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019-12-18张志华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除数三角形思维

张志华

(河北省易县流井中心小学,河北 易县 074200)

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教育竞争,为师者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用创新思想和创新理论来武装自己,把创新教学融会在教学的各个节。要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功能与效益。

一、鼓励主动提问

一般认为,能够主动提问的学生,思维较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求知欲旺盛、学习效率高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应是解决数学教学的关键。

(一)培养兴趣、好奇心。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启迪智意的动力。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因此,必须尽可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十分重视把握好这一时机,去认真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无论从准备、设计、操作,甚至在课堂中的位置都应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创新,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好奇心是人对新奇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方向,小学生强烈的好奇、求知心理将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越。

(二)鼓励猜想。鼓励猜想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有奇特的、大胆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猎想概念的本质特征猜想数学公式的推导:猜想解题方法的种类,猜想他人的思维方式等等,让学生提出猜想,在讨论中探求知识。

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操作,去小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我们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师让学生先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然后问学生能否用已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来解决新知,学生马上想到能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完成二者之问的转化,从而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凑,学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且发现,它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它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由此悟出: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通过操作,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理解深刻。

(三)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可以不直接讲解概念、性质、公式等知识;而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小结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以便教师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问题。

三、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合理地进行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特别是在聚合中发散,在发散中聚合,这样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一)求异思维训练。一般从多方面入手,在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训练聚合思维。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要学生量这样一个角,有的学生把转角器转动一下,有的把纸转一下,使角转动到了容易测量的位置,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零度线来度量。教师对这几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说明在生活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性训练。

(二)假设思维训练。有些应用题用假设的方式去思考,要容易得多,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难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比如在教学“智力测验算分的一道思考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假设学生同题都答对时,该得几分?为什么只得了20分呢?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解决同题。

猜你喜欢

除数三角形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