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剪纸的历史和区域特点

2019-12-18张群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剪纸艺术

张群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一、剪纸艺术的历史沿革

剪纸在中国大江南北流传广泛,群众基础深厚,样式多样。它来源于生活,以生动的画面、多变的形象和富有内涵的民俗唤起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美好信念,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对生命的理解与追求,它在人类对社会的精神需要中茁壮成长。中国剪纸分布广泛,中央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带领学者和硕博士学生运用田园调查法走访中国10多年,发现中国有30个多民族有习俗剪纸的传统。中国剪纸分为浑厚豪放、单纯粗犷的北方格调和秀丽明快、玲珑剔透的南方格调。

传统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风格独特。但是,由于纸十分容易腐烂,不易长久保存,在考古中发现的剪纸实物并不多。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古墓作群中发现的以动物、花卉和几何形为题的剪纸,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剪纸艺术实物,距今1500多年的历史(图1)。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剪纸职业艺人,人们以彩纸剪成各式花样贴于灯面,增强灯笼的装饰性。经过宋元明清时代的发展,剪纸已不单纯是将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贴窗花、门钱、门笺的习俗已相当普遍,它和当时同时盛行的门神、春联共同烘托出了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剪纸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先进知识分子蔡元培、鲁迅的大力倡导下,建立了中国民俗学的雏形。新中国成立以后,剪纸得到空前的发展,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解放,剪纸艺术迎来了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社会上掀起了学剪纸的热潮,涌现出了很多剪纸艺术爱好者和剪纸艺术的创作群体。

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社会对艺术的需求愈来愈多,剪纸艺术也成了艺术市场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2003年剪纸被列为中国民间十大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各种研究剪纸的协会和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社会中,以剪纸为内容的刊物和专著也在层出不穷的出版,以剪纸为主题的展览、研讨会也频繁在各地召开。中小学将剪纸教学慢慢地引入了课堂教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也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以抢救的心态发掘、保护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校中以中央美院、中国地质大学、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众多院校正在为剪纸艺术传承、保护和创新而努力工作。

二、剪纸艺术的区域特点

剪纸大体分为两大区域:一是以山西、山东、陕西为代表的北方民间剪纸,一是以广东、江苏为代表的南方民间剪纸。剪纸产生在不同的地域环境、风俗人文和艺术形态的传承与影响下形成了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民间剪纸艺术。“北犷南秀”是指中国民间剪纸单纯粗犷、浑厚豪放的北方风格和秀丽明快、玲珑剔透的南方风格。河北蔚县剪纸是借鉴了杨柳青年画、武强木版年画而在许多民间艺人的艰苦探索下创造出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它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素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而驰名。

潍坊地处胶东半岛,最早作为胶东剪纸的一个派系,已初步具备细腻的风格。潍坊剪纸艺人王广成的作品《江山多娇》画面有对山体的写实再现,同时运用国画的构图表现意境;将雄伟壮观中国名山泰山、云门山和吉祥寓意的仙鹤、金鲤、莲花等诸多元素巧妙的运用组合画面,构成旭日东升、鹤翔鱼跃的艺术效果。表达国泰民安、紫气东来、连年有余的美好寓意,同时彰显“江山如此多娇”的磅礴气势。

南方地区的剪纸图形,除湖南,云贵地区因少数民族集中的原因地区间风格差异较大以外,淮河长江流域,江浙等地区,在同区域内,地区间风格差异相对较小。如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广东佛山镇,剪纸品种丰富,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各异,风格独特、构图严谨。如1984年,中国剪纸艺术香港的设计师司徒惠先生在广州花园酒店大堂中设计的大型剪纸壁画《红楼梦》,是用纯黑色大理石经雕刻后镶纯金箔而成,画面精致典雅、气势磅礴。远看金光灿烂,近看玲珑剔透、富丽高雅;突出佛山剪纸金碧辉煌的艺术特点。

结语

中国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中国最早发明剪纸的载体造纸术和发现最早的剪纸作品,所以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原乡。广阔的中国剪纸艺术呈现出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剪纸艺术家们通过参加技艺技能比赛或剪纸艺术交流会议等方式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促进剪纸艺术的发展。对于从事设计类工作或者展示中国特色文化作品时我们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思想理念。然而,艺术无国界,世界是融合的,我们的中国剪纸艺术是融合的,不同事物的融合会创造出新的事物。相信剪纸艺术会在融合的世界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剪纸艺术
剪纸欣赏
剪纸
美妙的剪纸
纸的艺术
剪纸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剪纸
爆笑街头艺术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