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信

2019-12-18和娇娇

壹读 2019年6期
关键词:口红姐姐生命

◆和娇娇

第一封

出生,母亲肚上的疤痕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嵌进我的生命里。那是我来到世界的入口,唯一的入口。

1997年,那年发生了什么呢?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去世,香港回归……可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而言,值得忙碌的是——我快出生了,在丽江寒冷的腊月里,剖腹产,产房里的母亲正在一命换一命,产房外的家人焦急地等待。生孩子对女人而言,是玩命的难关,对男人而言,是考验真情的劫。看过纪录片的《生门》吗?所谓生门,是生命从此开始。母亲用自己生命的门,给孩子敞开来到世界的门。有人说,生孩子和坐月子最能看出自己是否找对了人,是否组建对了家庭。《舌尖上的中国2·家常》里有一幕特别有感触:给刚生了孩子的女人做月子餐,娘家煲的汤是恢复伤口的,婆家煲的汤则是下奶的。虽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区别,女人都懂。现在看到母亲肚子上那条狰狞疤痕,特别感慨,没有女人不爱美,更何况,是伴随一辈子的疤痕,那是我生命的出发点,怀胎十月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还要在鬼门关走一遭。母亲的记忆开始变得迟钝,父亲说,那是因为生姐姐和我的时候都打了麻醉的原因。我不敢想象自己没有生命的样子,母亲给我的这张人生车票是无价的,我必须要努力且用心地感受旅程。嗨,世界,你好!

第二封

哭声,我宣告着我的到来,我努力寻找着存在感。却没看到父亲将来的责任担当和母亲养育我的压力。

听说,我在上午九点半左右出生,五斤多。母女平安,我是二胎,还是女孩儿,但是家人并没有因此而不高兴。不似封建时期的“重男轻女”,父母给我的关爱不亚于独生子,很庆幸的是,我还多了一份来自姐姐的关爱和呵护。一个普通得家庭生养两个孩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都是农民,或许,孩童时候不明白的艰辛,到现在越发觉得亏欠父母。小时候喜欢哭,虽然到现在也一样,总认为只要一哭,想要的都可以得到,长大后才发现,想要的都要自己去努力,小时候的如愿以偿,不过是父母那份沉重浓厚的爱意。姐姐和我从五六岁的学前班开始,一直到二十几岁的大学毕业,父母十几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到了现在也不肯放松。小学时的步行,初中骑自行车,高中搭公交,大学坐火车高铁飞机。时代在随着成长变化着,父母在辛劳中渐渐老去,我们却越来越茂盛,生命的轮回,是父母在一生劳碌过后,用他们的爱和经验,把我们人生的拼图补充完整。

第三封

感知,我知道世间唯有母亲的乳汁最为香甜,父亲的肩膀是我坚强的后盾,姐姐的陪伴最真心。这样的安全感后来再也没人给过我。

入学后,课本里的内容告诉我们父母的爱,但是远不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出生时母乳喂养,在婴儿时期自然是白白胖胖的,可读小学那会儿,因为挑食身体瘦弱,却又调皮。母亲总是苦口婆心让我多吃些,在厨房忙碌时还要另外再做一份我愿意吃两口的菜。父亲则是严厉,总是催促我赶紧吃饭,催着催着我的小脾气就来了,把筷子往桌上一放就开始赌气,父亲脾气也不小,开始呵斥。“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大抵就是这样吧。出发点都是为了我的健康,可表达方式不同。关于姐姐,记忆留存在那个放学的黄昏:那时候姐姐已读高中,刚好得空来接我放学,那日因被淘气的同学挑衅闷闷不乐,看到姐姐的一瞬间哭得声泪俱下,姐姐脾气也爆,直接把同学骂得不敢再出声后再温柔哄我。姐姐对我的关怀像是另一份母亲的爱,这样在蜜罐里的我,性格无疑会脆弱一些,真的敢恃宠而骄是有了十足的安全感。

第四封

成长,独立行走和独立思考是一件平凡又神奇的事情。血肉之躯,生命的土壤,心灵的栖息之地。

生命是神奇的一个过程,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就是精卵结合后孕育出来的个体。从一个小小的细胞慢慢变成可以行走,可以思考的“庞然大物”,我们习惯了,觉得平凡,仔细一想,便觉得神奇。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再到侃侃而谈,这是语言的魅力,也是成长的记忆;从长牙到换牙最后到掉牙,最能体现时间的变化,见证成长的模样。遗传,更是对时间和血脉的一个转化,邻居们喜欢开玩笑:你们一家子呐,靠眼睛认的。双眼皮成了我家的一个“特色”,以至于我总会被人质疑有没有割双眼皮,但我也因此骄傲着,越成长,越是明显的生命特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肉之躯的细节更是有像是被盖了章的归属感,感受到生命就是是在神圣中平凡地前行。

