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化湿法治疗2 型糖尿病临床观察及对GLP-1 水平的影响※

2019-12-17樊启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空腹血糖意义

樊启辉

(江西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糖尿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以高血糖为基本病理生理改变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10.4%[2]。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社会、经济以至人民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危害。中医学对糖尿病早有认识,认为本病属“消渴病”范畴,认为本病是体质因素加以饮食失节、情志失调、高年劳倦、外感邪毒或药食所伤等多种病因所致。

近年来,对糖尿病的研究已突破了单纯胰腺与血糖的界限,发展到胰岛素受体和肠道激素的研究领域[3]。肠道激素对血糖和胰岛素分泌影响最显著的主要有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目前与其相关降糖药物有GLP-1 类似物及DPP-4 抑制剂[4]。健脾化湿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主要地位。我们以临床为基础,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采用现代医学研究的科研设计原理和方法,观察中医药健脾化湿法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中GLP-1 水平的影响,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2 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为中医研究2 型糖尿病提供现代理论依据,并为临床提供一个疗效好、费用低、适合推广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 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 组。治疗组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2~65 岁,平均年龄54.67 岁;病程2~10 年;中医症状积分2~26 分。对照组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1~66 岁,平均年龄55.13岁;病程4~10 年;中医症状积分3~25 分。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积分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另外选择10 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测定GLP-1 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性别、年龄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2 组2 型糖尿病病程及病情程度比较 (±s)

表1 2 组2 型糖尿病病程及病情程度比较 (±s)

注:经t 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1.2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属于脾虚夹湿证);(2)年龄40~75 岁,男女不限,体质量指数在正常标准以上者;(3)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年龄>75 岁者或年龄<40 岁者,体质量指数过低者(BMI 小于18.5);(2)近2 周内用过GLP-1 相关药物治疗本病者;(3)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系统疾病者,精神病患者;(4)过敏体质者,如对2 种或以上药物或食物过敏者或对本中药成分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入组前进行2 周洗脱期,给予体育锻炼,饮食控制,维持正常药物剂量,筛选合格入选病例60 例,采用查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随机分配为2 组:

(1)治疗组在原西药降糖药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中药口服,方用健脾益气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为基本主方:党参15 g,茯苓15 g,白术15 g,藿香15 g,木香6 g,葛根15 g,甘草6 g;随证加减:夹湿重者加佩兰15 g,苍术12 g,玉米须20 g;气虚者加黄芪20 g,山药15 g,薏苡仁15 g;肝郁者加柴胡12 g,郁金12 g;肾虚者加玄参15 g,麦冬15 g,枸杞子15 g,山萸肉10 g;热重者加黄连6 g,栀子10 g,虎杖15 g。用法:日1 剂,水煎取300 mL,分2 袋装,口服,1 袋/次,2 次/d,早晚分服,服用疗程为8 周。

(2)对照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治疗,口服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片(厂家:拜耳公司,药品批号:BJ47086)1 片/次,3 次/d,于三餐前第一口饭随饭嚼服;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厂家:诺和诺德公司,药物批号:2018012152)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血糖最佳控制状态。用药疗程为8 周。

1.5 观察指标(1)2 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比较。症状积分:依照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按中医症状量化标准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订;(2)2 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3)2 组患者空腹GLP-1 含量比较。

1.6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证候积分法判定,疗效指数(n)=(1-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好转:70%<n<95%;有效:30%<n<70%;无效:n<30%。总有效率=好转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用SPSS 15.0 软件包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 <0.01 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 组总的疗效经等级资料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组总有效率经х2检验,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比较2 组病例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 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 组药物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比较(±s,mmol/L)

表3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 血糖比较(±s,mmol/L)

注:经t 检验,2 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2 组比较,P<0.05

2.3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症状积分比较2 组病例治疗后HbA1c 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2 组治疗后HbA1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病例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2 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 组药物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及症状积分比较 (±s)

表4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及症状积分比较 (±s)

注:经t 检验,2 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2 组比较,P<0.05

2.4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GLP-1 含量比较 治疗前2 组病例空腹GLP-1 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1)。经治疗后,2 组病例空腹GLP-1 的含量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 组病例空腹GLP-1 的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 组药物均能较好的调整患者空腹GLP-1 的含量,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GLP-1 含量比较(±s,pmol/L)

表5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空腹GLP-1 含量比较(±s,pmol/L)

注:经t 检验,治疗前2 组与健康组比较,△P<0.01;2 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2 组相比较,#P<0.05;“-”表示不存在治疗后数据,因健康体检组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参考,未治疗用药。

2.5 2 组2 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2 组患者血、尿、大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2 组治疗方法均安全可行。治疗组有1 例患者服药后出现大便稀,次数增多现象,系患者空腹凉服药物所致,嘱其饭后温服症状改善。对照组有2 例在服药1 周后出现轻微口干、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及胃肠不适等情况,但均能耐受,不需处理。

3 讨论

研究中我们选择降糖西药做对照研究,这些药物是已经经过临床验证能够有效治疗2 型糖尿病的药物。本研究探讨中药健脾化湿法对脾虚证型2 型糖尿病患者GLP-1 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患者的GLP-1 血清水平较健康体检组低,治疗后GLP-1 水平明显升高,保护胰岛细胞可能是中医健脾益气法(七味白术散)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由于试验周期短,研究经费有限,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果能够进一步在动物模型试验中进行验证则更能说明问题。此外,中药对GLP-1 平衡的调节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到底中药是直接促使GLP-1 的分泌,还是通过其他环节作用,抑或是二者兼有之,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空腹血糖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空腹喝水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