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伟大复兴道路的探索
2019-12-18李旭翠
李旭翠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400)
一、从“以苏为鉴”到“以苏为戒”
中国共产党革命经验充足,但是对于建国后的发展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苏联模式成为中国所效仿的对象。
建国前夕,党中央提出“一边倒”的外交选择,并不仅仅是表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选择,更是表明了要采用苏联的社会政治制度。毛泽东称苏联为最好的老师,理应学习汲取经验。全国解放以后,他号召将苏联的一切先进的制度、文化、技术都学到手,与此同时全国上下掀起一阵学习苏联的热潮,中国人尊称苏联人为“老大哥”。“一边倒”政策便是中国学习苏联,以苏为鉴的开端,可以说中国是在学习苏联经验的道路上慢慢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1955年苏联赫鲁晓夫上台执政,批判斯大林模式无视法纪破坏制度。随即毛泽东便提出“以苏为戒”,认为既然苏联模式已经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那么我们应该竭力避免苏联人的错误少走弯路。三大改造完成之时,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其中提出“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讲话在当时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发展道路的标志。理论虽已提出,但尚且不成熟,实践也没有跟到位。毛泽东在理论上提出“以苏为戒”,但整个国家的发展趋势依然局限在苏联模式的框架下,并未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总结如下,从“以苏为鉴”到“以苏为戒”的学习转变,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给以后的探索给予很大启示。
二、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1978年12月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发展迈入新阶段,会上首先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央工作的失误进行准确的定位,其次就是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方面提出积极的建议。会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也成为了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般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首先讲话中否认“两个凡是”的政策,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其次,矫正思想和政治问题,公正历史,实现重大事件的拨乱反正,恢复民主集中制;最后,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将经济建设作为今后的工作。
建国初期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意义深重的探索,为我们后期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从总体概况来看,实践证明,我们所效仿的苏联道路并非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前往南方时视察,巡查中他总结了国内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回答了事关经济、政治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南巡讲话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加快了改革开放,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提到了“中国特色”的命题,第一次将邓小平与“中国特色”联系在一起,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三、新一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十世纪后,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层次,国情世情均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发展的定位也应紧随时代步伐变化。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面临三个大问题需要回答。分别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两个问题是在中国发展建设的道路上逐渐暴露出来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的解答了这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在新阶段“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功解答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问题。
自2012年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发掘,从实践中升华理论,凝练出紧随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的新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其核心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这几个方面层层相连,要想实现中国梦;有了这个目标就必须明确实现目标的观念引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明确未来的战略重点,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总结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发展于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全国人民逐步从站起来实现到强起来,这是只有共产党才可以办到的,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始终扮演着全国人民主心骨的角色。理论是从实践中来,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一代代的领导人不断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开拓创新,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逐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