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算因“验”而成功

2019-12-17孙丽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笔算检查笔者

孙丽华

一、笔算除法的案例

1.案例背景

准备教学笔算除法了,笔者脑海里马上涌现出与笔算有关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乘法”等存在教学难题的画面。尤其是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之后,学生的作业简直是惨不忍睹。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他们列竖式时容易受到加法和减法竖式的影响,正确书写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有的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有的学生出现数字抄错,有的学生虽然计算正确,但是在横式上书写结果时容易写错等。那么,针对这次的笔算除法,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才能使验算不会形同虚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

2.案例描述

在练习了几道除数接近整十数(用四舍法去试商)的计算后,笔者出示情境图: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学生读取信息后,并尝试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汇报时,列出算式197÷28=。

笔者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请上来说一说?”

学生1把本子放在实物投影机上,指着笔算过程,说:“把28看作30来试商,猜想197÷30的最大商为6,在草稿纸上算完后发现商小了,改商为7,所以就得到 197÷28=7(排)……1(人)。”

笔者问:“他的答案正确吗?”

学生们齐答:“是正确的。”

笔者板书算式并写上得数后,说:“我们来验算一下吧!”

验算:

笔者指着算式说:“除数28乘商7加余数1刚好等于被除数197,说明197除以28的得数为7余1是正确的。如果验算结果不等于被除数,那么我们就要重新计算并验算。”

接着,笔者又出示了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并强调验算过程,使学生重视验算,掌握验算的方法。

3.案例反思

在除法计算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自觉验算。有的学生认为,验算是为了完成作业的要求或者应付教师的检查,有的学生甚至为了应付验算,竟会出现“假冒伪劣”的验算,即从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来看是一致的,但過程与正确答案又不相符,验算纯粹是个“花瓶”。

在教学“笔算除法”时,笔者都是按照先笔算再验算的顺序教学,检查正确之后再将答案写在横式上。在进行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时,学生几乎没有产生问题,可是在面对有余数的除法时,问题就产生了。如有些学生在检查计算正确之后,竟在横式上把余数抄漏了,或是把被除数当作商。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先笔算再写得数,接着验算检查是否正确,并且特别强调要检查,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在笔算之后,学生直接写上得数,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再把验算的结果当作商写在横式上。验算后,笔者让学生指着数字检查有无错误,以及验算结果是否与原式中的被除数一样,即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横式得数是否正确。

4.感悟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情况,所以计算在每次测试时所占的分值比例也比较大。下面,笔者阐述了把验算落到实处,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几点方略。

二、提高学生笔算除法计算能力的方略

1.给予一片绿地,确保茁壮成长

要想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师首先要在计算教学前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读数、写数的习惯,以及认真审题的习惯,引导学生抄完题目后仔细检查有没有抄错数字和符号;第二,加深算理的理解,教给学生计算的技巧,从根本上避开错误的路径;第三,培养学生估算意识,鼓励学生在计算前先估算再计算,从而有效降低出现低级错误的概率。

2.验算保驾护航,确保计算无忧

(1)使验算自主化

从学生的作业中,笔者可以发现,倘若哪一题中没有“白纸黑字”标明要验算,学生就不会自觉验算,他们基本都是迫于无奈,才运用规定的方法进行验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学生主动验算。如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法,及时表扬和鼓励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中主动验算的学生,以及在草稿纸上工整、细心书写验算的学生。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对比心理,教师在表扬和鼓励其他同学时,会促使没有验算的学生及时补上验算过程,养成及时验算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奖励课外作业认真验算的学生一颗数学星,并在作业本上批阅简单的激励性语言。如“你对作业的负责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加油吧!”“你的验算方法真好,继续努力。”“你的验算习惯很好,相信你能保持下去,你一定是一个自觉、认真的好孩子。”等。

在教学笔算除法之后,笔者会选择三至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前,笔者只说笔算下面各题。在检查时,有的学生进行验算并正确,笔者会给予口头表扬,并在练习本上写上“你的验算习惯很好,相信你能保持下去,你一定是一个自觉、认真的好孩子!”等表扬的话语,并且奖励一颗数学星。然而,有的学生把验算当作摆设,验算结果明明不一样,也不重新计算,根本没有发挥验算的作用;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认真计算验算,从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来看是一致的,但过程与正确答案又不相符;有的学生干脆不验算。对于这些学生,笔者会采取强制措施:学生计算之后收回验算单,并选取一两道题目,要求学生把验算过程说给笔者听,强化验算步骤。对于在给予提醒之后还是没有验算或是不认真验算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以一还三,即少一道还三道。

(2)使验算程序化

要想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有效验算是怎样操作的。因此在教学验算时,笔者会把验算过程程序化,即首先列竖式计算出得数,然后在横式上写得数,再利用反算法(逆运算)验算,最后放慢脚步指着式子检查。

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列出算式197÷28=后,笔者会在笔算后马上写上得数,再进行验算,再指着式子中一个一个数字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了错误,不能只是修改验算结果,而要重新计算一遍。笔者再示范一次后,会要求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也一步一步按着教师的步骤进行,然后让同桌之间互相查漏补缺,完成验算。在全班汇报的时候,笔者会选择两三个学生把本子放在投影仪上,指着式子一步一步说验算步骤,让验算的步骤深入人心。

在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舍得花时间一步一步验算,让学生学会耐心细致地逐一检查,并在心里牢记口诀:“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三查得数是否准确。”这样一来,学生在计算时经历了“一步一回头”、动手“三查”等步骤,就能养成耐心细致地计算并验算的习惯,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3)使验算惯性化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学生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常常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专家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练习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练习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可见,教师要经常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因为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验算的好习惯。另外,计算教学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它需要学生经常、有步骤、模式化地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最后使验算惯性化。

为了时常练习,每个学生都应该准备一本计算专项练习本,随时准备迎接计算的挑战。在平时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练习本,专门用于计算方面的练习。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笔者会要求学生在课余做一两道题进行抽测性练习。这样的练习更能真实地体现学生对计算及验算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及时跟进强化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师只有经常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计算及验算能力,在时间上讲究速度,在数量上讲究密度,在形式和内容上讲究灵活新颖,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奥格·曼狄诺曾说过:“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计算,养成验算习惯的学生就不容易计算出错,也就等于拥有一把开启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徐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教育界,2015,(26).

[2]孙婷.数学有效练习设计要注重“三性”[J].江西教育,2011,(17).

[3]付美丽.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1).

[4]薛德林.浅议培养学生验算习惯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3,(10).

[5]邱生菊.如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6,(7).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笔算检查笔者
婚前检查与孕前检查资源联合应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怎样做将格子乘法与三位数乘法笔算相结合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检查版
检查版三
Playjng with ch & sh
怎样笔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