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述评

2019-12-17李乐虎高奎亭黄晓丽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供需平衡研究述评供给侧改革

李乐虎 高奎亭 黄晓丽

摘    要:自2015年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学者对我国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采用文献研究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渊源、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的内涵、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需问题、我国体育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路径5个方面。认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实证研究;由宏观研究逐渐转向微观研究;加强对我国各省份实践经验的研究;加强对不同生产要素的研究;加强对国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及对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效果的研究。

关键词:体育改革;供给侧改革;供需平衡;供给学派;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 80-052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ince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was put forward in 2015, researches on sport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China have continued to deepen and reached a climax rapidl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achievements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sport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supply and demand issues of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demand-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sports products, and the approaches to promoting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include five aspects: promoting empirical research; gradually turning from macro-research to micro-research; strengthening the summing-up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provinces;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production elements; strengthening researches on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enforc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structural reform measures on sports supply side.

Keywords: sports reform; supply side reform;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supply side school; research review

體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经济结构性问题的解决途径。当前,研究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实践启示作用。2015年11月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016年1月又强调了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2];该年7月再次强调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3]。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领导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高质量的产品[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提出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迅速增加,但是对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梳理,鉴于此,笔者对近几年的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或启示。

1   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

“供给侧”一词属于西方经济学理论范畴,体育学研究者针对“供给侧”的研究多集中于“供给学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及社会学4个理论视角。

1.1  “供给学派”关于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提出后,引发了学术界的热议,其中包括从供给侧开展研究的“供给学派”的相关理论角度探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沈克印等基于新供给经济学派所提倡的“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观点,从人口、土地、劳动、技术等方面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5]。李丰荣等认为,新供给经济学派强调有效供给、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讲求供需平衡[6]。李格非认为,新供给经济学可以为中国体育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借鉴[7]。黄道明等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供需错位、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8]。程文广等认为供给学派的创始人萨伊倡导“供给创造需求”,进而提出我国冰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缓解“供需失衡”的主要路径[9]。

1.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视角下关于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层面,我国学者认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主要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马克思政治经学中国化,供需矛盾论等。沈克印等认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观点,以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10]。范尧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供给学派的“翻版”,也不是里根经济学的中国版,而是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结合中国体育产业中的供需错位与供给错位而进行的结构性调整[11]。姜同仁认为,供需矛盾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论述,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及区域布局失衡的偏态发展[12]。这与公共体育服務的供需矛盾直接相关,化解“供需矛盾”是实现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1.3  西方经济学理论视角下关于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

关于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我国体育学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涉及经济增长理论、微笑曲线理论、市场经济学理论等。刘亮等认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并且由体育产业等组成的第三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3]。这与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着共同的逻辑。梁枢等认为,微笑曲线理论、市场价值兑换率和生产效率理论可以解释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存在的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市场价值转换率低的问题,并可以通过O2O模式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提升体育产业市场价值转换率[14]。张燕中等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在供给侧,但是着力点应该在结构性改革,解决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品牌宣传与特色不足等弊端的策略在于以劳动、资金、技术和制度等生产要素入手,从生产领域提供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15]。任波等认为,我国运动项目产业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市场活力不强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等,进而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可在供给侧补齐短板[16]。

1.4  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视角下关于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涉及到一些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例如耦合理论、矛盾论、国家治理理论、政社合作理论等。王晓刚认为,产业之间的耦合具有的创新效应、优化效应、产业链条效应是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体育产品供需平衡的重要推动力[17]。石继章等认为,我国CBA职业篮球联赛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包括:权利调节矛盾、赛事供需矛盾、产业结构失衡矛盾,这些矛盾化解的过程正是CBA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18]。赵慧娣认为,将国家治理理论应用到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主张实行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进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并化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19]。杨华认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激发体育消费市场主体的活力,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

2   我国体育产业供需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体育产业供需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为丰富,其主要观点包括3个方面:1)需求不足论;2)供给约束论;3)供给失衡论。

1)供给不足论。付群等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在人才供需结构、投资供需结构和场地设施供需结构上存在失衡现象[21]。程文广等认为,冰雪场地、冰雪运动装备等供给不能充分满足大众冰雪体育消费需求[22]。雷国飞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冰雪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因素,认为当前我国冰雪体育商品的数量、质量、供给体系、供给模式等均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冰雪体育消费需求[23],体育产品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供给方式上的不足,进而中高端体育产品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2)供给约束论。任波等认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难以满足当前消费者从低端、单一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向高端、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急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4]。刘盼盼认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体育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体育产品供给充盈,以及政策供给不足,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25]。刘亮等认为,我国体育市场资源配置不平衡,主要是资源配置体制机制难以适应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6]。供给约束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2个方面是:我国体育产品层次结构不平衡和体育市场资源配置不平衡。

