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12-18黄最治
黄最治
(泉州市奕聪中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引言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产品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也意识到了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意义。微课就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并且还能够对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突破,所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极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微课的应用研究,改变落后单一的教学模式,推动现代教育更好的发展进步。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是一种以微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主题进行短视频制作,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1]。与一般教学方式相比,微课具有多方面特点,比如内容精炼,时间短小,重难点突出,教学灵活,拓展课外学习等,所以说微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很多物理知识都比较的复杂和抽象,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时候比较困难,常常也只能是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效率很低,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始终得不到显著的提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将微课这一先进教学手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物理知识,探究物理本质,掌握变化规律,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入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是极为关键的,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精心开展教学设计,运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力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首先为学生们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牛顿在苹果树下被落下来的苹果砸到了脑袋,学生对这个故事也有所熟悉,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也想要对这个故事的背景进行深入了解,激发出了浓厚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探究学习。教师在讲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应该运用亲切的话语,善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借助微课为学生解释这个故事中的物理原理,展示万有引力的相关教学内容,这样学生一定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在师生互动配合下,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全面直观展示知识,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
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这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特征,也是比较抽象的,这为物理教师的教学设置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地学习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微课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多媒体技术优势,通过视频形式可以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物理知识,化抽象为生动形象,从而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2]。例如在“光现象”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借助微课为学生们播放生活中常见光现象的图片或视频,比如水杯里“变弯”的筷子,雨天后的彩虹等等,之后再引入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方面的物理知识,这样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更深次知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
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对其进行优化,更好地指导学生们在参与实验中自主合作探究[3]。例如在对“电流和电路”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做电路相关的物理实验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那些比较微小的实验器材,并且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展示实验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是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应该如何将小灯泡、导线、电池、开关等正确的连接起来,然后探究串联和并联知识,避免出现电路短路问题。
(四)列举生活实例,做到学以致用
物理知识看似抽象复杂,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物理知识,可以说是物理来源于生活[4]。生活中的熟悉内容更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这也有助于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物态变化”知识的教学汇总,就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们播放雪花融化、烧水沸腾、早晨结霜等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态变化关系。
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这种全新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与时俱进,将微课合理有效运用到实际教学汇总,充分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并且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将这一教学手段推广应用,促进教育改革获得更大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