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工笔画线条的基本特征

2019-12-18刘相斌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仕女图用线工笔画

刘相斌

(山东日照市莒县文心高级中学,山东 日照 276500)

一、线条自身的形态—柔似水,硬似钢

由水和墨调和,一支妙笔在经过画家的手融合,展现出的便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赫赫有名的水墨画。水墨画为我国所独有的一个画种,也被称为“国画”,其中在水墨画中占据主要因素的便是笔、墨。线条做为中国绘画中所独有的造型手段,在历代文史中多有记载研究,最早用线来表现绘画的例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生产大量的陶器用以生活所需,罐身便绘有各种用以装饰的图案。例如鸟、兽、鱼、虫等,而这些装饰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线造型,这些装饰图案一方面向如今的我们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使用线条对美的一种探索,再如后来出土的战国时期锦帛画《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汉代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等,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与线条的独特审美和造诣,其中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法,直到今天也一直被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直至唐代,线条艺术的发展到了一个顶峰。

宋代以来,线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稳定长足的发展时期,线条的发展以多变的风格向前推进,其中北宋李公麟的白描尤为著名,他的作品画面注重表达文人的意趣,尽博前人用线的精华,吸收画圣对线多变的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含蓄刚劲的独特特征。到了明清时期,一些画家线描正式归纳为“十八描”。

中国的传统线条与西方绘画中的线条不同,它已然不是自然生活中真实的线条,而是在古代画家们进行了自己的加工处理的意见之线,抒发自我情怀的一种手段。线条在不同画家笔下形态各异,或质朴,或奔放或雅致,或苍劲,它所表达的是每个画家本人所不同的心性,情感的抒发,画家的心灵与墨线相互交融所展示出来的是将线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二、线条的组织形式—起伏转折,韵律感

通过对画面的研究,从工笔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工笔画中的线在对描绘物体进行再现的过程中,线条的纵横穿插,线的这种运用是利用了人们的视觉原理,在视觉上线的走向是带有趋向性的,而在工笔画中,线的相互穿插,经过视觉观察在反馈到脑海中,就会将空间的走向和持续向进行修补完整。从而达到了线的造型目的。线的发展和表现,一方面是为了造型的需要,另一方面,线在造型的过程中,就已经把画面分割成为一个个小区域,这种形式,在一方面提供了物体的造型需求,以方便展现了物体的质感。通过对比西方古典流派在表现对象的研究可以发现,西方在早期是不重视线在一件艺术品中的作用的,西方早期艺术家通过早期的创作发现,线条在表现事物体感的时候,往往产生了负作用,强调线的提出,就会降低表现的体积感。现实世界中是没有线存在的,线是画家用来描绘画面物象轮廓的,画面中线的样式可以由画家自由控制,与西方早期艺术品相比较,相反中国工笔画中就特别注重对线的运用,这是建立早中国传统精神信仰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传统绘画中,线也是作为主题存在的,线运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一件艺术品的成与败。在这一点上,白描《五马图》便是其中典范,李公麟的描绘中将线的运用达到了一个高端的层次,用线准确而且丰富,脱离了设色的渲染之后,依然是一件独立的优秀作品。

从目前来看,如今线的变化已经开始,线在画面中的节奏感加强,从每一条线在画面中的穿插变化之中,线在画面中的存在感的变化,已经从塑造形体的位置上脱离了出来,通过对塑造物体和描绘物体的质感上入手,加强每一个面当中线存在的比例,疏密的关系调节,现代的一些工笔画就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实验性的创作,例如来自张见的《置于风景前的肖像》,画面中的棕榈树和人物之间的对比,抛去颜色的干扰,在这方面线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张见在描绘棕榈树的时候,在表现棕榈树的纹理使用了大量的排比线,精确的线堆积在一起,不仅没有产生乱的感觉,相反由于线的精准性,准确的再现了棕榈树干上的纹理。

三、线条的画面节奏—与色彩的和谐性

颜色是绘画语言中的表现形式现实,是画家所无法逃避的现实,感情在作品中由色彩来体现,是众多表现形式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是一个符号,亦或是一种载体。一副优秀的艺术作品中,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桥梁基本是由颜色来体现的。它不单是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在对于展现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哲学思想也有这一定的帮助。

传统中国工笔画及写意画中对于颜色的运用始终处于一种比较严谨的态度,因为其时代背景气息的特点,传统中国色彩运用对客观现实既有高度概括,也有尊重现实的细致入微。这就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颜色体系,例如中国红与黑色的搭配,在历朝历代都有这相当多的典型范例。《簪花仕女图》在我国工笔仕女图中是典型的突出代表,人物形象符合唐代时期人们的审美特点,面颊丰韵,体态抚媚。服装体态发挥的淋漓尽致,薄如蝉翼的轻纱羽衣附于表面,内里肌肤在多层衣料之下分可以隐约可见。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于设色方面的高超技巧。将这个时期贵妇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表达出来。初观之迎面而来的是源自画面的古朴气息,细细观察,犹如身入画中。人物形象的处理和高超的表现技法符合古代传统仕女图中的特点。这与同时期的西方肖像画有着截然不同的一是审美形态,从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弗兰德斯的鲁本斯《海伦福尔曼和她的两个孩子》这幅作品中,也是表现的宫廷贵妇的生活情趣。然而从构图与设色技法乃至造型上与《簪花仕女图》都不相同。鲁本斯的作品带有显著的巴洛克风格,虽然画面表现也是繁华奢丽,与《簪花仕女图》中表现的目的相同。但是画面给人的感觉确实不一样的,东西方使用的不同的技法来表现相同的时代事物,《簪花仕女图》表现的是我国古代独有的意向性的独有审美,这代表的是从“随类赋彩”到“活用之妙”的色彩过度中。我国在引导东方审美的方向上,始终贯彻的是符合传统审美的文化底蕴。

总起来说,现代工笔画的发展是处在一个瓶颈时期,并没有制定说明哪一条路才是工笔画发展的正确道路,前人的经验只能够提供理论上的基础,但是道路如何,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走了错路和弯路没关系,最为主要的即使要前进。只有这样,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对工笔画的感受,采用不同的技法来观察,研究工笔画的拓展方向,这才是追求当代工笔画中色彩与线在节奏上的契合道路。

猜你喜欢

仕女图用线工笔画
《 仕女图》粉彩瓷瓶
徐汉森作品赏析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小学工笔画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连一连
猜脚印
葛明杰工笔画作品选
最快回到家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