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12-18杨会利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

杨会利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永固乡西吉小学,山西 临汾 04150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就是由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的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兴趣: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圆形呢?究竟圆形有什么特点?如果改用其他形状将会出现什么情景?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适时地放映了“小动物们乘坐在各种不同形状的轮子的车行进时的状态,”真是妙趣横生,课堂内一片欢声笑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圆的兴趣与热情。

三、探索规律,引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探索、发现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愉快的体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9加几”时,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得到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总结出了“凑十”的计算规律。当学生学习“8加几”、“7加几”、“6加几”时,就能运用规律依此类推了。掌握了规律,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就进一步引发了学习兴趣。

四、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兴趣的“金钥匙”。

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说出求周长的方法。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列出了如下几个不同的算式:6+4+6+4、6+6+4+4、6×2+4×2、(6+4)×2。这时,教师充分肯定这几种算法都是对的,都能够求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进而提出:哪种方法最简便呢?启发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并归纳出长方形的公式。稍后,教师又问:你们能想出求正方形周长的办法吗?为什么?从疑到不疑的过程不断反复,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地状态之中。特别重要的是在释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外部环境,运行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教育学生不讥讽、不歧视有错误想法的同学,这样才能在最大的空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最长的时间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手脑并用,促进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有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小棒,弄明白怎样分才能使每份同样多,怎样分才能知道可以分多少份。这样就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充满趣味。

六、体验愉悦、稳定兴趣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便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教师应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之后,让每个学生展开想象,用教师提供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拼摆出各种组合图形,诸如房子、汽车、小船、动物等,并让学生把自己拼好的图案粘贴在纸上,在班上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沉浸在创造的欢乐之中,去尽情体验成功的愉悦。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之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然而兴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个性品质,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的方法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和蔼可敬的形象,才能达到课堂上一呼百应,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
我爱长方形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扑克牌摆长方形
小长方形找朋友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