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永胜

2019-12-18龙宗武

壹读 2019年6期
关键词:傈僳族清水厕所

◆龙宗武

2018年冬,云南省作协、《边疆文学》编辑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基层,在丽江永胜开展文学实践活动,我跟随十余位著名作家第一次走进永胜。当我们一行到达程海镇的一个农家小院时,已是傍晚时分。这个时候,城市中早已灯火通明,而在这个宁静的小镇,各农家小院却是星点亮光、袅袅炊烟,一派安静祥和之态。

一面湖

程海古名程河,又称黑伍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中部,呈南北长而东西窄的椭圆形,湖面海拔高程1502米,湖泊面积75.97平方公里,南北长24.98千米,东西最大宽5.205千米,流域面积31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4.98米,最大水深为35.87米,蓄水量16.8亿立方米,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这里四季无霜,北部海湾沙滩细软洁净,长达数里,古人曾有诗云“银海含山色,渔舟傍石峨;晚来最高处,相对发狂歌。”而“世界上天然生长螺旋藻的四大湖泊之一”,则是程海湖得以扬名的主要原因。

我是一个有隐逸情怀的人,喜欢归园田居的陶渊明,喜欢梅妻鹤子的林逋,在没见面之前,程海就已经弥漫在我的想象里,云南人喜欢把湖泊叫做“海”,博大辽远的意境,符合我的审美,程海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溢满了诗意情怀。

11月23日早晨七点,天刚蒙蒙亮,我约同住的丽江市文联黄立康去湖边看日出,顺着一条小路往湖边而去,小路上洒满了落叶,恍若满地黄金。这是深秋的景致,鲜花和碧叶早已褪去,只留下满眼的斑斓。七点半,太阳缓缓从山和天空接壤处伸出了半个脑袋,散发出弱弱的金黄色的光,刹那间就把天空渲染成了金黄色,也把程海湖水照得金光闪闪。远远望去,只见水光潋滟,烟波浩渺,仿佛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沿着湖边静静地前行,湖水微凉,清风袭来,让人如在梦中。在湖边我们遇到一位早钓的老人,看到我们走来,老人热情地和我们聊了起来。今年72岁的老人原本是镇里农民,年轻时候为了生活出门工作,退休后落叶归根,回到家乡生活。闲暇时来此钓鱼,只是享受垂钓的过程。我们正聊得火热之时,老人又有所收获——有鱼上钩了。我们好奇地围在老人身边看他收竿,分享“猎物”出水的喜悦,老人笑得像个孩子。钓到的鱼并不大,老人很开心地举着鱼竿让我们看他今早的鱼获,装鱼的网里面,有三条两三寸长的太湖短吻银鱼,还有一条小镛鱼。老人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说,程海湖目前已知的鱼类有29种,其中土著鱼类16种。近年来人工放养的鱼类4种,即:太湖短吻银鱼、滇池高背鲫鱼、红尾鲤、荷包鲤。此外,随洪水自流入湖的鱼类有草鱼、鲢鱼、镛鱼、麦穗鱼及尼罗罗非鱼等种,它们都是外来户,但它们已经在这儿安顿下来,把这儿当家了,老人跟我们开玩笑说。他来这钓鱼,小的鱼将直接放生,让它们在湖里长大,大鱼才会拿回家。这样做,可以让钓鱼和保护自然融为一体,既领取湖泊的馈赠,也保护湖泊动物的繁衍生息,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

拜别老人,我们继续在湖边行走。黄立康告诉我说:你应该五六月再来程海湖,那时候,湖边的凤凰花一定会让你惊艳。火炬般的凤凰花在树端上随风摇曳,极尽展示生命的灿烂和辉煌。远远望去,蓝天碧海,绿树红花在程海湖边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张爱玲在《倾城之恋》写到凤凰木,在她眼里——“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栗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熏红了。”

