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2019-12-18张驰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高职生毕业生

张驰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

一、高技能人才短缺 职位争夺激烈

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多规格的,社会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规划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在第一线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技术应用型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高技能人才短缺己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就业观点实事求是

就业观念是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谁拥有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决策,谁就将在职场中占有优势。近年来,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大的增大和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观的教育。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在慢慢更新,与本科生相比,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更为实际,就业时很少会挑三拣四。高职毕业生就业观的与时俱进,使得他们选择就业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慢慢接收了从基层工作做起这一就业观念,他们不是为了单纯追求一份“光鲜”职业,而是设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开职业的“上升”空间。

2.实用性技能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性,课程设计和培养模式上都是迎合企业或用人单位的需要,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要到了单位,立即可以参与实际的工作,无须大量的培训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亲睐。

(二)劣势分析

1.就业市场买方市场形成

近年来,随着就业队伍的异军突起和企业自主权的增大,企业在就业中地位的与日俱升,虽然,在就业的理论上,现阶段毕业生就业是实行双向选择,然而,由于企业选择余地更大,标准也就更高,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企业往往是“独揽大权”,导致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权威”,造成企业与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不对等地位,企业的市场地位与日俱升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地位的弱化。在这种态势下,高职毕业生无疑处于企业人才遴选中的一个分支,在就业时处于被动局面,处于就业地位上的劣势。

2.社会认可度低

从社会认可度看,高职毕业生相较其它高校毕业生来说社会认可度低。目前我国社会对高职学历和高职毕业生的认识程度相当不够,对高职教育也存在很大的误解。因为高职的招生录取分数比普通高校本科要低很多,因此就读高职是大多数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并非基于对高职教育的认同,甚至有很多学生和家长把高职专科作为以后转入本科的跳板。

3.人文素质相对较差

当前,用人单位往往将本单位的文化、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基础扎实、技能过硬,而且要意志坚强、人格独立、个性健康、品德高尚。许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人文素质,而这一点正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所缺失的。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大幅度扩招,更是使高职教育出现“生源紧张,新生基础趋低,而且参差不齐”的现象。不论是从普通中学招进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落榜生,还是对口招入的中职生,从总体上讲其文化基础都相对较差。

4.个性心理不稳定

个性心理特征左右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高职生特殊的个性心理,给他们的就业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高考落榜的压力,变得自卑。一般来说,高职生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有无能与失败感,认为读高职院校是情非得已。因此,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潜意识中多了一种自卑和压抑之感,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二是学习的压力使其失去信心。部分高职生缺乏必要的文化基础,增加了进一步学习的难度,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信心,产生失落感和困惑感,容易出现苦闷心理,对就业前途失去信心。

(三)毕业生的机会分析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国家对于就业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2007年8月30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就业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颁布。《就业促进法》将经过实践检验切实有效的积极就业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范,使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和体系法制化,使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制度化,由此建立起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保障我国积极就业政策长期有效地实施和运行。

三、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通过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具备企业员工的素质

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现代企业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抓好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而高职生毕业后大多数要进入生产第一线,进车间当操作工,这就要求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要细心观察,操作准确、规范。不允许有半点粗心大意,否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或造成严重的工伤事故。而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强化优势 进一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讲解各种仪器的正确操作,边演示边讲解,并指导学生边看边想边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概括等方式来发展其思维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适当增加分组实验,在学生做分组实验时,教师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和用途,熟练装置仪器,掌握操作步骤和方法,还要学会做好实验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写出实验报告。

(三)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提高人文素养

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顽强、对事业充满信心的心理素质。教师在实验、实训中的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前必须进行周密的准备,保证课堂演示实验顺利进行,效果良好。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高职生毕业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