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表演教学中的舞台实践能力培养
2019-12-18邱雨舒
邱雨舒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纵观当今的高等院校,大部分音乐院校在校生的演出机会并不是那么多,只有偶尔的音乐会或者是期末考才有机会登台演奏,所以演奏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对于初次登台的演奏者来说,多多少少会出现心跳加速、忘词忘谱等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原因就是演奏者缺乏丰富的舞台经验。随着登台次数的不断增加,这种紧张状况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解决,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加强演奏实践,丰富舞台经验。
一、舞台实践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根据科学的研究表明,能力的形成发展与个体经验的不断累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在声乐或器乐表演的过程中,将曲谱呈现的音符用演唱或弹奏的形式表演出来,使其成为音响的旋律,让在场的听众感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达到艺术的审美价值。这要求演奏者在表演的过程中,投入全身心的情感,并且要有良好的临场发挥心理控制能力。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平时舞台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这对激发演奏者的内心激情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二、舞台实践对演奏者艺术表现力的要求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经常参加一些实践演出活动,多积累一些舞台实践经验,例如班级音乐会、学校演出等。只有经常参加舞台演出,才敢于站在舞台的上方,才能面对观众时淡定自如大方坦荡。对于演奏过程中出现的例如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可以采用自我提示言语和转移法来调控,消去紧张不安的心态,改掉胆小害羞的性格,成为一个乐观积极活泼的人。比如,对于大部分学钢琴的同学来说,平时上课或练琴都是用普通的立式钢琴,但是到了正式场合,往往用到了三角钢琴,所以要想适应两者之间的转换,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音乐厅进行现场练习,近距离地掌握舞台情况,在关键时刻才能临危不乱,增加自信心。演奏者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活跃于各类大小型的比赛,那么面对不同的舞台都不会怯场,演奏起来轻车熟路,这很好地证明了演奏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在舞台上要学会“忽略”一些小状况和干扰,全神贯注于眼前的乐曲作品,例如观众不小心发出的声音、手心不停地冒汗等突发状况。从头到尾,从踏上舞台再到离开舞台,都要投入十分的注意力。要把每一次的舞台实践都当成是平日的上课练习,这样,就算到了真正的演出环境,也不会手忙脚乱,出现不必要的差错。只有在不断的舞台演奏中积累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演出的成功率,从而在舞台上更好的展现自己,得到观众们的欣赏。
除了平时多加强训练以外,由于真正的演出舞台可能和平时琴房的设施会有一些差别,比如场地大小的不同、乐器音质的不同、触键的不同以及环境的不同等,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演奏者紧张、思想不集中的状况。所以在舞台上要做到临阵不慌、波澜不惊,可以通过演奏前的深呼吸、冥想、调整姿势等来平稳自己的心态,表演前先在心里想着乐曲的开头以及速度,并且运用心理学中的暗示法,暗示自己不要紧张,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
三、舞台实践对演奏者审美观的要求
平时要重视音乐美感的积累,激发舞台表现力。音乐是比其他艺术更加主观的审美体验,能够“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来”,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对于作品的认识要从“感性”转化为“理性”,再从“理性”上升为对作品的全面掌握,通过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一系列有关审美的活动,完成情感、意志、认知三者之间的相互交融和相互转化,达到对音乐的完美审美体验。在选择曲目时,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演奏水平出发,不可太过急于求成,不要选择自己水平达不到的作品。对于作品,要主动积极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体会作者想要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一个优秀的作品往往承载着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他们试图通过音乐的形式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在演奏中,演奏者要尽可能地调动想象力来演绎作品,演奏者具备越丰富的想象能力,情感的表达就会越强烈、越敏锐,对听众的吸引力就会越大。只有深刻地了解作品,全身心地投入感情到其中,才能完美地展示自己的演奏水平,表现音乐作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漫长的过程,作为一个音乐表演者,必须注重自身舞台素质的培养和文化艺术修养,对于每一次的演奏都要有所准备,结束之后还要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善于总结演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防止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秉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一次次的舞台实践演出,才能悟到音乐舞台表演的真理,才能把作者的意图表现地淋漓尽致,才能使专业水准、心理素质以及个人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