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展示型群众合唱和自娱型群众合唱的若干思考
2019-12-18许景辉
许景辉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北京 西城 100035)
现代合唱艺术源于欧洲,始于宗教,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历来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近百年来在我国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它以丰富、深厚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温暖、抚慰、激励和震憾。群众合唱善于表现群众的共同生活、思想感情,展示了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力量。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广泛地组织群众合唱能够起到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文化活动,对达到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准确的辅导群众合唱的方法能够满足群众参与合唱的需求,因此,辅导方法也要要根据参与合唱者的目的不同而做相应的调整。
根据笔者多年教授群众合唱的经验,笔者认为根据群众的心理需求去区分,群众合唱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自娱型群众合唱,一种是展示型群众合唱。自娱型群众合唱的定位是娱乐身心,放松自己,在演唱过程中情感得到宣泄,在排练的过程中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而展示型的群众合唱大多以参赛及演出为目的,在为比赛和演出的排练中不断提高演唱技能,但最终的目的是在比赛或演出的舞台上更好的展示自己,得到心理的满足感。因此,对于辅导两种不同类型的群众合唱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
一、群众合唱团的辅导与排练
对于自娱型群众合唱团的辅导要多以提高兴趣、积极参与为主。因为此类型合唱团的团员们大多是来放松身心的,有的唱不准音高甚至跑调,是通过歌唱宣泄情感、调整自己的。如教授过多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较难的专业发声练习会使团员失去参与的热情。应多选择些曲调相对简单、容易上口的曲子或者耳熟能详的一些老歌。先从齐唱开始,逐渐加进声部,从大家能接受、喜欢唱的歌曲上下功夫,通过反复的练习实践来使团员把音高唱准,提高声乐及合唱水平。
对于展示型的合唱团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是以上台展示为目的。要想在舞台上有好的表现或者想在合唱比赛中拿奖就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才可以。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展示型合唱团的辅导方法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因此,指挥科学正确地指导团员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提高团员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因此,针对此类型合唱团的教授方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视唱能力的训练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1.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团员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团员唱不准音多是因为耳朵听不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指挥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团员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团员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谱即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应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团员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减少学员对琴的依赖。对于展示型合唱团的选曲一般相对较专业,在实际的合唱团排练中,中低声部的音准是较难解决的,再碰到半音较多的旋律更是难上加难,遇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把较难旋律单独提取出来,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当做听唱旋律练习。开始阶段尤其针对音准概念较差的团员,多示范唱奏,反复听唱、模唱、背唱,直到完全唱准确后再脱离钢琴独自视唱。这样,既能及时解决排练歌曲的音准问题,也能使团员的视唱水平有所提高。
2.节奏训练: 培养团员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团员们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群众合唱团的成员还有老年人组成,所以无论从认知能力还是反应速度都有所减退,因此在训练团员模仿节奏时要多用嘴说出具体节奏,用手打出固定拍子即可。
(二)歌唱技能的训练
1.演唱的姿势: 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团员歌唱技能的基础。教学中,指挥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团员一参加合唱团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是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等等。
2.歌唱的呼吸: 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呼吸训练时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惊讶、呵气等,体会歌唱时的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置。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
3.歌唱发声: 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个体发声位置越统一,集体发出的声音才能越融合。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所以,可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群众合唱团员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团员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团员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
