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2019-12-18胡勇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思路课文目标

胡勇

(重庆市黔江区育才小学校,重庆 黔江 409000)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依赖阅读,所以,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教育者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故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阅读教学自然而然的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新课标要求的语文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有所体现。但是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与合理的设定有所偏差,主要表现为:

(一)目标设定过大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培养“爱国主义”、“团队精神”等目标,以便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这些目标概念模糊,对于小学生而言显得空、大,不易理解。

(二)对教材理解不深刻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这方面问题在新教师中普遍存在。比如小学二年级要求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但如何检验学生的默读能力以及是否允许部分学生达不到目标要求,老师要把握好程度。

三、在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

(一)整体感知、掌握规律

整体感知即初读之后在较短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脉络进行大体地领会和把握,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所以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不可缺少。

1.解读课题。题目就是文章的题眼,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教学时,要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一一分解,快速全面了解课文。例如:读《窃读记》这篇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何为“窃”,又为什么不光明正大,而要窃读呢?以此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

2.文本分析。不同文体的课文有其鲜明的写作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文体特点,归纳写作规律,进行概括理解。例如:阅读写景的课文,要抓住景物特点及写作顺序进行概括。如《海上日出》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的顺序,描绘了天气晴朗时和有云时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串联关键词句。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过渡句或中心句等,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学《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葫芦池的四季》等课文,只要引导学生在初读时画出关键句,然后将画出的句子稍加改动,一一串联,主要内容的概括就迎刃而解。

4.阅读方式丰富多彩。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有感情的阅读每篇文章,营造一个书香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正确的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热爱阅读,都能在书的海洋畅游!读书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理名言阐释了这个道理名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阅读的时候,应该在课堂做好表率作用,丰富学生们的阅读方式,可以选用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文,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将文章表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陶醉在文学世界中,进而增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清脉络、明晰思路

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阅读首先要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要让学生在练习读和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几段从前面哪几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都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要读懂一篇文章,必须先理清文章的脉络,段落之间的联系,否则,读多少篇都是糊涂的,这只是为读而读了。

(三)灵活多变的阅读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强课堂感染力和阅读效率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水平。因此,老师可以采用竞赛、活动、课外阅读等方式来教学。利用竞赛方式,激发他们的争胜之心,引起他们对阅读和理解的兴趣,激发学生们课堂上学习的欲望。比如,学生们在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许多生字词,可以开展一场“记词比赛”,教师在阅读前先将这些陌生词教给学生们,开展“记词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往往会更加专注,对阅读更有兴趣。

四、爱上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的习惯

(一)借助课堂余温再阅读。语文课堂中教师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简单的报纸、小说等等,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组织拓展延伸。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还要教授学生课外的知识,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形式,增强学生的写作方法,这样在日后写作的时候,才能够将其发挥出来,达到学以致用。例如:学生在读到三年级学生指定书目《我要做个好孩子》时,学生有意识的运用老师讲授的方法迅速理清思路,充分认识到“金玲”同学为了成为大家心目中期待的“好孩子”,如何刻苦努力并且为了内心的美好、善良、纯真与老师和父母进行“斗争”的故事。

(三)以讲带读、让阅读成“家常便饭”。课外读物课堂上讲,课间讲,家里讲……处处讲,常常讲,有得讲就必须读,多读肯定愿意讲,甚至滔滔不绝。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越是备受关注,就越愿意展示自己。慢慢地也就养成了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阅读对小学生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要树立从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的意识,让学生爱上阅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思路课文目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不同思路解答
背课文的小偷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背课文
我的思路我做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