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地方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2019-12-18李彦彬宋春杰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中学历史

李彦彬 宋春杰

(保定市第二中学,河北 保定 071000;保定市第二中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地方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地方史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历史记录。人文精神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开始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1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这就要求历史学科要承担起这个时代重任。地方史教育有利于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先天优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地方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是践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地方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有效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2以家国情怀素养为例,它“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3,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最高层次。历史学科“必须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价值归旨。”4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生对于家乡的地方历史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自然有一份亲近感,同时家乡也是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地理空间,让学生直接参观相关历史遗迹,不仅可以连接现实与历史,拉近学生与所学书本知识的距离,更便于学生沿着“个人-家-国-天下”的情感脉络积淀家国情怀:其一,通过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系统性深入了解,可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服务,增强其家乡观念。其二,家乡知名人士和保卫家乡的英雄人物自然会成为学生引以自豪的对象,借此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方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推动史料教学,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史料教学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根据教学需要引入适当的史料,可以创设历史情境,使历史课堂丰满灵动,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补充教材不足,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设计探究活动,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落实史料实证素养。教师的教从枯燥的单向灌输变丰富的引领启发,学生的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课堂充盈着师生互动的教学乐趣,历史重新焕发了人文底蕴,回归了学科探究本质。目前,史料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在实际运用上遇到了众多瓶颈。挖掘地方史资源对于解决史料匮乏这一瓶颈大有裨益,对于推动教师持续进行高质量的史学阅读,提升专业素养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保定地方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资源

保定为尧之故里,京畿重地。燕、鲜虞、中山、后燕都曾在辖区建都。西汉置涿郡、恒山郡、中山国,宋置中山府、保塞军、保州;元设保定路;明治保定府;清为直隶省会,建国后一度为河北省会。境内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发源地伊祁山洞;名列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国内保存最为完好被称为半部清史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肃穆壮观的燕下都遗址、满城汉墓和清西陵;保定军官学校纪念馆;华北明珠白洋淀,野趣横生的野三坡;记录华北军民抗日战争的冉庄地道战等大规模、高规格的人文遗址数百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因而成为地域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在保定这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孕育、产生了众多名垂青史的历史名人。这其中包括风流倜傥的燕国名士郭隗,慷慨悲歌的荆轲、高渐离,赵国著名将相廉颇、蔺相如,蜀汉的昭烈帝刘备,运筹神算的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刘禹锡,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颐、程颢,一曲窦娥惊天地的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半部西厢泣鬼神的王实甫等,还有爱国将领佟麟阁,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狼牙山五壮士”之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他们如天际的星辰,光耀燕赵大地,辉映华夏神州。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华夏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业绩体现了保定人民勤劳勇敢,勇于创新,慷慨悲壮,为国捐躯的精神和传统。

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更有众多创造历史文化的历史名人,这些都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丰富资源。

三、保定地方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途径

保定地方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上,还要体现在各种主题活动中,进而深入到社会实践中。

(一)有效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历史教育的主要方式,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教学设计,达到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课堂讲授中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意义重大和具有特色的地方史资料塑造历史情境,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又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要充分利用保定的历史展览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开展教学活动。如在讲授近代史时可利用直隶总督署进行讲解,讲授抗日战争可以加入易县狼牙山五壮士等等地方史内容。

有效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必须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如“保定红色文化”、“直隶总督史”、“保定历史人物史”等。

(二)依托学生社团开办地方文化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如保定二中成立了“萦翾历史社”,不定期的邀请专家学者和历史教师,举办了有关地方历史文化的系列讲座,如《中华文明的起源》《直隶总督署的历史》、《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历史》、《雄县剪纸文化》,收到不错的效果。

(三)与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

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撰写考察报告。通过参观、访问和考察当地一些遗址遗迹,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地方辉煌的历史,特定的民族精神,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以及一座地方城镇的现代化历程。保定二中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地方文化的调研活动,如保定市文物保护情况调查、白洋淀红色旅游调研、保定老字号调研等学生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会使学生认识地方社会历史的视野更加开阔,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效结合,更使地方史教学得到延伸。

四、保定地方史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保障

保定地方史顺利融入高中历史教学,首先要高度重视地方史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中学对于地方文化的重视不仅是中学德育功能的体现,更是符合中学教育发展趋势,担当中学时代责任的重举。从中学管理层面而言,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在配套措施和资金方面提供保障。中学还应加强对相应的学生社团的领导和支持。

其次要提升历史教师地方史素养。保定的中学研究地方文化拥有无与伦比的地缘便利,中学具有一批相对专业的历史教师。他们是保护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应把研究当地文化、发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作为教学重要方向,来提高历史教师的地方素养。

再者要建立中学生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充分挖掘利用保定有影响的地方人文、历史资源,建立校外文化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实习。教师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保定展览馆、纪念馆、历史遗迹等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融入保定文化,使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受到保定文化的熏陶。

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包括重要历史名人、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思想文化、历史文化遗存和红色旅游基地等在内的丰富的人文教学资源。在教学当中有效的利用,不仅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落实历史核心素养,而且宣扬保定地方文化服务地方。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中学历史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多解中学创新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