天渐渐亮了,朝霞也渐渐在天空铺开。此时村庄里鸡啼声、狗犬声、马嘶声、牛叫声、孩童哭闹声、再加上人们的欢声笑语,如喧天的乐队正在演奏一曲生机勃勃的晨光曲。一家小院撞进我们视野中,一只小黄狗跑过来,对我们两个不速之客吠叫着,小院主人是一个四十左右的庄稼汉子,憨厚地微笑着,一边打招呼,一边拦着小黄狗。院子里搭着一些瓜架,种上了南瓜和丝瓜,而一些瓜藤,则已经爬上了晨光洁白的屋檐。瓜藤下,一棵棵白菜在这个季节依然绿意盎然,为这个小院增色不少。农民都是懂季节的,他们知道季节和大地的秘密。

离开小院时,我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样的画面:蓝天、白云、湖水、渔翁、绿树、红花,农夫,瓜果……无阔无限,又不失精雅的细节,那都是一幅恬淡的诗意画卷。归园田居,山居秋暝,陶渊明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而在现在,应该是“归去来兮,田园青青胡不归。”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我们怀揣的乡愁,就是我们在行走永胜间遇见的诗意。

一场戏

11月23日下午,培训班全体成员进行采风活动的第一站是期纳镇清水村。清水又名清邑,清水驿,或清邑街。位于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程海湖南岸的金沙江狭长的干热河谷平地上。清水古镇凭借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和众多的明清古建筑群,2012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传统文化村落”,2014年2月入选全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清水驿也素来被称作“文风之地”,在明清科举中,永北府殿试中进士七名,清水驿即占有四名。《永胜县志》中记载有“……时乡村小肆举贡生员之多,为滇西北冠”,清邑因此被誉为“文风之地”“科甲之乡”。

在东岳庙牌坊旁边的一座明代建筑前,有一个约长六米、宽四米的戏台。清水业余滇剧团的演员们正在演出《七品芝麻官》,穿着红袍的七品县太爷和穿着绿袍的管家,正在台上字正腔圆地唱着戏文,戏台左侧伴奏的艺人正一丝不苟地吹拉弹唱,曲声时而清丽婉转、时而高亢激越。从唱词中得知,这出戏讲述的是一位品级较低的官员为民做主、斗倒权贵的故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曾风靡一时的台词就出自这七品芝麻官。

据清水村委会周荣新介绍,清水古镇是滇剧著名的传承之乡,很多人热爱滇剧,乡台口上,年年演戏。乡民熟悉戏文,演员队伍也在不断更新,代代相传。目前,清水成立了一个业余滇剧团,添置了6万多元的戏剧服装,上万元的文武乐器、道具。目前有中老年人员20多人,每月1、11、21日集中排练,春节、端午节等节日和有重大活动时演出,以“传帮带”的形式,在村民中传承古老滇剧艺术,为旅游开发增光添彩。

清水古镇的滇剧有史可据,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或更早一些就有较盛行的演出。清乾隆年间, 有驿人胡四公(即著名诗人胡墩),因抵制翰林院编修刘慥堂妹嫌贫爱富赖婚一事,在街中大水沟塔台,以唱腔“乱弹”形式演出滇剧(《云南省戏曲志·丽江分志》有载)。何谓“乱弹”,《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均解释说,“乱弹”是指声腔系统而言,泛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戏曲声腔,后来滇剧的三大腔属乱弹声腔系统,是指演戏形式,当时有人也叫“乱堂”。“乱弹”时期的场面,纯属老场面、老打头,小鼓是宽堂子的,比现在的薄而稍大,锣、钹是宽边头,锣锤是用刺铜棒棒敲。可见清驿人唱滇剧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民国初年,外地滇剧班及川班改造滇剧的班社,穿梭来往于清驿。抗日战争后期登台演出的有黄昌鹤(文武生兼文武场)黄仁寿(旦角)周光宗(须生)彭缮(花脸、生角)等等当地名角。解放后,清邑滇剧人才承前启后,先后排练了大型本子戏《秦香莲》《空印盒》《张古董借妻》《借亲配》《送京娘》《京娘送兄》《二进宫》《快活林》《狮子楼》《断桥会》《杀狗劝妻》等大小20多场戏,经常到附近的村寨演出,做艺术交流。“清水人爱好唱戏,听戏的人也多,所以清水古镇的戏一唱就没有停下来过。”清水滇剧传承人阮凤麟介绍说,如今清水古镇业余滇剧团有27人,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阮凤麟前几年还在清水古镇开起了培训班,不少清水小学、中学的学生都会来学戏。他说清水的戏不怕断,这里的氛围好、有基础,现在也有不少小孩子来学戏。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传承就是指这两种财富在上下两代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的事务,也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基地就可以解决的。文化传承,需要的是言传身教,脚踏实地,需要活鲜的思想和生命。滇剧,在清水的传承,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绵长无期。

