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2019-12-18李丽
李丽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社庚中学,江西 上饶 335100)
在问题驱动模式下的教学课堂,问题是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较强的自主学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等方面,才能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并且还需要与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对教材问题进行在开发,选择出其中价值较高的问题[1]。学学生的思维深度及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均得到较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问题教学往深处发展,更好的引领高效课堂。
一、利用前需型问题构建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
教师在使用问题驱动的模式开展生物教学时,教师自身需要对问题有深入的了解。需要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哪些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主动研究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需要对问题的额概念具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才能为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2]。问题驱动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法,问题是课堂中的教学主线。而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需要将学生的带入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前需型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所谓前需型问题需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引导其探索新课程知识。例如,在讲述种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时,学生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学习到藻类、苔藓等种子植物。教师在接下来可以向学生提问:种子植物若想要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呢?自身又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探究中会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答案,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教师设计前需型问题时,也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从而可以设计出更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
二、利用冲突型问题构建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
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普遍均是以知识灌输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没有充分把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有些力不从心。而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重在激发中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其在思考中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现有的知识是其思考问题的基础。而学生在思考中往往也会存在一种思维定势,对自身的思考有一定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有一定冲突的问题,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冲突型问题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制造出一定的矛盾。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起到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动物细胞这一章节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教师可以结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特点来设计冲突型问题。如,植物细胞一般都是具有细胞壁的,因此教师可以提问:动物细胞的细胞壁在哪里呢?高等植物细胞也没有中心体,向学生提问:动物细胞存在中心体吗?在教学中利用问题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上产生认知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深度。并且可以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避免因思维定势而形成误区。
三、利用开放型问题构建初中生物的高效课堂
21世纪的到来,为我国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均带来了更大的机会。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多种信息交流手动均让经济发展的竞争越发剧烈,全球性的挑战也在逐渐加剧。在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是一种全球性的变革,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让社会发展更佳和谐,经济发展更为顺利。因此在教育上也需要不断改进当前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对社会进步有促进意义的人才。而在生物课堂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更好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讲述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列举出一些疾病,如、肺结核、结膜炎、非典型肺炎、贫血、水痘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判定有无患过此病的经历。并将所列出的疾病按照传染与不传染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探究传染性疾病可以由哪些方式进行传播,其发病的原因又是哪些因素。教师教学中根据几种疾病的组合提出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还需要及时的回归课堂,总结出传染病相关的生物知识,加深学生的知识水平。
四、结语
生物教育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然界的学科,同时其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习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3]。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其可以主动探究生物知识。并且需要注意问题中的开放性和冲突性,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