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一体化教学管理*
——行政合班的管理模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
2019-12-18李建龙卢亚宾买占海丁燕鹏
李建龙 卢亚宾 买占海 丁燕鹏 况 玲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行政合班,就是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与部分汉族学生对半混合组成一个新的班级,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民汉合宿,宿舍为6人间,至少由3名汉族学生和其他3名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组成。让不同民族学生相互学习优点,取长补短,增强民族团结,民族自信,同学间从陌生到相识、相知并逐渐相融。
推广民汉宿舍混住、行政合班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汉语的学习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语言,先进技术的学习、新信息的获取都离不开语言的交流,汉族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只有了解和掌握不同种语言,才能更好的与他人学习、沟通交流、进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学习外语,这样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现在是信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快速更新,越早掌握,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进步,否则就会造成经济发展的滞后,经济就越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1]。因此,在高校实施民汉合宿、行政合班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存在问题
(一)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
新疆大多数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有三类,第一类:民考民的学生是从小学至高中均接受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因此大学第一年要在中国语言教育学院接受汉语教学和强化称为预科,一般时间为一年,一年汉语学习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学生按照高考时录取的志愿分配至各自学院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双语学生是从小接受汉语教学和本民族语言教学,此类学生的汉语言沟通、交流、表达能力均可,汉语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薄弱,但较民考民学生强;而民考汉学生的特点是从小学起接受汉语言教学,汉语沟通、表达、理解、写作能力较强,此类学生均和汉族学生一起上课学习。因此对于以上三类学生,在上课时一定要按照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力进行授课,同一类学生对汉语授课内容的掌握、理解也不相同,作为高校教师在上专业基础课程时要考虑。
二、增进交流学习举措
(一)宿舍合理安排民汉学生比例,加强宿舍文化比赛、交流等形式活动。
(二)加强班级活动,如课余时间进行班级趣味游戏、民汉合宿宿舍不同民族文化展示、民汉班级联谊活动、民汉学生混合文艺表演比赛。
(三)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会、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提高自身各项能力。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可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
三、国外不同种族学生教育现状
国外一些学者对多族群国家和地区族群混合学校或班级进行了研究成果显著。隔离永远不会平等。此后,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目光开始集中到学校内部的族群分布及族际关系上。
马克和丹尼尔·哈里斯认为,社会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各族群之间的社交网络模式,比如友谊、约会和婚姻。社会学研究的贡献对这一问题已经证明社会结构是如何促进或抑制族际社会联系[2]。大学校园是非常重要的促进跨族群友谊的潜在资源,并且能产生整合社会的纽带。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研究关注大学种族结构。其中有三项研究在探讨室友的种族身份如何影响学生人际网络的种族构成上取得了初步进展。研究发现,如果白人学生被分配和一个少数族裔新生住在一个宿舍,那么未来他与少数族裔接触的机会要更高,也能与少数族裔更加良性地互动。
Hallinan和Teixeira探讨了课堂特征在废除种族隔离的学校中对于种族关系的影响[3]。研究表明,影响跨种族交往的社会心理过程是由课堂氛围、学校组织和学生种族结构造成的。减少基于种族和成就差异的努力将有助于在学校中建立更融洽的社会关系。而班级中种族的构成也对跨族群友谊的形成有着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在白人学生占大多数的班级中,种族隔离的水平最低;而在种族结构相对平衡的班级中,隔离的水平最高。Jennifer Flashman谈道:“虽然我们知道不同族裔的青少年在不同的学校会有结交不同朋友的机会,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些机会在如何影响他们的朋友网络”[4]。
从西方相关研究的的总结来看,将各族群学生集中到同一所学校中学习,对白人学生还是少数族裔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是有益的。作为教育机构,有必要尽可能的消除族群混合班级对族裔间关系和少数族裔孩子学业成绩的负面影响,通过调整学校族群分布和结构,从而改善学校组织方式、课堂特点和校园氛围,可能会降低或消除这些现象的关键因素。
四、国内对民汉一体化教育现状
就国内研究而言,“民汉合宿”、“行政合班”和“民汉一体化教学”的研究,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于“民汉教学一体化”关于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不多,对于”民汉一体化教学”显示的优势及弊端的理论探索目前也相对薄弱,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形成了一定的累积。
(一)“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宏观研究
关于“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宏观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教学一体化”和“民汉合校”。在教学一体化方面,主要从整体、现状及“民汉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冲突与调适等方面进行探讨。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如下一些。任新丽、张建仁认为,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已经达到质量的提升,未来需“民汉融合”,走一体化道路,并对此提出相关对策[5]。吴颜梳理了新疆“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现状。她认为“民汉双轨教学”长期并存,但“民汉一体化”班级已初步显现,并在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提出对“民汉一体化”教学前景的展望[6]。刘永泉介绍了“民汉一体化教学”的背景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冲突,具体表现为“民汉一体化”教学管理与传统学生管理制度的冲突,“民汉一体化”教学管理与传统学业评价模式的冲突以及“民汉一体化”教学理念与现行双语教学理念的冲突[7]。他对有效推进“民汉一体化”进程提出对策和建议。阿斯哈尔·吐尔逊从双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以双语教学为基础,努力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思路[8]。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的论文从“民汉合校”的视角对“民汉一体化”进行分析,如阿不力克木·木加帕尔艾比班·依米提和曾义民“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微观研究许多学者选择一个特定专业对民汉合班“民汉一体化”教学进程进行思考,特别是金融和英语专业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9]。针对金融专业,周丽华从民汉融合培养金融人才的现状出发,提出金融人才的民汉融合培养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10]。此外,她在《实现金融学本科专业人才民汉融合培养目标的对策》中具体探讨了实现新疆金融专业人才民汉融合培养目标的途径。张钦总结了“民汉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分析了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问题,并探讨在“民汉一体化”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11]。另外,探索在“民汉一体化”教学中促进师生情感互动的方法和技巧。除此之外,张玉玲实行民汉混合编班,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岳一姬等人从人格特征分析的角度对民汉合班进行探讨[12]。
由上可见,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学家高度关注种族和民族混合学校和班级的族际交往情况及少数族裔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还对现有问题和潜在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举措。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并重视,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涉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