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效融合

2019-12-18昝艳芳

魅力中国 2019年24期
关键词:清洁工老虎狐狸

昝艳芳

(河北省大城县大尚屯镇北桃子中心小学,河北 大城 065900)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离不开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重视发展儿童语言,也重视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一、结合语言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词和句训练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词的理解不能以词解词,应当把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得更深刻。如《温暖》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课文中的“寒冷”是指深秋的气温低,而“温暖”在课文中却是一个比喻,并不是指天气的温暖。那么联系课文,是什么意思呢?教师:请看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是写深秋季节的,找出来读一读。“深秋”和“寒冷”是什么意思?学生:“深秋”是秋天快过完了,冬天将要来临的时候。“寒冷”,就是冷。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教师:看图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学生:树枝上光秃秃的,只剩下几片黄叶。一阵秋风吹过,黄叶随风飘舞,落到地面上。周总理穿上了大衣,清洁工人戴上帽子,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教师: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为什么清洁工人却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呢?学生:天气虽然寒冷,但是周总理不顾自己的劳累,亲切问候清洁工人,使清洁工人感到热乎乎的。学生:清洁工人受到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心里十分感动,产生了温暖的感觉。学生:这里用“春天般的温暖”来比作清洁工人心里感到很愉快,很激动。教师:说得很好。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清洁工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二、结合语言训练,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既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要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如教学《骄傲的孔雀》一课,第一句就说:“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孔雀怎样美丽?让学生看着插图说话。学生说:“孔雀美在羽毛,它的尾巴特别美。”“孔雀展开尾巴,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孔雀是美丽的,可是很骄傲。哪些地方看出它很骄傲?让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到表示骄傲的句子。学生找出:“只要谁长得漂亮,它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长长的尾巴”,这样,把看图跟学习语言结合在一起。同时,教学中用好插图,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如《雷雨》一课雨中、雨后景象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画,想象当时情景,运用恰当的语句叙述雨中情景,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雨前、雨后景色作了比较后,再启发学生说说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景物。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前后联系发挥想象,说了这样一段话:雨过天晴,天空蓝蓝的,地上的小草像是铺上了一条碧绿的地毯,花苞上清水滴滴,花朵格外鲜艳,大树在雨水中洗了个澡,树叶绿油油的,小鸟在树枝上唱歌啦!雨后的景色多么美丽。

三、结合语言训练,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本表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说因人而异,这也正是训练求异思维的契机。如教学《狐假虎威》,让学生讨论:“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你知道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学生: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带着”两个字就说明了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这个学生从“带着”这个词语中悟出谁在前、谁在后。)学生:课文写的“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那一定是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这个学生从词序的前后关系中分析谁在前、谁在后。)学生:从插图上也可以一眼看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学生:从百兽眼中也可以看出。它们先看见狐狸,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说明老虎在狐狸后面。因为问题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与兴趣,寓难点于“设疑”之中,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四、结合语言训练,发展自主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认真落实,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语言,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往往对全体学生都有启发,既有助于大家开动脑筋,也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小学生自主质疑问难需要教师逐步指导,如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在不懂的词语和课文内容旁做上记号,提出来问。经过引导,学生开始提问题了:这个字笔画多看不清,那个词意思不懂等。虽然有时学生的问题很简单,但这是学生的自主思考,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提得真好。学习语文就是要不懂就问。”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即漫无边际地提问。教师就要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的范围:一是不理解的词和句,二是课文内容上不理解的地方,三是不理解的标点同时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边读边思考,把问题写在小纸条上交给教师。质疑问难形成习惯后,可以要求学生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比如《狐假虎威》一课学完了,当问学生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纷纷举手发问:“狐狸是怕老虎的,但它为什么还要从老虎身边窜过?”“课题《狐假虎威》能不能改为《狐借虎威》?”……这些问题紧扣课文,提问质量明显提高了。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解决。比如讨论改课题的问题,学生的意见是:“假与借意思一样,可以改成狐借虎威。”“不能改,因为狐假虎威是一句成语,改了成语就不像成语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足之处,教师就加以补充。最后教师总结:“狐假虎威是长期沿用下来的一句成语。成语一般都是四个字,都有一定的含义,一般说不能更换文字。”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关于成语的知识,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思维和语言都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清洁工老虎狐狸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躲描猫的大老虎
忙碌的清洁工
清洁工
环境清洁工
老虎不在家
狐狸和猫
狐狸
老虎变成猫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