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二题
2019-12-18李思涵
◆李思涵
回首若只如初见
诗歌的世界,虽然在历史的侵蚀下有许多佳作湮没在了过往的时空中,但仅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分作品也足够令人赏心悦目了。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徜徉,那些不期而遇的佳句如同夜空中的明星般熠熠生辉。
许多人不见得能够背出整首诗作,但是其中的广为流传的佳句却往往能够口耳相传,甚至都有了妇孺皆知的趋势。也正是因此,渐渐有人因为审美疲劳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感觉这些句子变得稀松平常,味道不足了。实际上不是的,能够在流传千年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魅力必然有其独到之处。那么这些句子到底好在哪里呢?虽然它们从鉴赏角度具体来说各有各的妙处,但共同点就在于能够与大多数读者产生情感经历上的共鸣。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
首先是纳兰性德的《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其中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甚至不需要整首、整句,只这半句便已经足够精妙、足够引人入胜。不过是七个字的排列组合而已,何来这种摄人心魄的魔力?这就是情感经历的抓取与共鸣制造得恰到好处了。每个人的身世、经历都不相同,但是无论何人,总有一个让自己希望能够“只如初见”的人。有些可能是因为那个“若只如初见”的人相比当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已经渐渐疏远;有些可能是年少时不懂事,对那个“若只如初见”的人做了伤害其感情的事现在悔之晚矣;还有些则可能单纯是希望能和那个“只若初见”的人从初晤之时重新来过,哪怕是一模一样的人生轨迹,只要那个人是他就好……。再论事,与事物或事件的最初相遇是带着主观想象与憧憬的,因为内在想象与期待的美好,事物的美妙刹那击中了我们,这种震撼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效果,一直保留在顶点,可能俘虏我们终生。谁不希望那美好的印象永远停留在碰撞发生的那一瞬间呢?艺术的作用,正是“命令那初见的一刻凝固为雕塑”。
再看青莲居士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诗描述的则是人类比较惧怕、且不愿去感受的寂寞。现在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始终围绕着父母、亲戚、朋友,或者是老师、同学、同事,看起来纷纷扰扰很是嘈杂喧嚣。但是虚拟的网络空间正在蚕食现实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了孤独和寂寞。虽然朋友圈的动态频繁刷屏,虽然QQ空间里能不断看到别人在做这做那,但是能够交心畅谈的人却寥寥无几。独处一室时、夜深人静时,不知有多少人因寂寞而借酒消愁或独自喟叹感伤。也正是如此,现代人都在现代社会里“对影成三人”。至于李白在创作之时究竟是源自情感的寄托还是描摹人类内心的天才笔法我们现在已然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月、夜、酒、一个人和无从言语的影子独自与天地共舞,这种场景是每个生命个体存在的最基本姿态,这就够了。千年过后,仍然有那么多人被这个句子打动,是因为它刚好触到了存在的本质,本质性的东西应该是人人都能感受到却很难表达出来的东西。
再有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恰到好处地把人心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一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句诗极具画面感:细密的雨丝飘下,溅起的水珠形成的水幕好似白烟一样。一个手拄竹杖、脚踩芒鞋、身披蓑衣的人就这么走在雨中,享受着雨中泥土芳草的清香而浑不在意身上是否有雨,脚边是否有泥。每个人都有着这样的憧憬——远离世俗的纷争,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就这样“竹杖芒鞋”、“一蓑烟雨”地行走在微雨的人生道路上。但在当下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中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如此洒脱自在,因此这句诗引发了人们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潜藏的向往,以及对自由朴素生命境界的追求。
