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019-12-18高青松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能力

高青松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孙氏镇第二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应当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思维,继而收获知识经验和思维锻炼,这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并通过质疑、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活动中的自主、自觉与自我监控,其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过程的良好转变,让这种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强烈需求,学习小学语文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独立性,独立性是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当是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解决问题,切忌教学工作中的面面俱到,留有更多思维空间、想象空间,积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小学语文教学,方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良好培养。

一、加强亲身实践,鼓励自主探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关键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感性认识多于理性分析。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经验与知识,并激发其自主学习热情,继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他们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能使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极大的提高,他们所触及到的情感也会渐渐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创设和谐情境,倡导民主平

罗杰斯创造了非指导性教学理念,他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应当用饱含真情和温暖的方式关怀学生、教育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更能够尽情地放开身心、自主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小学语文本身的特点,在立足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满足感,进而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愉快课堂

兴趣于各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均有较大意义,也是历来各科教学关注的重点所在,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小学生作为一群饱含天性的群体,他们的行为、思想都更加倾向于接近自身喜爱的事物,把握好这种“感性”,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必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主动学习探究,以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小组竞赛、自主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愉快和欢笑,在此基础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必然事半功倍。

四、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加减法意识,创建加减法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一方面,教师的教要运用减法的原则。教师不过多干涉学生学习的过程,不直接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学会方法。教师更应把课堂作为“学”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的学要运用加法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做主。学生要自己设计目标,自己探求真知,自己调控学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能动、自动、的良好学习状态。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自己主动运用加法的原则,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转化,就是学生把学习成果内化的过程。这一环节是最终目的和结果。经过学习者的操作、探究、研习,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知道了学习结果,并加以理性的确认,并通过练习、应用、再操作等迁移、拓展活动,达到举一反3触类旁通,将既得学习结果与探究的过程体验的经验“内化”。

五、自主合作,在讨论中展示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个性探究的基础上,展示个性思维,发表独立见解,在讨论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

重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展示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在“口语交际”当小记者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学生互相采访,有的学生采访老师;有的学生在采访过程中只注重采访的问答,有的学生则先为采访作精心的准备,设计好各类问题,有的放矢;有的在采访过程中非常注意礼貌,行为、举止文明有礼,态度诚恳,言语委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发展。

六、创设情景,让学生展示个性

一篇课文往往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情景,其中除了有其主要内容,在字里行间还包含着作者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说明的道理。根据教材特点,我鼓励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倡“阅读应有自己的见解”,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的明确要求。营造适宜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提出建议,激励学生展示个性

小学生有求知的权利、学习的权利和受尊重的权利。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不应给学生太多框框,以免扼杀学生的个性。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给他们提建议或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励学生展示个性。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理念的鲜明体现,教师应当不断寻求更为有效的方式付诸于教学活动中。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