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秧歌数字化的传承及保护*
2019-12-18董玉倩曹学瑞
董玉倩 曹学瑞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定义为:主要是用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支撑达到对非遗的保护及传承,数字保护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虚拟信息技术,对非遗进行数字化建模、虚拟修复、数字展示等。在计算机中选择两位特殊性数字0和1,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在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进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
一、数字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训机制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保护成为当今时代最新颖的保护模式,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专业人才进行数字化的继承,在数字化保护的原有基础上,国家需要大批专业人才对数字化保护进行创新方面的提升。因此,胶州秧歌专业数字化保护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胶州秧歌人才培养的缺乏,对胶州秧歌文化了解的不足,导致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项目不能及时进行。
(二)投入保护机制
基于非遗的数字化保护方面以及在数字化保护的建设方面,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投入经费,国家提供的占比极大。就此而言,几乎没有非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的投入。使得胶州秧歌在数字化保护的发展及传承中,物资建设和人力投入都面临不足的困境。对于胶州秧歌数字化保护而言,众多相关研究机构正在呼吁人民大众的参与,但投入资金与其他机制的匮乏,需要国家极力重视并为此制定相适应的解决方案。
(三)过度数字化
处理数字化技术运用与文化生态发展的关系,一直是数字化保护关注的重点。胶州秧歌的过度数字化,容易造成胶州秧歌文化展示的失真和体验重点的偏颇。数字化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但随着胶州秧歌的不断发展与变化,鼓励和带动游客的实地参与、体验与传承才是保持胶州秧歌本真的关键。
二、数字化保护胶州秧歌的策略
(一)加强对专业人才数字化的保护及培养
国家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与物力的资源,达到对胶州秧歌的保护。投入的资金及物力充分运用到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方面,引起政府与专业人才的意识,加强投资与培养。国外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值得我国借鉴与创新,复合型人才是指在数字化的指导下,熟练掌握及运用数字化技术,具有较强的思维方式能够对方案理解透彻,具有较高的知识见解,能够将思路与技术合二为一的人才。复合型人才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团队,有助于提升团队的实力,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效的人力资源在创建数字化模式的重要时期,能够提供有效的资源整合。更有助于今后我国人才强国计划的实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工作中,人才的团队力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大力宣传数字化保护胶州秧歌
通过一些网上途径进行宣传,例如电视新闻、杂志期刊、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起网络媒介,弥补传统传播方式中的不足,加强对胶州秧歌数字化保护的大力宣传。随着地区宣传力度的增强,胶州秧歌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逐渐被人民所领悟,人民的意识得到改变,从而便会自觉加入到保护的行列当中。
(三)完善多媒体交流平台
基于胶州秧歌数字化资源库,依托个人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建置数字化博物馆。是对数字化保护手段和数字化技术的全运用,在具备串联虚拟与实体空间的核心技术以满足消费者虚实体验的基础上,实现非遗文化的不断传承和自身的永续发展。通过提高数字化博物馆的吸引力,提升实体博物馆浏览量,形成虚拟与实体展示传播交流平台的互动,进而实现胶州秧歌的有效传播与保护。
三、结语
非遗具有文化性与经济性两种具有代表的性质,保护非遗要使用数字化保护中最有效以及最先进的技术手段。除此之外,在遵循本国现实状况的前提下,虚心的对待及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保护策略,将其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及分析,获得可以借鉴的经验,更好的适用于我国非遗的保护及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