3)供需失衡论。范尧认为,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存在“供需错位”和“供需缺位”的双重矛盾,高端体育产品短缺、低端体育产品剩余,体育产品供需矛盾突出[27]。沙金等认为,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出现“供给失灵”的现象,单一调整体育市场资源配置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供需失衡”[28]。殷俊海认为,我国低端体育产品的严重过剩和中高端体育产品的严重短缺是当前我国体育供给侧改革的重点[29]。供需失衡论的主要观点认为,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在于低端体育产品供给过剩,中高端体育产品短缺,体育产品供给与体育产品需求不平衡。

3   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的内涵

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随着学术界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到目前为止,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诠释可分为4种视角。

1)基于提高企业生产率的视角。梁枢认为,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在于解决低端体育产品产能过剩,增加中高端体育产品供给[14]。李博认为,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产品的供给效率[30]。刘亮等结合我国经济新常态提出,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分析如何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新空间,培育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激发体育产业发展新活力等[13]。这一视角着重从供给端、生产端切入,主张提高生产率,提高体育产品质量,培育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进而增强中国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2)基于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平衡的视角。“供需失衡”是许多学者研究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逻辑起点之一。程翀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在于缓解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31]。刘亮等认为,供需矛盾是我国体育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主要矛盾,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并要着重解决好供给短缺和供需错位[32]。这一视角的主要观点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化解供需矛盾,最终目标在于调整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提供有效供给,使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平衡。

3)基于制度供给的视角。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张康平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制度供给与制度创新[33。王飞认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普遍存在一种体制约束规则,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调解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34]。郑丽认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策供给是核心[35]。这一理论视角的主要观点是,政策供给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导因素,通过政策供给调整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体育产品高质量供给。

4)基于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视角。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提升体育产业领域全要素生产率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观点。王聃认为,对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提高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供给效率,提高体育产品质量,实现体育用品市场全要素投入和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形成新的供需平衡[36]。沈克印认为,体育特色小镇是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举措,对于加快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保障体育产品有效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有重要意义[37]。该视角的主要观点是,转变竞技发展方式,实现体育产业从投资驱动到效率驱动的转变,增加有效供给,打通生产要素的流通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途径。

4   我国体育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研究

就体育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而言,大部分学者认为,重视供给侧的同时,不能忽视需求侧,只是依据我国体育产业现阶段发展实际情况哪个方面更重要的问题。从已有的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相关文献来看,主要有2种观点:1)供给侧侧重论。熊禄全等认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矛盾突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结构不合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有待完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38]。张燕中等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长期存在低成本、低科技含量等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发展方式粗放,具有不可持续性,随着消费者体育消费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也将面临挑战,因此,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顺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15]。这一观点的中心是,应侧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体育产业资源配置、提高体育产品质量。2)供给侧与需求侧平衡论。江小娟认为,无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需求侧生产要素改革,其实质是优化资源配置,在这一过程中,既不能过度依靠供给侧,也不能一味地迎合需求侧,而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推进改革,形成体育用品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向动力机制[39]。这一观点的中心是,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既要从供给侧提高体育产品质量和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也要从需求侧增加生产要素投入。

5 我国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路径研究

学术界对如何推进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比较多见,而且涉及多个学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和加快体育企业的合并与重组。雷国飞认为,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科技创新,提升体育企业竞争力,培育龙头体育企业,带动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是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23]。2)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体育产业的科技创新。董新军等认为,“互联网+”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可以拓宽公共体育服务渠道,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共享程度等[40]。3)去产能及货币政策。李博认为,要减少体育产品的无效供给,增加体育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体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转变体育企业发展方式,去产能,尤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要去杠杆,降低体育企业的贷款利率,谨防出现“关店潮”[31]。4)供给制度创新和税收政策。黄道明等认为,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管理体制改革到供给制度创新[8]。易剑东认为:制度创新是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无形之手,要实现需求侧改革向供给侧改革的轉变,就要做到“简政放权”“减税让利”[41]。

6   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文献已比较多见,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现有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后续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多集中于质性研究,应加强实证研究。虽然相关理论逐渐丰富,但是对于我国体育产业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骤尚未明确,即对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开展的问题尚未厘清。笔者认为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经济学研究范畴,应用于体育产业研究中尚未形成成熟理论。其次,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较为复杂和多元,各主体间的利益诉求如何协调也需要进行理论探索。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实证研究。