一个故事

在程海镇崀峨村委会,我听来挂职的担任永胜县县委副书记魏高明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坊间有一句笑话,许多困难少数民族梦想是:像汉人一样吃上大白米饭,像汉人一样穿上大白衣裳,像汉人一样住上大白楼房,像汉人一样娶上大白婆娘。这一方面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和汉族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少数兄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个故事的主人翁熊顺勇,就是一个渴望通过自己努力能过上美好生活的傈僳族青年。

熊顺勇出生的岩头村位于丽江市永胜县松坪乡最北部,辖区东北部与宁蒗县西川乡接壤,南部与本乡树底村交界,西与古城区金山乡、大东乡隔金沙江为界,全村除一户为普米族外均为傈僳族。岩头村所处的地区是典型的高原峡谷地区,以“菜薄刀梁子”和“吊猪槽”等陡险地点出名,岩头村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困少数民族(傈僳族)村,村内以山地和高山为主,群山绵延起伏,河谷深切,境内海拔2000米以上。概括来说就是: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交通不发达,生产生活相当不便,经济状况极其贫困。再简单说,就一个字:苦。岩头村沿五郎河而建的竹篾房又称“千脚落地房”,建筑时先在地上竖立几十根木桩,在木桩上面铺盖上木板,木桩周围以竹篾篱笆,上面覆盖上茅草或木板。屋内一般分为两间,进门第一间为客室,屋中央设一大火塘,上面放置一块三角铁或者几块石头,作为烧饭时的灶台,如果有客人来,大家围火塘而坐,喝茶聊天。竹篾房的下面,一般作饲养牲畜或储存柴火之用,卫生条件也极其不好。

2018年春节后,为完成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任务,财政部扶贫工作队跟北京市荣军保安公司协商,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安排一批当地青壮年去北京工作。熊顺勇就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走出了大山,辗转来到了北京。对于熊顺勇来说,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新奇,城市的高楼、街道、衣着光鲜时髦的行人。五光十色和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让这个大山的儿子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工作,为改变家乡落后、改变自己的现状而努力。他在工作期间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农村孩子的质朴品质与吃苦精神使他赢得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对于一个农村务工人员来说,这样的工作和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使他心满意足。

农历8月,农村进入了农忙季节。熊顺勇接到家中电话(此时家中尚没有电话,是由村委会打来),亲人称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爷爷腿部四级残疾,父亲长年做岩头村兽医,需要巡街走巷,母亲需要在家操持家务,只有哥哥一人耕种家里的八亩土地,壮劳动力不足,需要他回家进行秋收。熊顺勇便请假回家,揣着北京打工挣到的15000元钱,在北京到昆明的火车上,熊顺勇想着残疾的爷爷走路蹒跚的双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熊顺勇扛着一个马桶回家的事在岩头村像风一样传开时,熊顺勇已经坐在家里客室喝着母亲亲手做的油茶。见过开着豪车衣锦还乡的人,没听过扛马桶回家的事,岩头村村民们一个个咧着嘴笑着,想看看熊顺通这只煮熟的鸭子要怎么飞起来。一周后,熊顺勇家院子旁边立起了一个小巧的简易瓦房。装上马桶后,熊顺勇细心地让施工队在墙体和地板上帖了瓷砖,并在小瓦房后面挖了一个储存粪便的池子,方便浇灌庄稼之用。左邻右舍都来看西洋镜,大家议论纷纷。傈僳族因从原始奴隶社会一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还不算健全,比如在如厕这件事情上,傈僳族是没有什么厕所概念的,房前屋后,野外树林都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地方。