第五封

姓名,姓是祖先留下的血脉相承,名是家人对我余生的期望。和,容天下万千之变,娇,美好可爱的模样。

一直觉得,宗族关系历史很值得考究。和,这个姓在丽江很普遍,大多为纳西族的后裔。我也是其中之一的和氏,家族不大不小,曾祖辈有的到了丽江白华,爷爷辈的延伸至大理下关一代,到父亲这一辈就在金山。名更是紧密着血脉,爷爷辈的以“典”字为结尾,父亲辈的用“志”延伸,姑妈们用“慧”字,到了我们女孩用“娇”男孩用“家”。这样用姓冠之,加以名的相似,让血脉更加紧密。在广西读大学时,这个姓罕见,于是我就变成了点名率极高的学生,我为我的姓骄傲的同时难免有点头疼。还有一位老师问过我:你跟《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和珅是什么关系呀?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关系,笑而不语的尴尬,我想老师应该体会到了吧。我的名,复“娇”,确实承了美好可爱的期望,到二十岁还被人夸可爱,总被人说像小孩子,父母对我的期望,大概是此生无忧无虑吧。

第六封

童真,人生最美好的时期,被遗忘得只剩笑容,无忧无虑像极了万里无云的蓝天,只要想想都觉得春暖花开。

童年,是大多数人最美好的时光,无忧无虑,却也是长大后记忆最浅的柔软。说起童年,记忆甚至有点模糊,依稀回绕在耳边的,是银铃般的笑声。那时候小伙伴很多,家门口总是会有约我出去玩的喊名声,带上自己新得的新鲜玩意儿就从小门一溜烟地跑出去,母亲则是跟着叫唤喊我早点回家,最后奶奶满村子地寻我回家吃饭。三五好友,穿着自己喜欢的裙子,天真无邪,分享着在田野里发现的小秘密,也会因为争抢而闹得不愉快,到最后都是谜之和好,谁都不记仇。小时候极为贪玩,有时候连午饭都会在小伙伴家蹭,满村子地转,觅得一块顺眼的小石头也极为欢喜。如今,那填满秘密的田野变成了公园,相聚一回也是在手机里邀约。越想要记起的片段,越是忘得模糊,或许,遗憾是改变的附属品吧。

第七封

懵懂,晴天给我们带来温暖和欢愉,阴天带来寒冷和急躁。如此,我感受到了饮水般的人情冷暖和多变的世界。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青春似乎是一夜就来临,内心突然变得丰富且敏感。如一场暴风雨来临,卷走童真,洗礼了不太成熟的心思。成长,无疑是疼痛的。最让我感到疼痛的是那场冬季的运动会和一节冤屈至极的晚自修,那是我生命中的一块跳板,如果没经历过,我不会知道人心如世界一般绚丽多彩,故事漫长且沉重,不愿再提,只是觉得自己突然成熟起来,信任只留给了陪伴长久的人。懵懂开始让一个人情窦初开,喜欢一个人的滋味,像一颗酸甜的糖,单纯的情感很甜,时间的无终很酸。很多人都说十六七岁的年纪不懂爱情,可是遇见喜欢的人心脏如小鹿乱撞的感觉,可能在六七十岁都不会再有了。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匆匆翻开,合上后又细细品味,却再也没有机会细读。

第八封

叛逆,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母亲的苦口婆心和父亲的暴跳如雷是我华年里无法挽回的伤痛。总想着逃离好意,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无奈。

在外人眼里,我性格活泼但又听话。或许只有父亲两鬓的银丝记着我不懂事时候的嚣张。我爱玩,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父母坚信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再加上姐姐成绩优异,在学校,老师总是说:你看看你姐姐,你怎么这样呢?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以前什么样。但我更是不走心,所有的升学考试都是擦边过,很少主动学习,成绩出来,父亲强行让我写保证书,自然少不了一顿争吵,不敢跟父亲还嘴,就把任性的脾气都发到母亲上。母亲的隐忍在现在想来让我内疚到心疼。后来看到一句话: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总是对父母做的事情不满意,感觉他们给不了我们想要的建议,一次又一次的无理取闹……是啊,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体谅反而觉得他们别有用心。后来在外面碰钉子了,在外人给的难堪和刁难下,想想小时候的委屈真的太没有必要。开始漂泊后,家,便成了港湾,父母是一直无私守护着我们的人。