2)我国体育产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应由宏观经济领域逐渐转入微观经济领域,加强个案研究。目前,多数研究是基于新、旧“供给学派”理论展开的,而且将逐渐形成共识,但是,体育产业是涉及面非常广的领域,体育学研究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态势,因此,在开展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应重点加强体育产业中微观经济研究。

3)加强我国各省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经验研究。当前的研究,多数从宏观层面研究体育产业,尤其是公共体育服务。对于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个案研究较少。今后研究中,应加强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体育产业中不同主体的改革经验研究。

4)加强对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同生产要素的研究。笔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系统工程,涉及领域较为广泛,今后应扩展研究视域,加强金融等方面的理论探索。

5)加强对其他国家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举措,应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实际情况加强对国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例如其他国家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等。

6)加强对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但是也涉及到社会科学中其他的学科。因此,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要在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同时,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而促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向更深层次延展。

7)加强对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的效果研究。对近年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和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调研,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和举措的实施效果的调研,为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EB/OL]. [2018-06-30].http://cpc.people.com.cn/n/2015/1110/c6

4094-27799893.html.

[2]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讲话[EB/OL].[2018-06-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

05/10/c_128972667_4.htm.

[3]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EB/OL].[2018-06-3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7-08/7932683.shtml.

[4]  以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体育事业跨越发展[EB/OL].[2018-06-30].http://sports.people.com.cn/GB/n1/2017/0523/c412458-29293261.html.

[5]  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学理逻辑、发展现实与推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 50 (11):37.

[6]  李丰荣,龚波.中国职业足球“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源流、选择动因与路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2):13.

[7]  李格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4):48.

[8]  黄道明,周民,陈丛刊,等.“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困境与治理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2):17.

[9]  程文广,刘兴.需求导向的我国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侧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4):15.

[10]  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诉求与实施策略—基于资源要素的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6):643.

[11]  范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用品供需困境与调和[J].体育科学,2017,37 (11):16.

[12]  姜同仁.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与结构优化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3):1.

[13]  刘亮,付志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及动力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1):10.

[14]  梁枢,王益民.“互联网+”视域下体育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研究O2O商业模式的开发与应用[J].体育与科学,2016, 37 (4):39.

[15]  张燕中,李江,王静.“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7,38(3):111.

[16]  任波,黄海燕.基于补短板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与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3):220-226.

[17]  王晓刚,邵雪梅.产业耦合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6):526-531.

[18]石继章,邵凯.冲突理论视角下中国职业篮球供给侧改革—以 2015—2016 赛季CBA总决赛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6):93.

[19]  赵慧娣.新时代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结构优化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8,39(2):23

[20]  杨华,张小航.我国体育治理中政社合作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以上海市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5):395-398.

[21]  付群,王萍萍,陈文成.挑战、机会、出路: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1):44-51.

[22]  程文广,刘兴.需求导向的我国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侧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6,36(4):15.

[23]  雷国飞.消费需求升级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供给转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47.

[24]  任波,戴俊,夏成前,等.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内涵解析与供给侧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4):20.

[25]  刘盼盼.中国体育供给侧改革若干问题探讨[J].体育学刊,2018,25(3):29.

[26]  刘亮,刘元元.公平视角下我国体育资源非均衡现状及“供给侧”致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3):304.

[27]  范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用品供需困境与调和[J].体育科学,2017,37(11):17.

[28]  沙金.“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供给侧改革研究[N].中国体育报,2017-04-28(006).

[29]  殷俊海.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N].中国体育报,2016-04-22(006).

[30]  李博.“供给侧改革”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2):56.

[31]  程翀.从九大报告中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论断探析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31.

[32]  刘亮,王惠.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公共体育资源供需矛盾的消解与改革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4):54.

[33]  张康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1):13.

[34]  王飞,池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约束[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4):298-300.

[35]  郑丽,张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协同治理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3):23.

[36]  張振峰.体育消费需求升级视角下体育产业转型发展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4):453-458.

[37]  沈克印,杨毅然.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6):60.

[38]  熊禄全,张玲燕,孔庆波.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治理的内在需求与路径导向[J].体育科学,2018,38(4):33.

[39]  江小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J].管理世界,2018,34(5):1-9.

[40]  董新军,易锋.“互联网+”时代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2):45.

[41]  易剑东,任慧涛.体育产业纳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行性及其潜在进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3):5-11.

猜你喜欢

供需平衡研究述评供给侧改革
2015—2025年水果供需平衡表/万t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