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大课间活动组织提升初中生体育素质
2019-12-17林明锋
摘 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提高青少年学生超强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培养、铸就青少年学生健全的体魄。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他们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体魄。营造校园浓厚的锻炼氛围,加大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彰显体育活动的校本特色。
关键词: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组织;锻炼;提高;优质
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提高他们超强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培养、铸就他们健全的体魄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迫切工作。特别是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营养过剩、娱乐形式多样以及社会不良影响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意志薄弱、不爱运动,体质急剧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亟需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出积极的应对。
综合考虑运动场地不足及家长重视引导程度不够等不利的社会、家庭因素,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他们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体魄的组织形式。在这种定时、定点的大型集体活动中,学生的运动热情将在集体氛围中得到激发,运动技能能够得到提升,对于他们释放学习压力,培养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作为学生大课间体育锻炼的直接组织者,每一所学校都要对学生大课间体育锻炼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地将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升到课程管理的层面,同时加强校园浓厚体育锻炼氛围的营造,加大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尽量彰显体育活动的校本特色。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产生出可喜的效益。
一、 营造校园浓厚的锻炼氛围
体育锻炼的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体育锻炼的过程组织。体育锻炼的过程组织得好了,学生的参与度高,体育锻炼目的就容易达到,锻炼的效果当然也就好;反过来也是这样。目前,许多学校的体育锻炼都是通过大课间活动来完成的。不少学校是利用下午放学前的一段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的活动,有些学校甚至还把原本上午两节课后的课间操时间适当延长,进行每天两次的大课间活动。这样的话,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得到了保证,再加上校园良好的运动环境及完备的体育设施,学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已经有了时间、空间上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把大课间活动的氛围给营造好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活动中,那么,学生的大课时活动锻炼就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
以我们学校的大课时活动为例。还是在去年的时候,我们学校利用上午大课间时段组织学生做广播体操。一下课,学生的高音喇叭立马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学生三三两两地走到操场上。然后是音乐切换,全校同学开始在值日老师的监督下做第七套广播体操。体操做完了,是值日领导的国旗下讲话。天天如此,学生甚至是老师都已经厌烦这一套一成不变的程序了。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做操的热情不高,大都是应付了事,课间运动的氛围极差,体育的锻炼效果自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今年以来,我校把原来的广播体操改成了跑操。周一到周五的早上第二节课下课,只要是天气晴朗,学生就会在上第二堂课的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有序地来到操场,成四列纵队排列好。等到高亢激昂的口哨乐曲响起来的时候,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班旗的引导下,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冲上跑道。经过主席台的时候,全班同学还会一起大声喊出个性化的运动口号。跳操结束了,值日领导会根据班级当天的跑操整体表现进行评比,把评比结果(数据)纳入每周的优胜班级评选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心组织,如今,我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氛围要比往年有了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运动的效果也有了质的提高。
二、 加大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
大课间活动开展得好的学校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了校园浓厚的锻炼氛围是很重要的,但仅仅有良好氛围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好多方面形成合力,这样才能确保大课间活动正常开展,产出预期效果。体育设施的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体育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场地和器材,这是需要资金投入的。当然了,每所学校的资金情况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这种整体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山区县来说,估计部分学校都是资金紧张。根据学校的不同资金状况,我们可以有计划地量力投资。聪明的校长会这样干:分期投入,先解决重要困难,然后再逐步解决一些次要的困难。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关于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困难问题就会得到妥善解决,体育设施会逐步改善,满足顺利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需要。等我们解决了这些资金建设上的困难,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实然发现,其实这一切问题都不算是大问题。而且我们在体育设施上的投入还会产出预想不到的效果。用一句校长的话就能很好说明问题:“加大的体育设施投入,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校园漂亮了,学生运动热情提升了,体质增强了,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校园了,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也少了,真是一举多得呀!”。
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深远意义入手,体育设施的建设必不可少。既然要建设,那么花钱就免不了。但也不是说花大钱就一定能办大事,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精打细算,花小钱也能办大事。比如说器材的投入上,像跳绳、毽子、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呼啦圈……这些公众健身的器材,都是价格便宜且易于携带的,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自己购买使用。退一步来说,我们可以根据资金情况选择使用少花钱的项目,比如说购买一条拔河用的大绳,也是不需要花多少钱的。用这样的思路来考虑师资的问题,困难也一样迎刃而解:学校有充足资金的话,我们可以聘请校外专业人士,这样可以确保体育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容易出成绩;但是如果我们资金不充裕的话,我们也可以挖掘本校教师中有这方面兴趣爱好,相对运动水平较高的或者是校外热心人士来充当特聘教师,这样在“玩中学”“玩中练”也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既运动健身又调节情感的作用。
三、 加强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
体育大课间氛围的营造和体育设施的投资都只能算是大課间活动的外部因素,起到的是保障条件的作用。但如果要说到确实保证活动出效益的话,还需要的是体育锻炼的内部组织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系统、科学地对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模式、形式乃至质量等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做到在活动中不断改进、深化、创新,取得理想的活动效果。否则的话,体育大课时活动就会混乱无序,既浪费时间金钱,又达不到预期的运动效果,甚至可能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
大课时体育锻炼的活动组织管理是一个新兴课题。需要每一所学校去认真地思考、去尝试,并且在尝试与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寻找真正符合本校校情的组织管理模式来。不过,尽管是学校校情各不相同,在活动的组织管理上还是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循的。首先是明确各项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再去考虑活动组织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等,尽量地把可能发生的意外考虑进去,并据此而形成一个较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来,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完善;其次是在完善方案的基础上形成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到人,以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并且坚持下来。这样经过时间的积累,大课时活动才能在时间保证的基础上产生出预期的效益来;再次是充分考虑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运动学的角度进行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对大课时活动产生兴趣,自觉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中。同时还要注意体育锻炼与学生文体比赛以及更高层次赛事的结合,做到“以练促赛”“以赛促练”。总而言之,要想开展好大课时体育活动,需要学校层面的统筹安排,從行政和业务两个层面进行有效推动,这样才能保证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有序,活动出效益。
四、 彰显体育活动的校本特色
大课时体育活动之于常规开设的体育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活动的课程与项目。常规开设的体育课是在课程大纲指引下开展的,教材内容是既定的,相对而言具有普适性,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的目标有着硬性规定。而大课间体育活动则不一样。她更强调的是通过活动本身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对于活动的方式与形式则没有硬性的规定。所以说,在进行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注意把大课间体育活动变成常规体育课堂的加强版,而是要注意彰显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地方特色,使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
正因为如此,作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者,一定要注意抓住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弹性特点,做到从具体的校情出发,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对体育活动的方式与形式进行灵活的处理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充满激情地投入大课间活动中。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性别、运动基础、季节气候等实际情况进行活动方式与形式的设计编排,做到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真正体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素质教育精神。
四、 总结
我们经常会发现,虽然历经时间的洗礼,但是某个区域往往在某项体育项目开展的基础很好,运动的水平很高。即使是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已经在全国范围或者是全世界范围普及性不是很高,该区域的人们还是乐此不疲。这其中有着许多的原因,比如说地理、气候、人文等。但归根结底,这些区域的人们已经对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形成了长久而浓厚的文化了,是时间很难磨灭的。因此,我们学校在开设大课间体育项目的时候就可以大胆地进行设计的发掘,进行必要的继承与创新。这样的话,我们就一定能够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也能够达到既调动了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又提升运动效果,发掘保护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章财.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4.
[2]常超.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培养路径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6.
[3]廖晓玲.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4]周莹.“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J].广东经济,2017.
作者简介:
林明锋,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