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2019-12-18林美葵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林美葵

(泉州科技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对法律内容的认识,让其发展成为具有健全品格、扎实知识基础、高素质、专业技能强的综合型人才。为了让学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成为符合市场发展的人才,老师一定要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进行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老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认知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更好的推动核心素养基础上道德与法治将课堂教学的构建,老师自身一定要对核心素养理念有一个深刻、清晰的认知,这样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1]。首先,老师应该对核心素养的基本认知有所认识,对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准确把握,如此,可以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老师需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和教学素质,这样当有新的教学理念出现时,就可以轻松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其更好的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体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核心素养内容自主学习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而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贴近,并且与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门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对个人素养进行不断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初步锻炼。例如,老师在为学生开展《美好集体有我在》相关内容讲解时,可以借助“合作”这一话题,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来进行组间任务分配,让学生们对合作的力量有所认识。如,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推选为组长;让一些性格活泼、互动能力强的学生来完成小组学习成果报告;让一些性格内向、心思缜密的学生来负责小组活动中重要内容和信息的记录。当然,考虑到初中生在思想认知方面、理解能力发育还不成熟,在学习小组合作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问题,甚至会偏离主题,老师应该融入到每个小组当中,来监督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若是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之间的合作默契,同时,也能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和总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三、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的融入加深学生体验

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强制的过程,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师生共同实现。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机有所了解,并且对他们的思想动向引起关注,进而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行为和观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规律来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引入实际生活案例,如此才能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加深他们真实感受。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教学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参与性和探究欲,才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老师在为学生开展《以礼待人》相关内容教学时,可以以此为主题以小品的形式展现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重要性,来导入教学内容。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小品情景:在自习课上,所有人都在奋笔疾书,一个男同学快速冲到前排,对一个小男孩喊道:“喂,胖子,快给我把这道题的答案解出来,我急着要!”小男孩没有回应。这事,一个小女孩也走到小男孩的桌子前,客气地问道:“不好意思打扰你了,请问你现在有时间吗?”小男孩回到:“有时间”小女孩接着说:“有一道题我不懂,能向你请教一下吗?”小男孩理所当然的给小女孩讲解问题,此时,之前的男同学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给我讲?”在小品结束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策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为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将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进行结合,让学科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成长,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其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和提高。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