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2019-12-17高馨
高馨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明晰本研究领域的特点、发展脉络及理论贡献,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通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探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建构完整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型。
【关键词】心理健康 民办高校 现状 问题 对策
前言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智力源泉, 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承担着国家的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日趋关注。如何解决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影响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仅成立了相关管理机构,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各高校也纷纷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心理服务部门,并逐渐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工作。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一些学校就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部分心理健康存在障碍的学生加强教育。在大学期间,学校会给各专业的学生 设置心理学课程,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态度。除此之外,学校也设置有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学生若有问题可以随时去找专业的老师进行咨询。各高校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相关内容的板报评比活动,以及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题作文比赛等活动。这些举措都不同程度地对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未来生活的指导还是不够的。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非常重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我国不少学者曾进行对比研究,如姚本先等认为目前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性与积极性的价值取向、多样性与综合性的服务范围、专业化与标准化的队伍建设、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实施途径等特征。孙晓青等认为美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已具相当规模,研究量表多样化、研究内容多维化研究范式实证化是其主要研究特征。张福珍等通过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提示我们在建设专业化队伍、科学开设相关课程、拓宽实施途径等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成熟而有效的做法。
一、国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概述及现状
以美国大学为例,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欧美等国家发展起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配套的研究设施和工具也较为完善。
目前,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发展较为迅速,并且研究工具较为完善,在量表的编制和使用上较为科学和规范,量表种类呈现多样化趋势。例如,对同一性质问题的研究中,采用了多种量表。在《患有社交焦虑的大一学生的思乡病研究》中,研究者除采用自编问卷外,还运用了敦提转换量表(DRI)来测量大一新生的思乡强度,成人社交焦虑量(SASA)来评定其焦虑程度以及儿童和成人社会支持量表(SSSCA)来评定其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即在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中所获得的支持,得出社交焦虑因子是一个比社会支持因子更好、并且也是唯一一个有效的预测因子。总而言之,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起步较早,已形成相应的规模,在量表的编制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且能根据相同性质与不同性质的研究问题编制出相应的量表。
二、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概述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最初的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校内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机构等应方式,逐渐扩展到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甚至是各科(如专业课、体育课、艺术课等)课程中、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等全方位、全员、全天候的主动介入和渗透式的方式。相关心理辅导模式也逐渐向教学、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相结合的综合辅导模式转变。如张宁等通过对照研究,发现抑郁的团队归因训练在改善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中效果良好。李明忠提出了朋辈心理辅导这一新型心理辅导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区别
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学习方面,有的研究考察了大学生延迟、自我效能感以及焦虑在性别与年龄维度上的关系。研究要求被试思考一个重要的计划并且就完成该计划所需要的能力来评估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有的研究运用三个实验考察了大学生的血压水平,探索大学生当中存在的与高等教育有关的压力问题以及这种压力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有的研究探讨了考试與学习焦虑和情绪性对大学生所报告的导致饮酒行为的原因的影响,而这种饮酒行为是为了降低自身的压力,最终得出发展减少考试和学习焦虑的策略有可能降低酒精消费的结论。在情绪方面,有的研究重新检验了“亚裔美国大学生在优伤条目上的得分要高于美国白种大学生”的结论。研究采用了诊断会谈技术,消除了某些差异,最终得出提高的BDI得分高估了亚裔大学生情绪失调比例的结论。此外,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还涉及大学生心理压力、自杀、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的理解、依恋、态度、自我同一性、种族同一性、深思、迷信行为、社交焦虑、主观孤独感、职业发展等方面内容。
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是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体系、内容等。如徐建军于2002年提出了构建五个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两课”与选修课、心理咨询与心理测量、普及教育与自我教育、重点辅导与及时诊治、工作创新与队伍建设等相结合。从研究内容角度看,我国的学者们已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层面进行了研究,同时,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所处时代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人群心理特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相关研究的内容、模式也应有所变化。从文献作者身份来看,在我国进行心理健康理论研究的除了专业从事心理学的以外,更多的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这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是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有关。
四、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不同层次生源的心理差异民办高校的更加注重招生的数量,而生源的质量问题相对忽视,所以生源分为几个层次: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发挥失常,无奈报考民办大学;部分独生子女,生活相对优越,不愿远离家乡求学;部分学生是本来就不爱学习,随便有个学校读书,混个文凭就好。每类学生的出发点不同,就会导致相应的心理问题,由于高考失利的学生中不乏有一些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的,面对昂贵的学费,觉得愧对父母,再加上家人的埋怨,思想上容易走极端,认为只有学习成绩提高了才能改变现状,不参加任何的集体活动,形成了自我封闭、内向的性格,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对于不爱学习,混文凭的学生来讲,民办高校在管理上更加严格,这些学生不喜欢受约束,喜欢挑战极限。
心理健康意识差对于心理健康这个话题,部分学生会选择逃避,不喜欢谈论,怕和自己扯上关系;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在认知上存在误区,认为心理老师可以看穿学生的心思,不愿意和心理老师交流,认为心理有病才需要去咨询心理老师。正是这种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偏差,无法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得许多心理问题形成的初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和干预,变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危害到身体健康。
五、对于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这就需要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具体的实施,要建立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能够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结合;其次,要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中建立有效的工作原则:需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来为学生专门的服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心理动态资料的建立,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平台;坚持为尊重心理辅导中心提供及时的建议和意见;坚持对所有的辅导员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增强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实施。
可以根据当前现状提出具体的对策,加强民办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建立和谐的校园,保障大学生能够积极的成长;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改變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毕业走向社会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第二,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加强意志锻炼来保持心理健康;第三,帮助大学生解决如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第四,使大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