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改革大势浅见

2019-12-18王晖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国资国有企业

王晖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一、国企改革意义深远

中国经济发展在探索中曲折前行,经历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模式,不断探索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决策、自我发展的微观市场主体。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体制主要为公有制经济,其他形式的经济体制几不存在,而公有制经济更多作为政府的功能附属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改革开放”确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国策之一,中国经济由此开始腾飞,踏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何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国有企业逐步转变为适应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化企业成为核心命题,这就需要进行深入彻底的国有企业改革,因此,国企改革一直伴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持续改革开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助力。经过40年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大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日渐规范,开始或完全面向市场化竞争,成为独立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催生出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国企”。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化,以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二、国企改革路程久远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共经历放权让利、制度创新、国资监管、分类改革四个时期,通过不断探索、推进和总结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取得长足进步。

"放权让利"时期(1978-1992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在“放权让利”时期,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放权让利,尝试和探索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促使国营单位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旧观念与行为的束缚,逐步适应市场化经营环境,融入市场化经济发展大潮。此时期解决的是国有企业进入市场的问题。

"制度创新"时期(1993-2002年)。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会议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因此,这一时期,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确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资本和产权的观念,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国企改革任务主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两条主线进行。此时期,主要解决整个国有经济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问题。

"国资监管"时期(2003-201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后,2003年国资委成立,标志着国企改革进入到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时期。此阶段的国企改革任务即为国资委负责监督管理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解决了以往的国有经济管理部门林立、机构臃肿、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此时期内,主要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国资监管体系。

"分类改革"时期(2013-2017年)。此时期以十八大召开为界限,国企改革进入“分类改革”时期。此时期内,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并针对性制定改革方案,国企改革由此前的通盘式改革方式进入细化改革方式,国企改革开始进入改革“深水区”。

三、国企改革大势所趋

根据《国资报告》总结的2017年国企国资领域的十大关键词可对当前国企改革领域略作总结,这十个关键词分别是:国企党建,监管职能转变,公司制改革,央企重组,混改,提质增效,企业家精神,央企创新成果,一带一路,精准扶贫。

在监管职能转变方面,主要打破“越位、缺位、错位”的监管格局,下放多项权限,既做到“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又坚持“该管的坚决管住管好”,最终归位于“管资本”的监管方式,并紧紧围绕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两类公司试点进行国企改革推进。

在公司制改革方面,继续深化推进剩余国企和央企的公司制改制进程。至2017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各省级国资委出资企业改制面达到95.8%。

在央企重组方面,央企的兼并重组工作向纵深挺进。一是继续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重组,深化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加强重组后的整合效果评估。二是推动中央企业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加强企业间相同业务板块的资源整合。三是发挥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转型升级、重组整合、创新发展,引导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在混改方面,在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新的一年改革清单:将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大领域作为国企混改的重要突破口。在混改过程中,注重分类分层、升级扩围、重心下移,且看重“混”,更看重“改”,通过“改”,引入优势战略投资者,实现机制层面的强强联合,不断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同时,在混改过程中,积极、规范推进员工持股进程,员工持股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国家各部委相继发布《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等文件予以支持和规范,目前成果显著。

四、国企改革任重道远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将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出资人监管权责清单。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赋予更多自主权。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瘦身健体,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国企改革的成就突出表现为,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影响力、控制力不断提升。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等行业,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所有的基础电信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50%多,生产了全国超过60%的高附加值钢材、70%的水电设备、75%的火电设备。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优化,为科技创新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提供了条件,也大大提高了其辐射、带动能力。这些年来,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力度加大。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实施了股份制改制,央企60%以上的营业收入、80%以上的净利润集中在上市公司,40多家央企实现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的方式,国有企业广泛吸纳非国有的社会资本,扩大了国有经济的辐射范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开拓创新,也需要从过去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汲取好经验、好做法。一个经验是必须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次次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积极探索的过程。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将更加细致和深入,随着国企改革成效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国资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上海国资:重组与整合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