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勒兹“事件”哲学
——从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谈起

2019-12-17北京理工大学

艺术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事件德勒约瑟夫

□左 朗 北京理工大学

1965 年,约瑟夫·博伊斯在德国杜赛尔多夫的画廊进行了《如何向死兔子解说图画》的行为表演。这件艺术作品无疑与传统的艺术作品不同,它更像一个“事件”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在20 世纪的思想家之中,法国哲人吉尔·德勒兹从先哲的论证之中生发出独到的意味,并对时代的状况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因此其思想被冠以“事件哲学”的称号。尤其重要的是,事件对我们理解当代艺术乃至艺术的本质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何以区分当代艺术作品和一般生活事件

要想真正理解德勒兹的事件概念,我们就必须将其与日常经验之中对事件的理解区别开来。人们一般认为事件就是“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事件是实在的,是明确的“事实”。但在德勒兹看来,真正的事件恰恰不是“事实”,而是蕴藏于事实之中的那些“虚”的维度。

在路上行走算不上事件,但当你看到博伊斯抱着一只死兔子,从一幅画走向另一幅画,对着兔子低声解释相应的画作,这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事件。显然,一个对象,一件事情或事实要想成为真正的事件,它必须有超越“可见”的力量。博伊斯的这个行为正是被放置在一个被人类破坏的生态环境中,社会的进步是依靠整个自然的力量,然而当下人类正做着毁灭它的行径。博伊斯认为艺术的任务是为了发展更多的感觉,更多的情绪,最终创造更多的意志。

它就像一个感觉,一个提问,通过你的目光直接刺激你的思想。真正的事件是蕴含的,它令你探问背后的玄机;真正的事件是发散的,它让你由一个事件延伸至整个宇宙和生命的奥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约瑟夫·博伊斯的《如何向死兔子解说图画》将事件的此种纯粹的“虚”之本性发挥到了极致。

二、从《如何向死兔子解说图画》来看事件的独特性

事件总是超越有形,展现出更为宽广的意蕴,但它并不因此就蜕变为一种普遍之物。仿佛我们总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超越个别和具体去把握那些抽象的理念。如果是这样,事件的意义就融化和消散了,变为可以被诉说和被语言替代的观念,从而彻底失去了它作为事件的那种冲击的强度。真正的事件首先、始终、本质上是单独的,个别的,是不可被同化、抽象或还原的。正是此种根源的“独特性”使事件具有超越的力量。

事件就是它本身,而无须去印证、说明、体现任何普遍的规律或过程。这里,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独特性是被揭示的,而不是被刻意营造的,也而无须被人杜撰。并非越奇特、越不可思议的东西和事情才能算得上是事件,向死兔子解说图画是独特的,但谈不上是事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景观,或某种“例外”而已。真正的事件是内在的创造力量通过直觉、灵感和想象力来提升我们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以逻辑性的理解来结尾。

德勒兹认为事件是生成,因此它从不局限于“当下”,事件的时间是“恒久”的,它像信息一样存在,被人们所牢记,而人们的记忆是活着的。博伊斯《如何向死兔子解说图画》的唯一主题正是生命意志的延续流动,它连缀着历史的痕迹,但同时又不可遏制地向着未来延续。

三、事件哲学对人类社会的启示

德勒兹事件哲学还具有一个主旨,即伦理关怀,“责任”探讨个体在艺术创造和社会之中的作用。艺术注重突破循规蹈矩的“创造性”,探求个性的独立价值,德勒兹在这里谈论的伦理也并非涉及注重社会效益的方面,而是将其与自由的可能性根源关联在一起。事件激发了我们的感受和思维,唤醒了我们对生命创造力量的渴望,令我们领悟到强烈的自我意识。

虽然事件无法局限于当下的时刻,但艺术家仍然渴望以个体的行为和思索来将事件带入当下,以自己的行为来实现、体现事件的生成。当个体去召唤事件时,他实际上是渴望进入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之中的。世界就是事件发生的场所,艺术家就是创造力本身。

我们应以崭新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艺术。如果说艺术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召唤和营造事件,那么每个个体既是创造力量的核心,也是创意和技术的携带者。

“今晚有音乐会。”这句德勒兹事件哲学的核心说出了一切,我们期待着一个即将到来的事件。我们期待着在一个特别的时空场所与他人分享聆听的体验。但其实,正如德勒兹所描述的,实现所有这一切的唯有声音。是声音在回荡、共振,交汇。如果说事件的本质是敞开时空的生成,那么似乎唯有艺术方能真正将我们一次次带入这自由的境遇之中。

猜你喜欢

事件德勒约瑟夫
寻找德勒兹
如何“机器地”思考伦理学?——以德勒兹《反俄狄浦斯》为分析中心
偷懒发明的铁栅栏
童话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搭车”现象探析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日安,白天
Getting a Job初入职场的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