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感受
2019-12-18代春蕾
代春蕾
(河北省承德市第七中学,河北 承德 067200)
随着历史教学的改革,教师越来越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今天我来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生生参与,改变了以知识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存在的许多学生没法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被动学习状态。小组合作学习还降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与干预,教师转换成激励和引导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自己能胜任并感兴趣的课题,在小组中担任角色并承担自己的任务,这给学生铺设了充分展示与发挥自己潜能的舞台与路径。
在历史课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往往不考虑必要与否,动不动就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且讨论的内容不讲层次,使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个课堂貌似热热闹闹,却实如一盘散沙。我认为小组学习要依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涉及问题的性质等诸多因素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课堂采用适宜的课型。如: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合作学习;当问题答案不惟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针对性的使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才会实现高效学习的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在合作学习时首先注重合理分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中要科学的分组,即小组内根据各成员的性别、历史知识量,识图能力,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分组。这样就在小组内部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氛围,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感,增进彼此了解,学会欣赏他人,长期的合作使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团队精神逐渐形成。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过程,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结果,表演、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同时还记录小组成员中不积极参与合作的现象。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 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耐心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同时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纠正别人的错误,同时也要学会接纳他人的意见,并补充完善自己的想法。当他人提出疑问时,要有耐心地去解答。在发现自己有错误时,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肯定和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体验别人的感受。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合作能力,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如有人看了电视剧《康熙王朝》,就在小组讨论:《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可明朝时就废除了“宰相”,何来“明相”与“索相”?有人猜测:明珠、索额图因功绩显赫,可能是被康熙赐予了“宰相”的称号;有人说:不对,明珠、索额图应该是康熙帝的军机大臣……马上有人纠正:军机处在雍正帝时设立,明珠、索额图的真实身份应该是辅政大臣,称“明相”与“索相”是错误的。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不要流于形式,要发挥不同成员的作用,要让小组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