我们永远无法与诗人完全同步合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在阅读诗作的时候自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甚至一个人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体验。因此我们面对这样的诗句只需要以其为引,进入并直面自己的内心就好。而这些诗作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无论你处于什么阶段,经历过什么事情,诗人都可以化繁为简,以寥寥数笔勾勒出无数情感经历,并且引发共鸣。他们一定是思考到了极深处,或是感情浓厚到了极致,由此再沟通他们诗歌才华的密道才得到了这样的神来之笔。作为读诗的人,同样需要某种程度抽离世俗利害得失的纠缠,面对潜藏的自我,倾听真我的声音。
只要内心醒着一只眼睛,各种各样情感经历的撞击共鸣就一直存在,只是它们一直都在等待一个诗人认出它们,而且借用世间最美好的话语来让它们显形,在芸芸众生里找到知音(再次被认出,这个奇迹由读者来制造)。“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一经写出,“只如初见”的情感经历便已成绝路和唯一的表达。也许会有其它诗句与之出现情感交叉,但别的诗句则又成另一个世界了,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也正是因为诗人手术刀般精密的处理感情的能力和挥毫之间一丝不差灌注笔端的天才,这些佳句才会成为恒河沙数般诗文中璀璨的珍珠。
这些诗句穿越历史的长河,经历过大浪淘沙才得以传承,给与我们千年的书香万古的滋养。每一个能让自己产生情感共鸣的诗句,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赠礼,后来人应当更加珍之重之,且行且珍惜。
为什么你不可或缺
——《银魂》主人公坂田银时形象赏析
我的世界一片黑暗,但我仍愿用这一身冰冷的鲜血成全你生活的明亮。
——坂田银时
《银魂》可以算是一部老番了。这部2004年就开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漫画,以其令人捧腹的情节、对各种经典动漫的恶搞和乐观而又感人的主题而著称。2006年动画化,随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时至今日已经俨然成为一部现象级的动漫。那么今天我想要说的就是这部动漫的主人公——坂田银时。
无论是《火影忍者》中为了自己“说到做到,这就是我的忍道”而永远积极奋进的漩涡鸣人、《海贼王》中站在黄金梅丽号上意气风发地说出“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的路飞,还是《钢之炼金术师》中从连小女孩都救不了的人到拯救了无数人的英雄艾力克兄弟等等其他动漫的主人公,我都非常非常喜欢。他们各有各或感人、或幼稚、或强韧的性格,他们每个人都是我心中独一无二的英雄。但是就我个人来说,如果要从其中选出一个我最喜欢的动漫主角,那么必然是坂田银时——这个一头银色卷毛、邋里邋遢却坚守着人间最美好事物的男人。
其实喜欢银时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我想要成为的理想中的人的样子。
他虽然经历过巨大的痛苦但内心依然装满了人间的美好。虽然并没有提及他的身世,但却有一个画面是孩童时期的银:身穿破烂的衣服、抱着一把铁剑在战争过后的战场上从冰冷的尸体上摸找粮食充饥。他应当是一个在攘夷战争中失去双亲的孤儿,但他却在最应受到保护的年纪却失去了亲人、失去了衣食的来源,战场和孩童孤单的身影形成如此鲜明而又残酷的对比。不过他选择的是抱紧铁剑,倔强、顽强地用坚硬的外壳面对这个冰冷的世界,直到吉田松阳出现。
松阳老师面对这个发现自己之后立刻退后举剑的孩子做出的举动却是将自己的佩剑扔给了银时,并且说“剑不是这样用的。如果想知道这东西的真正用法,就跟我来吧。”然后转身把背影留给持剑的银时。这也许是银时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的希望和美好。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是会关心别人而并不是只顾自己死活的;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是会把自己所有的信任和锋利的刀刃都交给别人的;原来……如果这个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人,那么这个世界会多么美好?
