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9-12-18哈妮乃再尔麦麦提
哈妮乃再尔·麦麦提
(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阿其克乡三村小学,新疆 岳普湖 8444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必须使数学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走向学习主体的小学生。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科学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我们教师所设计的每一项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每一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目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目标制定。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制定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学生探究和平共处解决问题的技能
我们应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不要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基本的数学思想的渗透比数学知识本身更具稳定性和普遍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大有益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的基础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速度上、难度上适当降低,放宽要求,并对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第一个标准,是每个学生在该时期内的学生成绩、教育和发展程度上,达到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这就是说,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要达到上述要求,除了前边谈到教学目标定得适当,教学组织形式选得合适外,还要考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活经验和数学基础的差异,还有智力、认知方式以及性格等的差异,所以,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当面向全体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大多数学生水平选择教学方法,而因材施教时就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对后进生要更多地运用操作、直观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一般不能采用独立活动强的教学方法。进行练习时也要多加检查与辅导。但是对于独立思考差的依赖型的学生,也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学习独立思考,避免都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想,怎样做,以便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于数学基础较好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更多地放手,不断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的1/4,松树和柏树的比是4:1;有的说,松树和两种树总棵数的比是4:5,柏树和两种树总棵数的比是1:5……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广开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的讲为主,讲得又细又多,以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重复地练。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着力于学生主体发展,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数学的情感。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
(二)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
(三)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四)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
(五)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