)
设置名校长工作室,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区域办学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为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提供更高、更宽、更广的平台,实现区域间和个体间的紧密合作、交流借鉴、资源共享,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就名校长个人专业成长而言,建立工作室,不仅仅是鞭策自己不断成长,更重要的是激励自己在更大的舞台发挥作用,亦即舞台有多大,校长的视野就有多宽,成长自然就会卓越;就名校长所在学校发展而言,建立工作室,会让学校发展的机遇更多,会给师生成长增添力量,会让自己学校的舞台更加宽广;就名校长的社会责任而言,建立工作室,不仅仅能促进工作室成员学校优质、高速发展,更能引领区域学校跨越式发展,从而发挥名校长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名校长工作室的目标定位
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主要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积极的开拓精神、敏锐的前瞻意识和浓烈的教育情怀,依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和办学实践,并形成了能被自己的办学实践加以佐证的独特办学体系,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校长。在探索名校长核心素养结构基础上,系统设计名校长帮扶乡村薄弱学校校长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并将其作为教育干预因子。名校长工作室就是撬动校长关键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为乡村薄弱学校校长专业成长培养种下了典型示范的种子,为乡村校长队伍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奠定组织基础。
无论是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还是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都聚焦在“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五大理念和“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协调外部环境”六大职责上,隐含着校长核心素养要求,既有自身修养、思想观念方面的要求,又有工作实际、实践操作层面的要求。对于乡村薄弱学校校长专业成长的培训范式研究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传统讲授式的校长培训模式忽视了乡村薄弱学校校长工作的真实情境和实际需求,忽视了校长核心素养发展规律,从而导致校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受损,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不强。
二、名校长工作室帮扶乡村薄弱学校校长培训研究范式创新的策略
校长工作室通常都配有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理论导师一般由高校或研究所里有教育学或管理学背景的知名教授担任;实践导师一般由一线的名优校长或干部培训专家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校长们有了专家的指导和保驾护航,保证了各种研修活动能够在理性思考下,高站位上开展,切实促进各位校长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在对乡村薄弱学校校长的专业培训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确立主客观统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价值取向。校长培训理论与校长培训实践是一种整合关系,培训理论是面向培训实践的知识。培训研究应根植于我国丰富的培训实践之中,关注现实中的培训问题,从而加强培训研究的实践品格。为此,通过名校长工作室“共建、共享、共助”发展模式,将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领成员们通过课题研究、微新、微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带动教育人才队伍共同成长。确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价值取向。要把校长培训实践看作是与研究者不可分离的整体来进行研究,主动走向培训实践,在培训实践中去体验培训、感受培训、研究培训,并进而达到影响培训、促进培训实践,实现新发展的目的。
(二)完善知识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统一的理论建构。从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到乡村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工作室主持人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办学经验。帮助乡村薄弱学校校长完善知识体系,和理论的构建。发挥了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功能。校长培训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撰写了大量论文和经验总结材料,但缺乏对校长培训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在校长培训的基本理论架构、运作模式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为此,必须加强校长培训的基础理研究,如校长培训的本质、特点、规律的研究,校长培训的原则、方式、方法的研究,形成并完善校长培训学科的知识体系,建构完整严密的概念内涵、逻辑范式和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尊重差异,实现研究方法的多维融合。作为研究范式,哲学思辨的方法、科学实证的方法在校长培训研究中各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自存在着局限性,这两种方法在校长培训研究中一直处于一种相比较而存在的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相竞争而发展。强调研究者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关系中对研究对象进行重新解读和建构,给培训研究带来了新的变革。
结语:
在乡村薄弱学校校长专业成长的培训过程中,名校长工作室朝着实现教育发展共赢的既定目标前行。用坚持、坚定、坚守的态度和情怀,一点点撬动,一点点改变,促进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