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风清热利咽汤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喉源性)临床研究※

2019-12-17黎梓旺廖中林万丽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后壁风邪咽喉

许 媛 黎梓旺 廖中林 万丽玲

(1 宜春市中医院肺病科,江西 宜春 336000;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江西 南昌 330000)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即各种鼻炎、副鼻窦炎等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占慢性咳嗽的22.0%~57.6%[2]。西医对于喉源性引发的UACS 的治疗,新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无明确表述[3]。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多选用抗组胺剂、减充血剂、抗菌药物,甚至是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4]。虽一时有效,但病情易反复,不能完全治愈,且某些西药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使用。本研究中采用自拟方疏风清热利咽汤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肺病科住院治疗的UACS(喉源性)患者60 例,中医辨病为咳嗽(喉源性),辨证为风邪郁热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43.43 岁;平均病程(26.7±7.1)个月。治疗组男1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39.27 岁;平均病程(25.69±6.2)个月。2 组在性别、病程、年龄及治疗前7 项主要症状积分上进行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9 年3 月修订的慢性咳嗽诊断标准[3]。(1)以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主,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病程≥8 周;(2)频繁清嗓、咽痒、咽痛、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或伴声音嘶哑。无痰或咳少许黏痰(痰量<25 mL/d),不伴咯血,无典型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病史;(3)口咽部黏膜可见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黏脓性分泌物。肺部无干、湿性啰音;(4)胸部X 线片及肺部CT 无明显异常;(5)排除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咳嗽。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之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 版)[5]。证型:风邪郁热型。主证:干咳或咳少量黏痰;咽喉痒、干、痛;咽中梗阻感或痰滞感。次证:咽喉红;扁桃体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舌脉:舌质淡红或舌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或浮。诊断:具备以上全部主症,兼次症具备1 项或1 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1.3 排除标准(1)呼吸道感染、急性咳嗽、感染后咳嗽;(2)慢性咳嗽中的其他类型的咳嗽;(3)电子鼻-咽镜排除因鼻源性引起的UACS;(4)中医辨证不属于风邪郁热型患者;(5)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

表1 2 组UACS 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比较 (±s,分)

表1 2 组UACS 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比较 (±s,分)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给予疏风清热利咽汤(杭菊10 g,蝉蜕10 g,牛蒡子15 g,连翘10 g,木蝴蝶15 g,桔梗10 g,前胡10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生甘草6 g),辨证加减:伴咽红甚者加赤芍10 g,牡丹皮10 g;夹湿苔厚腻者加厚朴10 g,白蔻仁10 g;用法:每日1 剂,每剂予500 mL 水煎30 min,取汁300 mL,分2 次服。

1.4.2 对照组 给予美敏伪麻溶液(雅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8F176537),10 mL/次,3~4 次/d,24 h 内不超过4 次。

1.5 观察指标 用药4 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咳嗽、咽痒、咽干痛、咽中异物感、咽喉红、扁体肿大、咽后壁滤泡增生并填写症状积分量表。

1.6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积分比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制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疗效前总积分×100%,并根据计算结果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95%为临床控制,≥75%但<95%为显效,≥40%但<75%为有效,<40%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UACS 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比较 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咽痒、咽干咽痛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扁桃体肿大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咽中异物感、咽喉红、咽后壁滤泡增生症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 组UACS 患者疗效比较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比对照组更为明显。见表2。

表2 2 组UACS 患者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发病率占慢性咳嗽的22.0%~57.6%[2]。中国新版咳嗽指南对UACS 的定义进行了延伸和扩展:除了鼻炎、鼻窦炎外,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也属于上气道疾病,提出慢性咽喉炎亦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一个病因[3]。王春堂[6]认为喉源性咳嗽是由于咽部炎症刺激了咽部感受器,触发一系列的协调发射效应,从而引起咳嗽,证实了喉源性咳嗽存在着确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而UACS 又可以导致咽后壁慢性炎症、黏膜下淋巴滤泡增生,加重下呼吸道炎性反应和反射性支气管收缩[7]。韦子章[8]对300 例喉源性咳嗽的患者行变应原检测,其中有267 例患者变应原呈阳性结果,提示“变态反应”是喉源性咳嗽的重要病因之一。

中医古籍对UACS 虽无记载,但其临床特征符合“咳嗽”范畴。目前对于UACS 的中医研究主要包括喉源性和鼻源性2 种,本研究主要针对喉源性进行探讨。干祖望[9]强调咽喉疾患为其主要致病原因,并首次提出“喉源性咳嗽”的定义。曹春宝[10]从风论治,认为风邪是痒症的重要病因。何剑荣[11]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体质有关,他通过对368 例喉源性咳嗽的患者进行9 种中医体质的划分,最后分析得出喉源性咳嗽患者以痰湿质、气郁体质为主。总之,对于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的研究,中医师们多认为与风邪相关,加之先天禀赋异常,或成此病。

导师万丽玲教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UACS(喉源性)的风邪郁热证型,万师认为咽喉属上气道,居上焦,为肺系所主。咽喉为肺之门户,常由感受外邪引发肺失宣降。本病为肺热之体,感受风邪,未能及时祛除,不得疏散,郁而化热,闭阻咽喉,致肺失清肃,气逆于上,故见咳嗽、咽痒诸症,从临床表现上类似于风热上犯证,实则为风邪郁而化热,阻结咽喉。正所谓《医学入门》云:“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但宜开郁润燥。”故治疗重在疏散风邪,邪无以聚,热不得郁;次则清热利咽。故拟疏风清热利咽汤,以杭菊、蝉蜕为君药,重在疏风散邪,使风邪得散,肺气得宣,邪不得聚,故热不能生。牛蒡子、连翘、木蝴蝶为臣药,助君药疏风散邪,清热利咽,使郁热得解,邪有出路。桔梗宣肺利咽,引药上行,配前胡降气化痰,兼疏散风热,两者一升一降,畅利肺气,透散郁热,清热利咽;紫菀、款冬花相须为用,温润不燥,润肺下气止咳,皆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辛散而不伤津,清热而不寒凉,共奏疏风散邪,清热利咽,宣肺止咳之功。此方之妙,在于轻清透散,正如吴鞠通所言:“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万师认为此类咳嗽仅靠宣肺清肺很难取效,因咽喉居于高位,应采用轻清透散之法,药达病所,则使病邪顺势而出,风热得以透解,肺气得以宣散,而咳嗽自止。

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疏风清热利咽汤治疗中医证属风邪郁热型的UACS(喉源性)疗效满意,尤其是在改善咳嗽、咽痒、咽干咽痛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后壁风邪咽喉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深刺翳风联合点刺咽后壁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微妙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