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南高沙土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子及调控对策
——以泰兴市为例
2019-12-18谢鹏飞祝瑞明江苏省泰兴市济川街道农业服务中心225400
谢鹏飞 祝瑞明 (江苏省泰兴市济川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225400)
罗 列 徐爱琴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25400)
通南高沙土地区包括江苏省南通市的如皋市、海安市,泰州市的泰兴市、靖江市、姜堰市,扬州市的江都市、邗江区等,总面积约7 000 km2,耕地面积4.8×105hm2。对照江苏省“202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通南高沙土地区由于受农业资源条件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多因素制约,想要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以及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任务重、压力大。为此,笔者从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以泰兴市为例,在介绍农业生产现状、分析农业发展制约因子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通南高沙土地区“双增”,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期推进该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1 南通高沙土地区农业生产现状
1.1 农业在各产业构成中权重下降,种植业在农业内部构成中份额上升
2001—2017年间,从泰兴市产业构成来看,一二三产总量持续增长。但从占比来看,第一产业在泰兴市生产总值中的权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呈先升后稳趋势,第三产业则呈稳中上升趋势。从全市农业内部构成看,农业总产值所占份额呈不断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38.04%上升至2017年的64.02%;林业总产值所占份额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的3.49%降低至2017年的1.05%;牧业、渔业总产值所占份额大体呈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近年来泰兴市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情况比较
1.2 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在种植业内部,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外向型农业等均得到了较快发展。1997年,泰兴市农作物复种指数仅为185.68%,粮经面积比为1∶0.17;到2010年,全市农作物复种指数上升至238.88%,粮经面积比达1∶0.41;2011年以后,全市农作物复种指数呈稳中趋降态势,而粮经面积比值则逐渐减少,2017年降到最低,仅为1∶0.54,见表2。另外,虽然泰兴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降,但粮食大豆的总产和单产却得到大幅提高。2015年,泰兴市实现了粮食单产和总产“十二连增”,其每667 m2粮食大豆单产达497 kg,创近年来历史最高记录,见表3。
表2 近年来泰兴市农作物复种指数和粮经面积对比
表3 2001—2017年泰兴市粮食大豆产量情况
1.3 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截至2006年底,泰兴市基本实现了“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生活环境舒适化”的生态目标,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农业市”的创建与验收,泰兴市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1.4 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通过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泰兴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同时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稳步发展,2017年泰兴市农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位列第17名。
2 通南高沙土地区农业发展制约因子
2.1 农业资源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农民依靠种田增收的难度大
2.1.1 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泰兴市人均耕地面积仅560 m2,少数村组的人均耕地面积甚至不足300 m2。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劳作,解决吃饭问题已实属不易,若还想依靠有限的土地实现增收无疑难度很大。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土地流转,但流转后的土地仍以种植稻麦为主,产量和收益并没有大幅提高,且发展高效农业也只能有限地增加部分农民的收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贫困问题。
2.1.2 土沙地瘦,土壤基础肥力储备不足
泰兴市的高沙土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漏水跑肥现象严重,该地区大多数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 g/kg以下,且养地制度不健全。因此,要发展某些需肥量大、耐肥性强的高效经济作物,土壤肥力条件势必跟不上。同时,如果单靠追加肥料提升地力,不仅会加大投入成本,还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降低农产品产量与质量。
2.2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尽人意
2.2.1 从生产领域看,表现为调整速度慢
以种植业为例,泰兴市虽然农作物种植种类较多(除大宗作物小麦、水稻外,还有元麦、蚕豌豆、油菜、花生、玉米、山芋、大豆、芋头、马铃薯、荞麦等),但由于多种原因,长久以来形成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和发展理念不太科学。近年来,江苏省在抓粮食保障的同时,把高效农业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有力促进了该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发展,但截至目前,泰兴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速度慢。例如,稻麦两熟种植面积仍占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在剩余的40%面积上,真正算得上高效农业生产的不足耕地总面积的15%。
2.2.2 从流通加工领域看,表现为原产品销售多、深加工产品少、农民获益少
泰兴市是全国有名的“生猪之乡”和“银杏之乡”,围绕这两大产业,全市虽做了大量工作(如新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园区等),但发展态势并不乐观。同时,当地生产的生猪、银杏除了自食外,大部分均以原产品外销,根本谈不上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更谈不上企业利润源自本土农业再返哺农业,农民从中获益甚微。
3 通南高沙土地区农业发展调控对策
泰兴市农业生产发展定位,必须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经济特点,本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则,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地区农业特色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1 争取财政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生产资源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泰兴市要通过争取项目等途径,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内容包括:(1)对低产田实施全面整治。重点是对低产农田进行大规模平整,完善灌排水系统等农田基础设施。在平整土地时,要同步做好掺黏等客土改良措施,且对新平整的农田,要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即种植粮油作物与种植绿肥作物相结合,种植与休耕相结合。(2)继续做好中、高产农田的改造升级工作。在不断完善农田水系、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增磷、补钾”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通过轮作、换茬、休耕等措施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效益。
3.2 积极发展“名、优、特”农产品
3.2.1 稳定特色粮食作物生产
稻米是我国居民的主要食粮,在泰兴市近7×104hm2的耕地面积中,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4×104hm2,水稻总产量稳定在3×105t以上。目前,全市种植的水稻基本上是品质优良的粳稻品种,市场销路较好,今后要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筛选适合本区域种植和受市场欢迎的优质稻米品种。同时,小麦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每年我国用于制作优质饼干和糕点的弱筋小麦的需求量达6×106t,且主要依靠进口,国内自给率仅5%。在江苏省建立的5个弱筋小麦生产基地中,经品质鉴定,泰兴市是全省弱筋小麦品质达标的3个市(县)之一。目前,全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4×104hm2,若泰兴市能建成3×104hm2的弱筋小麦生产基地,仅一项就可每年使农民增收2 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增收3 000万元以上。可见,稳定特色粮食作物生产是实现泰兴市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3.2.2 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生产
近年来,泰兴市油菜种植面积为1.7×104hm2,不仅满足了全市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还有一部分油菜籽可销往外地;同时,双低油菜的食用油是优质的植物油,饼粕是良好的畜禽饲料,秸秆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因此,在该地区继续发展双低油菜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香荷芋、甘薯、马铃薯、花生和萝卜等农产品,特别适宜在高沙土地区种植,而泰兴市的特粮作物(如泰兴荞麦、鲜食玉米等)和特经作物(如银杏、泰半夏、梅岱山药等)在全国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应大力扶持上述特色农产品和特粮、特经作物,在稳定其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抓好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改良扩繁工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垄作覆膜为主的配套技术和机械化播收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以满足市场供应。
3.3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区域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
泰兴市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要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市(县)、乡(镇)、村经济的总体发展,从而加大对农业生产、流通、加工等领域的扶持力度。(2)要根据泰兴市农业特点和产业特色,在培大做强地区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放大现有产业优势,巩固和扩大现有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尤其要稳定发展弱筋小麦、优质稻米、银杏、地下农产品等。(3)要因地制宜,加强设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和设施装备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完善安全、生态和高产的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促进设施农业和传统产业技术集成配套,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4)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档、高效农产品。在生产领域,可开展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如积极发展稻渔共作等),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在流通领域,可通过举办各类评鉴会、展销会等,加大对本地农产品的宣传推介,以塑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产品影响力,促进本地农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在加工领域,可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园区的作用,加大对企业新品研发、提质上档的扶持力度,以促进农产品增值。(5)要稳定和培大做强现有的“苏三零”面粉集团、江苏银杏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等建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以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