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精神:儒侠互补的现代阐释
——攀枝花文化人格结构初探及创作启示

2019-12-18曾兴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温柔敦厚现实主义人格

曾兴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文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一、攀枝花文化人格构成的历史基础

1964年至1980年,为了“备战备荒”,党中央和毛主席直接部署在我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它是深刻改变新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国家战略和伟大壮举。其中攀枝花又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攀枝花开发建设史就成为中国三线建设史的一个缩影。“攀枝花人”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成为“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发展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孕育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主要内涵的“三线精神”。所以这座因祖国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工业城市,也是一座孕育了“三线文化”和“三线精神”的英雄城市,甚至可以说攀枝花就是三线建设历史与英雄人格的结晶。

“攀枝花人”针对当前种种的精神困境,唯有继续弘扬“三线精神”,将其作为构建自身文化人格的基础,借助“三线精神”的现代抒写,“三线精神”的继续传承,塑造“攀枝花人”的精神家园,展示“英雄攀枝花”的红色基因和英雄本色,从而让“三线精神”在攀枝花的人格基因中落地生根,永放光芒,并最终形成“攀枝花人”特有的人格美学。因此探究“三线建设”的精神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是构建“攀枝花城市文化人格”的一条要径。

二、“三线精神”是儒侠互补的现代阐释

当我们展开攀枝花三线建设史,甚至是中国百年奋斗的历史画卷,就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不太显著的侧面即“儒侠互补”。以“三线精神”作为指导的现实奋斗,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儒家的实践理性原则与舍生取义的任侠之气的有机结合,它恰好又是当代“攀枝花人”用以对抗凡俗现实彻底“物质化”以及人格“异化”的重要维度。

今天我们采用这样的角度,去挖掘“三线精神”的丰富内涵,从“儒侠互补”的精神实质反观攀枝花的三线建设历史,我们会发现每当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无法应对外在的强大挑战或生存困境时,一种如“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任侠之气就会被激发出来。侠的形象恰好构成了三线建设者们的人格补充,他们被作为那个时期共和国普遍认同的英雄,出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三线精神”可以说是“儒侠互补”的现代阐释。它体现在“攀枝花人”这一独特群体的人格结构和精神品性之上。

三、“温柔敦厚”的英雄人格

通过以上对本土历史及传统文化的分析,构建攀枝花文化人格的具体实施,就应该从“三线精神”的内涵挖掘上着手,以此完善一种新的英雄人格。这种人格在“攀枝花人”的日常观念中应呈现出一种“温柔敦厚”的英雄主义浪漫特征,再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文艺风格,渗透到这一时期攀枝花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当中。继而突破陈旧的历史书写,构建本土的文化特性。

攀枝花文化人格以“三线精神”为其核心内涵,将呈现出“温柔敦厚”的英雄主义浪漫特征。在文艺创作上,这种兼具儒家精神的任侠气质则可以提炼出一种新的文艺风格。我认为“温柔敦厚”的英雄主义将揭破我们由来已久的精神困境并启示现实未来的光明,它将拓宽攀枝花现有的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空间,改善现实主义反映社会人生的功能结构,并使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在本土文化人格的建构上呈现出开放的态势。

四、立足当代抒写新的英雄

“温柔敦厚”的英雄人格就是三线建设者的“征服苦难,追求光明”的当代延续,是当下我们需要的“主观战斗精神”。在文艺创作中将三线建设的英雄本色和战斗品格升华为生命意识和创作的主体精神,并由此开创了人品与文品谐和一致的本土艺术,我认为这才是目前攀枝花文艺界的工作重点。在今后的创作风格上,本土作家艺术家应该注重于英雄气概和人格力量的追寻,即从精神层面继续汲取“三线精神”的优良传统。通过文学构建起的文化身份,依靠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让这一传统在今天的“攀枝花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这就助成了继开创者之后的又一代求索者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文化人格的建构。

半个世纪以来,反映本土的优秀文艺作品总是与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一路同行,并塑造了一系列洋溢着现实主义精神的改革英雄形象,这为攀枝花构成了一道分外亮丽的文艺风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开始加快城镇化进程,传统文化经历着向现代性转化的历史过程,因此我认为本土作家更应该立足于区域历史特性创作三类契合“攀枝花人”文化人格的英雄形象:百折不挠的改革英雄形象、凛然正气的反腐英雄形象、战胜贫困的扶贫英雄形象。并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攀枝花人”的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三线精神”、“英雄攀枝花”阐释好。

综上所述,“三线精神”是攀枝花文化人格的精神标识,也是构建和彰显攀枝花文化人格的精神特质。我们应当在传统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把握“三线精神”的历史传承和当下特征,理解“三线精神”所包含的丰富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

猜你喜欢

温柔敦厚现实主义人格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陈子龙论“温柔敦厚”——兼论中国古代范畴阐释中的“既/又”思维模式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新法律现实主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沈德潜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漫画之页
诗歌的表达方式上的“温柔敦厚”观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