后来他进入了松阳老师的私塾,认识了许多朋友,性格也开始发生转变。离开了凝固的血块,离开了难耐的饥饿,离开了孤独的痛苦。温暖的松阳老师每天都在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也教他们什么是正义。
但却正是因为正义,松阳老师在几年后因为反对外来种族“天人”的奴役而被天人杀死。可想而知这时银时和他的同窗们的心情。于是他们怀着仇恨踏上了攘夷的道路,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为了保护手无寸铁的人民,更是为了给松阳老师报仇。既然你们夺走了松阳老师的性命,那我才懒得管你们是什么东西,都去死吧!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无能的幕府在几年后居然直接向外来的天人投降并且下了“禁刀令”——禁止民间武士反抗天人的奴役。见此情景,松阳老师的弟子们都对幕府、对这个世道心灰意冷,而其中最杰出的三位弟子——坂田银时、高杉晋助、桂小太郎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高杉晋助作为激进派攘夷志士的头领成立了“鬼兵队”,一如其它动漫中的大反派一样希图通过“毁灭——重建”来实现自己心目中的世界蓝图;而桂小太郎则成为了稳健派攘夷志士的首领,默默为打倒腐朽的幕府贡献着力量;至于银时,他已经历尽了人世的沧桑,体味过了地狱的冰冷。那个冬天他身覆层雪,靠在登势婆婆丈夫的墓碑后,向登势婆婆讨要一个贡品馒头。按理说凭银时的本事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但正是因为他已经对世间的一切都失去了感受,再一次被人间的冰冷冻结,所以才心生死意。不过他即使已经快要饿死也没有直接拿取别人墓碑上的贡品,而是询问登势婆婆是否愿意给予,其实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问话了。正是登势婆婆的温暖让银时看到了松阳老师的影子,再次找回了生的希望。
后来他虽然和神乐、新八鸡开了一家所谓的“万事屋”,但是实际上却变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大叔”——身怀绝技却整天喝酒吃甜食,晚上找一个深夜食堂吃点关东煮,同时一直拖欠登势婆婆的房租和神乐新八的工资。这样看来他似乎完全失去了斗志,已经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但就是这样一个本应寒冷刺骨的人,一个拥有悲惨的童年,之后又再一次被现实打败的人,他却从头至尾贯彻着自己的武士道,贯彻着曾经的亲人告诉他的东西,贯彻着冰冷的人世中的温暖。他的世界里一片黑暗,但他却愿意用自己的一身鲜血成全他人生活的明亮。在银魂中,我们已经数不清他有多少次为了他人而挥剑;我们已经数不清她有多少次为了他人而怒吼;我们已经数不清他有多少次为了他人而血流如注。的确,坂田银时在吉田松阳被杀时就已经死了,但是他却也因此获得了新生。在遇到松阳老师之前银时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活下去;在松阳老师死之前银时懒得去寻找人生的意义,毕竟有朋友、有吃的就已经太过于幸福了;而在被登势婆婆救下之后他却终于明白了自己活着的意义,为了守护世间的温暖,为了守护人们的幸福。但他却也知道这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太多的不幸,而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甚至在最爱的松阳老师被害死的时候也是如此地无力。因此他缩小了自己的世界,所有对他好的人,还有眼中所见坚守自己信念的人,还有……这些人就是他要守护的对象。一如他所说的那句话:“我的这把剑,它能触及到的地方就是我的国家。”
“明明只是死气沉沉的死鱼眼,却能让迷茫的人感受到坚定的力量;明明只会莫名其妙地吐槽,却能用深沉的声音说出‘我会保护你’这么靠谱的话;明明是毫不相干,看不顺眼,见面就打架的人,却转身就奋不顾身地去为了他们而战。”这段话对银时的魅力总结得很到位。银时会为了“伸张正义”这种在别人看来很无聊很不现实的东西去向武力值极高的夜王凤仙一次又一次地挥剑,即使已经身受重伤,即使手臂已经折断,即使已经血流如注也在所不惜;银时会为了一个自己和逝者的约定,为了一个馒头的恩情而狂吼着冲向砍伤了登势婆婆的“四大天王”之一的次郎长,即使明知不敌,即使明知不智;银时会为了两个老人被强行阻隔了几十年的爱情而带领万事屋冲向最高权力者所在的王城,只为那一句“今宵明月,绝不西沉;只此美梦,不再苏醒。”
他们的剑如何锋利,他们的计谋如何周密,这重要吗?我只知道,“无论是现今还是以前,我所保护的都是一样的,从来就没有变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