(三)和声训练
由于展示型合唱团的选取大部分为多声部合唱曲,所以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必须对团员进行和声基本训练,坚持对团员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音程的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过渡到和声音程,让团员感受和声音程,能够听出两个音同时发出的音响与单音有何不同并能模唱出根音和冠音。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过渡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二、群众合唱团排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跑调
这是自娱性合唱团的常见问题,由于自娱性合唱团的活动只是平时的日常排练,不需要上台展示或比赛,所以入团的门槛儿也相对较低,团员们不识谱或根本没有音高概念,所以排练时跑调的问题比较严重。针对这个问题,自娱性合唱团的指挥应在平时练习时让团员多听多模仿,选曲时要选择简单、熟悉的曲调,先从齐唱开始,让团员们学会倾听,倾听自己唱出的声音和旋律是不是一致的,逐渐再加进音高概念、声部、伴奏等。
对于展示型合唱团这种问题比较少见,因为展示型合唱团的目的就是在舞台上表演,所以在最初考核入团时要求也比较严格,没有识谱能力或跑调者是不能被招进团的。有个别跑调的情况大都是因为曲调有难度,一时找不准音高造成的,针对这个问题必须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把有难度的曲调单独提取,反复训练。
(二)喊叫式歌唱
这个问题在两个类型的合唱团里都经常出现
对于自娱性合唱团出现喊叫式歌唱的情况是团员对于合唱艺术的审美认知度有限,对合唱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唱得整齐,唱得响亮,具体表现为唱出的声音类似喊叫嚷嚷。在这部分人群里也有团员是主观的意图,就想喊出来,就想通过纵情的歌唱宣泄情感。比如经常凑在公园里唱歌的群众合唱团,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唱完后问演唱者是否听到别人的演唱,回答是否定的;是否听到自己的歌声,答案甚至也是否定的。他们就是想通过尽情的大声喊叫式的演唱表达自己的喜悦或不满。这种情况下演唱过后的人们的脸上都或多或少充满了满足感,因为他们通过歌唱宣泄了情感,调整了自己。针对这类人群的喊叫式的歌唱问题笔者认为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正确引导,尤其是合唱团在室内排练时,要通过欣赏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优美的演唱旋律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逐渐认同原来优美的歌声、轻轻的唱也能宣泄情感,也可以达到心理的满足。
对于展示型的群众合唱团出现喊叫式的歌唱多不是主观意图。因为此类型的合唱团团员对合唱的声音有概念,知道合唱中的歌唱是轻声高位的,声音应该是融合的。出现此类问题多是声音训练程度不够造成的,不能很好的掌握共鸣的技术和呼吸的技术,把歌唱等同于喊叫,这会让合唱团的声音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忽略了合唱声音和谐融合的精髓,忽略了和声的柔美。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可以用弱声训练的方式。坚持让队员做哼鸣训练,排练时坚持用弱声歌唱。合唱作品中的弱唱处理比唱强音更难掌握,因为弱唱除了要有较好的声音控制能力和气息的支持外,还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地听辨能力、良好的乐感、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所以,弱唱不仅能从认识上改变他们对合唱非理性的演唱习惯,同时也是提高群众合唱团演唱水平的突破口。
(三)合唱中元音辅音的统一
这个问题是一个共性问题,自娱性合唱团和展示型合唱团都存在。
汉语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每个字都有声母和韵母,都存在元音和辅音的关系。由于每个人元音辅音发音的速度不一致就会造成声音线条的不统一和音量的不一致,于是语言在音乐中的美就被破坏了。要尽量缩短柔化辅音的发音时间,延长元音的发音时间,如果是二个以上元音构成的字则只延长更开放的那个元音。归韵的时间几乎忽略不计。合唱需要有一定的美声歌唱基础,但它绝对不是要求牺牲语言的清晰度。群众合唱团的团员多来自五湖四海,很多都是退休后投奔子女来到异地,所以各自操着不同的口音,因此,想要达到声音的融合就更是难上加难。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柔化辅音发音时间、延长元音发音时间的同时,还要让团员们读准元音,尽量说准普通话。说到这里,笔者想到自己辅导合唱团时碰到的一个温州团员,由于方言已根深蒂固,所以怎么模仿都说不出标准的字音。经过反复思考和尝试,我把字的声母韵母给分解教授,比如“天”字,她怎么都读“贴”,后来我把“天”字分成特---衣---安,而结尾的读音结束在“安”上,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团员自己在高兴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解决了元音的准确度,合唱团的声音也融合多了。
三、辅导群众合唱团的指挥应具备的“三心”
区别于职业合唱团,群众合唱团的指挥会面临很多职业合唱团排练时基本不会出现或较少出现的问题,比如找不着音高、喊叫式的歌唱等等。群众合唱团的团员们又大都是非音乐专业人士,没有音乐理论知识和声乐的基础,因此要想使合唱团团员学会合唱中的歌唱、达到声音的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作为辅导群众合唱团的指挥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三心”。这“三心”首先是热心,能够热衷于群众文化活动,把辅导群众合唱作为自己的事业,积极学习摸索辅导群众合唱的更好的方法及途径。其次是爱心,对待团员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在业务辅导的同时关心团员。最后是耐心,群众合唱的辅导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太好解决的,所以在有热心和爱心的基础上要有充分的耐心。合唱团的团员们都是没有音乐基础的群众,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应本着“不求速度快,但求掌握牢”的原则,耐心的重复,最后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群众合唱的艺术形式,与实际生活情感更接近,能够更直接、更丰富、更鲜明地体现艺术感受性和艺术体验性。合唱艺术有利于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利于群众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品位的培养,也有利于群众健康个性心理和团结集体行为的形成。广泛地组织群众合唱能够起到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文化活动,对达到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积极做好合唱的普及工作对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