第九封

收获,一群三五结伴的好友,健康平安的家人和随心的文字都是我这二十年来的收获,微小却又珍贵。

到了二十岁的年龄,花一般的年华,时间在嘻嘻哈哈中流失于指缝,特别喜欢“弥足珍贵”这个词。我们一边寻找,一边在失去,然后有了收获。收获一份纯真的友谊,生活不尽人意的时候彼此相伴鼓励,说说那些心底的私语;收获平平安安的家人,家庭里的小摩擦给生活添加了活力,但家庭和睦幸福更是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遇见文字,大概是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写作的初衷源于初中语文老师给我们听写了一首席慕容的《一棵会开花的树》,朦胧的美感,恰恰符合了年少时的懵懂,“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不觉得隐晦,反而觉得熟悉起来,慢慢热爱。我们用逝去的年华换回了仅属于自己的收获,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在取舍中认识自己,用自己的方式给生活仪式感。

第十封

口红,张爱玲说,口红是女人的春药。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好像没怎么涂过口红,在物质缺乏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只有几张泛黄的年轻时的照片证明母亲曾经也爱美过。或许,在母亲的生命里,是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口红的,不过,时光荏苒,母亲的口红随着和父亲喜庆的婚礼渐渐变成了我们满月时的额间一点红。不比朱砂痣和蚊子血,母亲的生活是艰辛的,从经历被农民批斗开始,到后来嫁给同为庄稼人的父亲。我以为母亲的一生,或许只有在华年时会涂上自己藏在木匣子里的口红。

到姐姐结婚时,我缠着母亲,非要给母亲化妆,母亲无奈下妥协了。堂姐作为化妆高手,在触碰到母亲爬满时间痕迹的脸上时,都有微微皱眉。没有哪个女人天生不爱美的,内心波澜跌宕,看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曼妙的身材包裹着青春的羞涩,回眸一笑倾倒了时光的温柔。究竟是什么,让母亲对化妆都产生畏惧?

妆前乳,滋润母亲饱经沧桑的面庞;隔离霜,抹出母亲年少时的白皙肌肤;散粉,扫过母亲四十多年来经历的岁月;眉笔,勾勒母亲曾经不敢尝试的优美。越来越标致,越来越漂亮,对了,差点口红。母亲强烈要求口红淡点儿,“人老了,嘴巴太红了不好”,不过,我堂姐还是与我心照不宣地给母亲涂了正红色,我一直在给母亲编发,等到定妆时触碰到母亲略羞涩有胆怯的眼神时,我突然被感动,抱住了母亲“妈妈,你真的好好看”。“老了,还能好看到哪里去?”

母亲一身很有神秘感的老式纳西服装,半编的头发加上精致的妆容,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突然觉得,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美的母亲,不是因为化了妆,而是那抹口红,让我看到了年轻时自信又漂亮的母亲,突然又觉得愧疚,因为自己的不懂事跟母亲没少闹过矛盾,让母亲担心使母亲脸上的皱纹不断加深。母亲并不是不爱美,而是时间始作俑者加上家庭的压力,让母亲忘记了年少时美丽的模样。

第十一封

未知,我珍惜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憧憬着没有经历过的未来。我有勇气接受变化和困难。

人生漫长,且没有预知能力。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已经成为过去,所有的经历和苦难是我们拥抱更好的自己的一块跳板,只要不会再重蹈覆辙,终将成为回忆;“今天”是在当下,在努力地改变着所有,或许,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不过我们满怀期待,用尽全力奋斗着;“明天”是未知的冒险,带上善良和勇敢,义无反顾踏上通往未来的“旅途”,不管它的世界是美好还是阴暗。我们无法让时光留步和倒流,所以有了接受和改变的勇气。一生的这三天,每一天都是异彩纷呈的色调,相互贯穿给生活上了色。嘿,未来,请多多指教。

第十二封

家乡,心中有一城,纵然无所惧。

我去过许多地方,做过各种各样的梦,但心底最牵挂的还是养育我的家乡——丽江,那个被人们称为最美丽的地方,但我感受到的美丽,不是人头攒动的景区,而是从小对家乡的敬重和爱意。一草一木,都能让外在游子感到牵挂,如每次出远门前,带上一捧家乡的泥土,治得了水土不服又解了思乡之苦。家乡放在心底,无论飘到哪里,总能觉得自己有归宿。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内心总有柔软的一片净土,那便是家乡。

猜你喜欢

口红姐姐生命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笑话
认识“黑”字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口红之上,危险四伏?
巧手姐姐
还口红/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