当熊顺勇耐心地向他的同胞讲解马桶的使用和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后,乡亲也纷纷表示要跟熊顺勇出去打工见世面。这也就出现了故事开始的那一幕,来挂职的县委副书记去熊顺勇家了解情况时,见识了一个傈僳族青年渴望改变现状,过上美好生活的决心和意愿,所以当副书记对熊顺勇说,让他当队长,春节后组织一批人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去北京工作时,熊顺勇就问了一句话:你说话算数?而魏副书记则大笑着说,我一个县委副书记,说话绝对算数。

其实魏副书记心里有他的想法。傈僳族作为一个“直过民族”,几乎“一夜之间”跨越了其他民族上千年生存历程,但生活水平无法一步跨越,还得靠党和国家,靠精准扶贫,靠自己努力。傈僳族整体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甚至有些群众至今仍过着几近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由此深感如何实现这些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今熊顺勇从北京打工归来,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一个马桶,而是一个“直过民族”思维模式的转变,由他去言传身教,比别的方式方法都好得多。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印度电影,深受触动。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厕所英雄》,该片讲述了新娘贾耶嫁给凯沙夫后,发现家中没有厕所而坚持离婚,最终掀起一场女性厕所革命的故事。数据显示,70%的印度家庭都没有配备厕所,只能露天如厕,而所有女子都只能等到深夜,悄悄地躲进树林里解决生理问题,这给印度女性带来了尴尬和羞耻,甚至带来了人身伤害。为了挽回妻子,凯沙夫不惜与父亲、传统观念为敌。他买来砖头等材料在自家院子旁盖起了一座厕所,结果遭遇村长、父亲带人强拆,他被迫以一己之力对抗全村,最终,厕所终于如愿建起来了,夫妻也得以重新团聚。

这部电影的海报宣传语写着:“一部改变6亿印度女性命运的影片”。这个故事看起来啼笑皆非,为女性争夺家中上厕所的权利,这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到荒谬的地步,但却是印度女性所面对的残酷现实,交织着传统、文化、宗教、人权等多方面的碰撞,一间厕所被赋予了许多深意。厕所不难建,难的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现代观念的建立,就像精准扶贫,建房子并不难,难的是建立起处于贫困中的人们的斗志、信心和智慧。

著名的“铁蹄效应”是这样说的: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我相信,一个马桶也有铁蹄效应,买了一个马桶,多了一间厕所;多了一间厕所,清理了一个院坝;清理一个院坝,建了一栋新房;建了一栋新房,修了一条新路;修了一条新路,美了一座乡村;美了一座乡村,赢了一步战略。熊顺勇背着马桶回乡,这个故事或许会在傈僳族人的火塘边,被当做笑话而四处宣传,但马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课本生动,比说教深刻,会在耳濡目染间影响亲人、邻居和乡亲,这才是一个马桶和一间厕所的真正意义。相信在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下,在扶贫工作队员的帮扶下,像熊顺勇这样的村民,能乘风破浪,谱写出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短短的三天培训交流,一方面是著名作家和老师对永胜的文化扶贫培训,另一方面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洗礼,我祝愿程海湖自始至终清澈美丽;祝愿极富特色的清水滇剧代代相传、传承发扬。祝愿大山深处的傈僳族兄弟,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过上心中的美好生活!在离开永胜县的路上,我看见两山峡谷中的大江,像一条欲作腾飞的金甲巨龙,在落日的照耀中一路东流,浩浩汤汤。

猜你喜欢

傈僳族清水厕所
云南省傈僳族儿童乳牙龋的唾液微生物研究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一盆清水
一渠渠清水长又长
未来猫厕所
厕所
夏天了
记得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