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

2019-12-18孙迎新

魅力中国 2019年42期
关键词:玻璃球呼兰河众人

孙迎新

(松原市教育局,吉林 松原 138000)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深刻而悲凉的主题,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与对国民性劣根性的批判。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习方法:(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3)指导学生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萧红及其作品,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

2.课前印发《呼兰河传》第五章前四节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之交,还称赞她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写下了很多流芳后世的文学佳作,《生死场》是其成名作;三十一年的人生岁月里,从故乡到异乡,她以女性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萧红。今天我们学习她的一篇力作——《小团圆媳妇之死》。

二、文本研读

(一)如何理解《小团圆媳妇之死》这个标题?

点拨:团圆媳妇是童养媳,小团圆媳妇之死就是小童养媳的死。

(二)《小团圆媳妇之死》选自《呼兰河传》第五章第五节至第十节。概括一下第五章前四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点拨: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小童养媳,十二岁,刚到老胡家时,引来一大群的人观看,大家议论纷纷,都认为她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没过了几天,婆婆就打起她来,婆婆认为不打得狠些,是不能规矩出一个好人来的,是不能够中用的。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认为早就该打。不久她们就说小团圆媳妇病了,于是就采用各种方法给她治病。

(三)小团圆媳妇有病吗?依据是什么?

点拨:没有。小团圆媳妇躺在炕上黑忽忽的,笑呵呵的。我给她一个玻璃球,又给她一片碗碟,她说这碗碟很好看,她拿在眼睛前照一照。她说这玻璃球也很好玩,她用手指甲弹着。她看一看她的婆婆不在旁边,她就起来了,她想要坐起来在炕上弹这玻璃球。她本来是十二岁,却长得十五六岁那么高。

(四)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众人是怎样给她治病的?

点拨:拧大腿、刺手指,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抽打,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脚心,跳大神,扎一个谷草人,到南大坑去烧了,扎彩人,烧替身,画花脸,吃全毛的鸡,吃用瓦片焙成的黄连猪肉,吃李永春药铺子里半疯的厨子给随口说的药方等等。

(五)阅读有关洗澡的文字,思考:小团圆媳妇洗澡和我们平时洗澡有何不同?(结合文本来谈)

提示:可以从洗澡的时间、场所、水温、方法、表现、结果等几个方面对比来谈。

三、课堂讨论: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众人对小团圆媳妇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点拨:针对布置的这个讨论题,有的同学会认为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众人对小团圆媳妇是真心实意的,有的同学会认为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众人对小团圆媳妇是虚情假意的,但真心实意也好,虚情假意也罢,我们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婆婆及其众人的本意是善良的,是为了把小团圆媳妇培养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 “小团圆媳妇”,只不过是他们的做法有些欠妥。所以,在众人看来婆婆调教媳妇是天经地义的,这是传统,这是常礼;婆婆为“生病”的媳妇请仙人诊治,跳大神这是习俗,更是亲情;媳妇被婆婆打了,就哭,就叫,甚至喊着 “我要回家”,这是不懂礼数,是中了邪;一家有难,众乡邻岂能袖手旁观,这是邻里乡情。

引茅盾在《〈呼兰河传〉序》中的文字:呼兰河的人民当然多是良善的。他们照着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他们有时也许显得麻木,但实在他们也颇敏感而琐细,芝麻大的事情他们会议论或者争吵三天三夜而不休。他们有时也许显得愚昧而蛮横,但实在他们并没有害人或害自己的意思,他们是按照他们认为最合理的方法,“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四、拓展延伸

1.呼兰河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那么,导致这种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点拨:封建落后思想。这种思想摧残了他们的精神,扭曲了他们的灵魂。使他们表现出一种看客的心理。

2.婆婆及众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点拨:麻木、愚昧、善良。

3.众人都认为小团圆媳妇“有病”,而文中的“我”却认为她“没病”,怎样看待这里的“我” ?

点拨:“我”的眼光是清澈的,只有“我”说小团圆媳妇“没有病”;只有“我”毫无顾忌地掀开婆婆给她蒙得没头没脑的棉袄,和她玩玻璃球;只有“我”知道她不是掉了头发的妖怪,她的辫子是“剪刀剪掉的”;也只有“我”关心她死去的原因和埋葬的情形……

但我又是无力的,“我”被隔离在人群之外,无法改变什么——是一种没有参与的真正的“观望”。“我”的澄澈,洞悉了婆婆的“善举”和二婶三姨的“善心”背后的荒谬,“我”的无力,却使得呼兰河人的救赎变得无望。

4.“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点拨:天真、单纯、无力。

5.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作为文中的主人公小团圆媳妇的典型意义是什么?

点拨:小团圆媳妇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是一个在旧社会农村中的深受封建思想戕害的一个较为典型的童养媳形象。

6.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点拨:本文通过描写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致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寄予了作者悲悯的情怀。

五、课文小结

萧红以敏锐的视角和冷静的笔触,书写着底层女性病态的精神状况,为女性民主意识的复苏与觉醒发出了一声响彻天地的呐喊:尊重生命,尊重女性。

继萧红之后,当代文坛涌现出了很多女性作家,她们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方方的《风景》,蒋子丹的《桑烟为谁升起》,池莉《玫瑰园》和《一去永不回》,皮皮的《渴望激情》和《危险的日常生活》,毕淑敏的《紫色人形》和《女人之约》……这些作家,从女性意识与审美的角度摹写社会人生,表现普遍的人性和她们的时代,以女性的细腻与温婉,善意与冷静,关怀与悲悯,为生命寻找声音和轨迹,为心灵寻找栖息和归宿。

猜你喜欢

玻璃球呼兰河众人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一颦一笑
玻璃球大搜寻
梦游呼兰河(组诗)
读《呼兰河传》有感
开会伤不起啊
归纳与演绎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
海尔磁悬浮,敢为众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