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提高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路径研究

2019-12-18李昊轩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思政课社团主体

李昊轩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承认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为了形成教育合力,有教必有学,有师必有生,必须师生精诚合作,才能更有效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因此,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认真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是有必要且极其重要的。

一、以“问题”为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领导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

在思政课堂上,学生们变活了,成了课堂的主人。但我们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感觉到课堂表面是活了,但学生缺乏静心思考;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但探究的深度不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但缺乏质疑的声音。学习从“问”开始,没有了问题的思考,缺失了问题意识,就丧失了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首先是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作为课堂设计的导向。其次是将问题的设计与提出作为明线,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作为暗线。最后就是要从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模式中的三宗很难过途经来培养学生,鼓励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并增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种途径层层递进,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不求人,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不问师,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课堂在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反复中螺旋上升,效率提高。

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理论创新及运用能力,让其对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热点思潮进行探究和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来提高学生内在的思想道德素养,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真正做到有用、受用。

二、当代大学生和思政教师为双主体

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时应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在保障组织与纪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给予大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同等重要,都具备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立场明确,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热点问题,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的思想来正确看待问题。当前,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自身难以正确的看待社会上的各种复杂思想,在很多问题上容易盲从他人。针对此,教师应客观地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令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郁兴趣的同时,收获到丰富的知识。

双主体教学法指的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均处于主体地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更加愉快与和谐,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双主体教学法不仅要充分彰显教师的主体地位,还要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详细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中心,基于教育的基本规律,严格依照学生的需求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学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严格把控,鼓励与引导学生自主地汲取各种知识与提升综合能力,逐步养成优秀的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基于被教育对象的个体变化、个体心理而开展教学工作,如智能、生理、情感与能力等,有效地把控好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合理,从而满足被教育者的变化,使得整个教学活动能够良性运行。在教学中,教师并非是“主演”,其是真正的“导演”。教学并非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而是师生间和谐相处、共同协作、相互促进、一同成长的过程。互动式教学主张师生间有效互动,这是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进行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凭借自身在知识领域所拥有的权威性而成为学生们情感的诉求者、学习的咨询者等。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时应当从现实情况出发,在保持原则性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充分彰显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表明自身的观点,借助热点问题的探讨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学生对思政课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当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各种热点问题,并进行辩证的分析。在新时期下,社会思潮较以往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盲目从众。教师应教授学生运用正确的视角来分析各种社会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令当代大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成长为栋梁之才。

在传统的课堂中,多是一本一眼,教师把学生的大脑当作电脑的内存条,一味的灌输教学知识,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的存在。在课堂中,以教师、教学为中心,重规范、轻创新,并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涉及现代化教学的设备较少。与此同时并不利于开拓教师和学生们的视野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负责传递知识,对学生的价值观、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不予重视。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得出其想要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像紧绷的弦一样,学生讲授知识的时间,提出问题的时间,给学生留出的思考空间都被老师设计的环环相扣。而在思政传统课堂中的“学”,大多都是急功近利的学习,学生只是需要应付考试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从本质上失去了同学们时间万物思考的能力,从而将使自己的思想出现裂痕,甚至毁灭。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完全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教学过程是由认知到情感升华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不能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全来自外界压力,或是分数限制,而非对知识的探索,更不是一种爱好,也失去了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同时也养成的惰性。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变得低能。思政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目的本身就不是将理论知识和教学环节灌输到学生的脑中,教学方式也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众多实践的结论表明,双主体教学法是一种成效显著的方式,能让教师主体亦或是学生主体都能切实地参与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双主体切实的在思政课的氛围下产生思维的碰撞。从生活现实和社会热点着手,关注疑点问题,积极帮助学生善于思考,大胆提问,勇于争辩,给教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互动的同时将问题变得易懂和易于接受,感悟到思考之后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思政课“社团化”

将思政课“社团化”。学生社团已然成为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思政课除了课堂教育外,更重要的还是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中的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理论课堂上难懂的知识,学生社团以其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直接性,参与者的自愿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效果的有效性,越来越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并且越来越凸显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以我校社团“爱智会”为例:指导老师带领社团干部定期和不定期举办社团活动,例如参观抗战纪念博物馆,举办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竞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超越了班级,专业和系别的限制,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以举办各种活动为引导,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集体教育和社会教育,从而使学生的内心深处自发的对祖国的爱国感情和民族精神的自豪感。在思政课理论课成绩考核体系中学生社团成员的考评。学生社团可以通过考核出勤,活动表现等对社团成员进行考评。在每学期期末通过加分和减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假如思政课的总成绩考核体系中。不仅加强了学生思政课考核方式的评比方法,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学生社团的组织和参与大大提高了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效率,尤其解决了一些学校思政课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社团在帮助教师完成实践课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更是受益匪浅。学生们在社团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了机会,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多项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团队的协作能力,有利于是身心健康发展,所有这些都是思政课堂上所学不到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增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高校大学生社团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种思想健康、丰富多样的活动而调动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令学生主动投身与各项活动中;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应赋予活动更浓郁的思政政治色彩,并重视互动性,融合更多的时事与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令学生接受到更深刻的教育,令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生活化,从而实现相关教学目标。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思想能够得到真实表达,这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新时期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借助高校大学生社团而开展思政活动能够促使思政教育的客体主体化,这是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主体化的一种表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社团成员一方面是思政教育面对的主要客体,另一方面是组织思政教育的重要主体。社团成员能够借助自身的行为而影响到更多的同学,最终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语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阐释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青年大学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分别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以当代大学生和思政教师为双主体,增强组织和纪律保障,增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平台。在思政课教育中要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实际状况,在组织和纪律的保证下,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讨论空间。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当代大学生在收获兴趣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将思政课“社团化”,以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为依托,将思政课生活化、全程化、网络化。并将思政课社团化带入到网络生活中,通过建立网上测评系统,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当代大学生随时随地掌握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拓展宽广的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和知识视野。

猜你喜欢

思政课社团主体
缤纷社团
论碳审计主体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何谓“主体间性”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