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过程中“以赛促教”案例分析*
——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
2019-12-18李娅
李 娅
(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5)
关于小语种教学法的研究(以“日语教学”为例),近年来关于其研究著作主要有《日语教学与思维创新研究》(李明姬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一书。该书中主要探讨了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导入教学以提高大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如何让掌握日语会话以及写作能力方面的内容为日语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书中未谈及日语教学过程中如何用“以赛促教”、“赛教结合”方式实现当下教学创新形势下日语教学的新突破。
一、日语教学现状
目前,在我国四年制本科院校中,开设有日语专业的院校超过一半。日语教学开展初期,借鉴了一些英语教学的经验与模式,在各高校教师的努力下,日语教学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同时也发现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全国高校日语教学现状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一)教学模式僵硬
长久以来,日语教学模式仍然模仿早期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在词汇积累和语法掌握方面较强,但听说能力是短板。教学模式主要为单一的“传授法”,教学大纲以及课程设置也较为单调,教学体系中缺乏实践性课程,出现课程设置与就业脱节的现象。
(二)教学资源短缺
教学资源短缺包括教学硬件设施不够,相关图书资料短缺。除了部分词汇、考级等参考资料外,关于日本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尤其是日语原版书籍几乎很难在图书馆找到。大部分高校在小语种教育方面不够重视,教学投入较少,导致教学体系不完整,教师配备比例失调等状况。另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与内陆地区也存在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三)教学手段单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的日语教育仍然停留在课本与黑板之间。教学演示软件应用、微课、慕课等资源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不够灵活,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对知识产生共鸣,长此以往很多日语学习者中途放弃的不在少数。
(四)学生能力层次不齐
由于国内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大部分学生零起点学习日语。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中考或者高考使用日语的学生仅占1%左右。学生入学之后需要在4年内完成一门语言的学习本身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不断调整教学进度。大多数知识与能力需要学生在工作以后慢慢掌握与提高。
二、“赛教结合”案例分析
据笔者调查(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开设有日语专业的学校有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等17所之多。据统计陕西省内关于日语的赛事主要有每年4月中旬由西安市日本语教师协会主办、各高校承办的“陕西省日语配音大赛”(2019年为第十届);每年5月初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日本经济新闻社等主办的“中华全国日语演讲比赛”;每年10月中旬由西安市日本语教师协会主办、各高校承办的“日语演讲比赛”和由陕西省翻译协会主办的“陕西省大学生翻译竞赛”以及每年11月初由日本NPO法人与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陕西省才能展示大赛”,另外还有日语口译大赛,日语写作大赛等。通过各个组织提供的赛事平台,我校日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因此能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日语。接下来我将以西安翻译学院2017级日语专业大二学生为例,就学科竞赛与日语教学过程结合的教学法作简单说明。
(一)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及性格将学生分组
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根据学生能力、兴趣及性格特征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主要以目前我校学生参加的主要赛事为依据,组别有:a组演讲类;b组笔译类;c组口译类;d组写作类;e组配音及其他。目前日语专业大二学生共两个班62名同学,根据问卷调查,其结果为:演讲类:18%;笔译类:20%;口译类:5%;写作类10%;配音及其他47%。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写作、口译持“敬而远之”态度,而对日语配音等学习方式表现出“亲近”的举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及特征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二)课堂与课后的引导
教师的引导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课堂中;第二部分:课后。以《基础日语》教学为例,使用教材为由守屋三千代等主编的《综合日语》。教材内容构成为:会话文加读解文。课堂中,会话文部分适当的引导a类、c类、e类学生来展示。日语会话的特点是语速均匀;语调有起伏;不同场合展现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课堂环节设置时抓住当代大学生普遍喜欢“受关注”,“褒奖式教育”等心理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刺激学生在各种场合勇于、善于表达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过程的形成,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读解文的部分由“读”与“解”组成,“解”的部分则由选择b类和d类的学生来做,通过读解的练习,培养学生调查、查阅资料、翻译、写作等能力。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如果完全以这种方式进行,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出现偏差,因此必须适当的进行。
根据实施经验,课后分组组织针对性的练习非常重要。每个类型的小组设定目标,发布周任务、月任务并定期检查目标达成度。例如:演讲类学生参考历届陕西省演讲比赛题目开始演讲练习,从演讲稿的写到演讲技巧的运用逐步完成任务量,而翻译类学生则每周翻译一篇小短文,像这样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在教师或导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教学成果
近三年以来我校日语专业学生主要获得的奖项有:在2016年举办的“第二届陕西省日语演讲比赛”中宋成钰同学获得一等奖;同年4月份于西安翻译学院于西安市日本语教学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陕西日语配音大赛中濮兆祥等五名同学获得二等奖;2017年4月于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八届日语配音大赛中我校两组选手共17名学生以绝对的优势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2018年4月于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第九届日语配音大赛中卢安迪、谭鑫文等9名选手荣获二等奖;同年10月,由陕西省日语翻译协会主办,西安文理学院承办的第三届陕西省大学生日语翻译竞赛中2016级陈佳碧玉同学以出色的表现赢得评委一致好评,荣获一等奖。近三年来我校日语专业学生在各项赛事中共斩获奖项9项之多,充分展现了教学成果。
(四)教学反馈
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方式,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收到实质性效果。1.在分类分组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优势定位。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都会出现“视觉盲区”,通过比赛让学生认知到自我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2.比赛与练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的过程,通过比赛刺激学生认识自我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3.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当下中国的日语教学仍处于成长阶段,高校日语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在逐步探索中前进。中日友好建交以来,日语作为小语种,深受欢迎,我国开设有日语专业的院校非常多。以陕西省为例,关于日语的赛事较多,水平也较高。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日语人才将在今后的政治和经济交流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将为我们培育出更多国际化、高水平、实用型日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