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研方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9-12-17王从军齐玉梅张军乔
王从军 齐玉梅 张军乔
科研能力作为衡量高级护理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1]。本科护理开设《护理科研方法》课程,系统学习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打下基础[2-3]。但基于本课程内容特点及知识基础,学生一直以来对本门课程喜爱程度不高,理解困难,学完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较差,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现有文献来看,其他学院及教师也面临相同的问题[4]。为了使学生能喜欢本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本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出基于科研的程序和步骤,采用以PBL 教学方法为基础的多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并让其上升到研究性思维,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并激起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时间为2016 年9 月—2018 年6 月,以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2014 级护理本科1、2 班学生共97 人为研究对象,其中1 班46 人,男3 名,女43 名,年龄19~21 岁,平均年龄(20.1±0.6)岁;2班共51人,男4名,女47名,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19.8±0.7)岁。入校随机分班,两班在高考分数及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将两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班(1 班)和对照班(2 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由教师按教学计划逐章讲授,教材选用孙继红、吴英主编的《护理科研》,教学方法有讲授式、讨论式、引导式。
1.2.2 实验班由与对照班相同的教师教学,改革传统授课方式及讲授顺序,基于常用科研设计方法由教师拟定目标课题,设定研究目的,按照科研程序合理采用混合式教学,以学生小组为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并从中提炼专业知识让其上升到研究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常用科研设计类型拟定目标题目,题目基于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①康复训练对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单纯实验后设计示例);②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实验前后对照设计示例);③低分子干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随机化区组设计示例);④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对促进产后泌乳的研究(无相等对照设计示例);⑤放松训练对失眠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状况的研究(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示例);⑥某市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描述性研究示例);⑦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相关性研究示例);⑧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离职意愿调查分析(比较性研究示例);⑨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的心理体验(质性研究示例)。
(2)改革传统教学顺序(选题—文献检索—科研设计—总体和样本—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论文撰写)。基于已拟定的目标课题和设定的研究目的按护理科研步骤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思维完成科研过程:①研究对象确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样本量计算);②抽样方法选择(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方便抽样、配额抽样、目的抽样);③研究方法(实验分组、确立对照方法、确立干预方法、确立变量);④确定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生物物理测量法);⑤资料整理(统计表、统计图-条图、圆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箱式图、误差图等);⑥数据分析(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⑦科研论文撰写(文题、作者署名与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3)将学生分成两组多个团队,每一步科研步骤先通过引导让第一组同学采用直观思维解决问题(问题式、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然后让第二组同学就其解决过程进行质疑(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最后深入讲解、总结、点评(讲述法、讲评法教学)。两组同学角色交互进行,同时做好记录。
(4)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通过文献检索自主选择一项与拟定题目科研设计类型类似的题目并由教师确认,自主完成科研设计的所有步骤,最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论文撰写。
1.2.3 评价 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教学情况进行多维度评价,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课程考核成绩评价、研究性思维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由教务系统学评教分数及自行编制问卷组成,问卷内容包括对本门课程的喜欢情况、对教学方式的满意情况、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从事护理科研的兴趣情况。课程考核评价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为能使结果真实可靠,出题、教学、改卷三者分离。题型由名词解释(15%)、填空(20%)、选择(25%)、简答20%、论述(20%)5 种题型组成,充分论证,以能充分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目的。研究性思维的评价主要从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和批判能力进行评价,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评价采用毕业论文评级。学生批判能力评价通过有目的抽取上届毕业论文5 篇,要求学生基于护理科研的相关知识对5 篇论文分别进行点评,每篇20 分,采用盲法(全部学生答卷混合装订并遮盖学生班级、学号和姓名)根据评价质量给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χ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为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课程教学及考核成绩评价
对照班学评教最低分69,最高分92,平均分81.1,实验班最低分78,最高分96,平均分88.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评价问卷表发放97 份,回收97 份,回收率100%,两个班在对课程的喜欢、知识的掌握、护理科研的兴趣及教学方式的满意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班期末课程考试成绩最低分51,最高分83,平均得分72.3;实验班考试成绩最低分55,最高分92,平均得分7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2 实验班、对照班研究性思维比较
2.2 研究性思维测评
对照班批判能力得分最低分45,最高分79,平均得分62.5;实验班批判能力得分最低分52,最高分85,平均得分71.6,两个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对照班毕业论文第一次答辩优秀1 人,良好26 人,合格16 人,不合格3 人,优良率58.7%,实验班第一次答辩优秀3 人,良好39 人,合格8 人,不合格1 人,优良率82.3%,其中优良率=(优秀人数+良好人数)/总人数×100%。两个班在优良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加快护理学科的发展,提升护理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5-6]。科研意识与能力是体现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核心应是研究性思维的培养[7-8]。研究性思维是信息获取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整合的产物。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对于特定的问题,能够选择适合的信息手段,自主地收集、判断、呈现、处理、创造、传递相关的信息,实现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9-10]。批判性思维是指对自己或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的过程,在行为上表现为提问质疑,有利于人们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澄清事物的本质,提高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附于具体的活动[11-12]。基于上述相关理论,为了提高《护理科研方法》课程教学效果,本教学团队尝试通过改革传统教学顺序及教学模式,根据常见护理科研设计的类型分别检索目标课题,拟定研究目的,基于研究目的引导分组学生通过直观思维解决问题,完成科研设计的各个环节(信息获取能力),并相互对科研设计的各个环节提出质疑(批判性思维),从中提炼专业知识,充分结合问题式、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讲评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混合式教学。教学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根据各种科研设计的类型最终自主完成从选题到设计到论文撰写的全部过程,同时考核学生对上届毕业论文的点评水平。为了评价教学改革的效果,我们以本校2015 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表1 来看,实验班的学评教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班。本校的学评教分数均是基于教务系统学生网上评价,其核心是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另外在自行设计的教学问卷项目中,对课程的喜欢情况、教学方式满意情况、对护理科研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事护理科研的兴趣四个方面两个班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不喜欢、不满意、不好、没兴趣的人数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班。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实验班也显著高于对照班。由于两个班教师相同且学生本身接受能力无明显差异,结果可靠,显示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并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分析与下列因素有关:(1)实行教学改革后,相比于传统教学,课堂气氛轻松,师生距离拉近,关系和谐,促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2)由于课堂需要现场回答和点评,并且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类似于辩论会,团队之间、学生之间竞争氛围浓厚,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动力;(3)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直观思维解决问题,然后指出其不足,最后上升到专业知识水平,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接受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
表2 是基于对学生研究性思维能力的评价,为了得到可靠结果,本项评价采用盲法进行,数据显示实验班在批判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而信息获取能力的评价方面,虽然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优秀、良好、合格单项方面由于例数所限无显著性差异,但将优秀、良好合并分析后实验班毕业论文第一次答辩的优良率为82.3%,显著高于对照班的58.7%。提示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由于本次教学改革就是针对提高学生研究性思维能力的,上述措施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一直未进行相关训练,出现上述结果也是顺理成章。两个班总体毕业论文不合格率比较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一个原因是和样本例数有关,其次不排除答辩评委考虑到学生毕业情况,评价尺度有所放松。另外,极少数学生学习兴趣很难调动,在今后的教改中要注意对此种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虽然教学改革效果较传统教学在各方面均显示有明显提升,但本次教学研究也面临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在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没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通过直观思维解决问题耗时较长,增加了思考和等待时间,这导致教学课时紧张。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很多问题都是先课堂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在纸上列出,课堂直接回答,这迫使学生相对于传统教学增加了课后学习的时间,虽然使结果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但教学改革本身也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也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