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屈原》婵娟的艺术形象解析

2019-12-17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侍女婵娟宋玉

□李 媛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 世纪40 年代,郭沫若创作了大型的历史话剧《屈原》。这部话剧成功地塑造了婵娟这一光照千古的艺术形象。婵娟是剧中虚构的一个人物,她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一人物的艺术真实性。

话剧《屈原》中的婵娟,是以屈原侍女的身份出现的,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屈原的衣食起居。然而,她并非一个简单的侍女。与一般侍女不同的是,她并非那种无知无识,一切听命于主人身份低贱的奴仆。她拥有和屈原其他的弟子一样的学习资格,具有坚持正义、辨别是非的能力,她是唯一能够真正继承屈原精神的弟子。尤其是连公子子兰这样身份高贵的人都向她抛出橄榄枝,这足以证明她人格的不俗。话剧中,婵娟的身份可以说是多重的。

一、一生的追随者

婵娟是屈原的侍女,负责照顾屈原的日常生活。在话剧《屈原》中,屈原的家人并不多,婵娟和屈原的关系,名为主仆,实同父女。她对屈原的关心与体贴,主要表现在她对屈原无微不至的照顾上。婵娟的出场,是从把琴放在橘园的桌子上开始的。“婵娟年可十六,抱琴由左首出场,置于亭中琴桌上,略加整饬,即由原径退下。”寥寥数语,道出了婵娟做事的细致周到。在屈原身边,她充满了安全感,完全没有一般仆人在主人面前那样战战兢兢。正因如此,她宁愿一辈子侍候屈原,也不愿去侍候南后。用她的话来讲就是:“先生,我在你面前,我自己感觉,我安详得就像一只鸽子。”她极为崇拜屈原,对屈原的人格也是绝对信任的。在屈原遭南后、张仪等人陷害,被怀王贬职,甚至被人认为是疯子而下狱时,连宋玉都背叛他了,只有婵娟认为“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楚国如果失掉先生,那将会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先生是我们楚国的灵魂,先生如果死掉了,那我们的楚国就会完了。[1]”所以,当别人告诉她屈原疯了之后,她根本不相信。她毫不留情地谴责宋玉、子兰等人对先生的背叛,到处向人打听屈原的下落,一直找到楚怀王和南后那里。南后欺骗她说屈原已死,她悲愤之余,丝毫不惧南后的淫威,痛加指责他们陷害自己的先生。南后恼羞成怒,将婵娟抓了起来。公子子兰和宋玉以救她和屈原为条件,要她答应做子兰侍女的要求,她不为所动。在卫士甲的帮助下,她逃出了监牢并且在东皇太一庙找到了屈原,误饮了郑詹尹送给屈原的毒酒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临终前,她对屈原说:先生,……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幸运啊!……她为了屈原,更为了楚国死而无悔的行动,照亮了她平凡的人生。

二、一样的爱国者

婵娟虽然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侍女,但她有一腔爱国的热情。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她和屈原一样,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她不但敢于当面指责宋玉、子兰他们对屈原的背叛,而且面对南后的淫威也毫无惧色。仅凭这点,她就比宋玉、子兰之流强多了。正因如此,屈原才逐渐看到了婵娟的可贵之处。

现在我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了去的。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宝贵。

(高举手中帛书)啊,婵娟,我的女儿!婵娟,我的弟子!婵娟,我的恩人呀!你已经发了火,你把黑暗征服了,你是永远的光明的使者呀[2]!

从表面上看,婵娟是代替屈原而死的。实际上,她也是为捍卫正义而死的。她不能容忍宋玉等人对屈原的背叛,更不能容忍南后、张仪等人对屈原的陷害。她用自己的生命救了屈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她“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的誓言。同时,屈原也把她看成自己最珍爱的弟子。爱国与正义,将主仆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在话剧《屈原》中,无论是屈原,还是婵娟,他们的爱国都是以楚国的存亡为基础的。他们关心的是国家的存亡和人民的命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正因如此,他们才不惜自己的性命,甚至不惜违背君主的意愿。所以,尽管屈原本人忠君爱国的思想是人所共知的,但此剧却有意削弱了忠君思想,进一步加强了爱国的观念。因而,该剧摆脱了传统的“愚忠”思想,进一步加强了爱国的格调与主题。可以说,这正是在20 世纪40 年代中国遭受日寇蹂躏的现实背景下爱国思潮在话剧《屈原》中的反映。因此,剧中的婵娟与屈原,实际上是爱国精神的象征。尤其是婵娟,作为普通劳动人民的代表,她的爱国热忱既是天性使然,也是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结果。如果她没有认识屈原,不是生活在屈原身边受到耳濡目染,深受屈原爱国精神的熏陶,可能她爱国精神的火种就难以点燃。

婵娟虽是屈原的侍女,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非分明,见义勇为,她对屈原的无限爱戴并不是由于主仆关系,而是出于热爱祖国的真诚[3]。

所以,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婵娟这一艺术形象深深凝聚了人们的爱国之情与对美好品格的向往。她不仅是超历史的,而且也是超现实的。无论任何时代,国家都需要婵娟这样有着一颗强烈爱国之心的人。尤其是20 世纪40 年代初,中国处在外敌的铁蹄践踏之下,同样也面临着亡国灭族的危险。这时候,郭沫若先生创作大型历史话剧,爱国的思想大于忠君。这对强调愚忠思想的传统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时代不但需要屈原,更需要婵娟这样敢于为捍卫真理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青年。可以说,这正是郭沫若虚构这一艺术人物形象的重要意义所在。婵娟的身上,深深烙下了20 世纪40 年代爱国青年的影子。她所发出的言语,正是当时爱国青年的呼声。

四、艺术形象的诗意性

婵娟的美,不仅在于她婀娜多姿的外表,更在于她爱憎分明、情感丰富的内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她都毫不掩饰对屈原的尊重和敬爱之情。她与屈原主仆、父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完全是一曲撼人心魄的颂歌。她对屈原周到、细致与体贴的照顾,体现了她柔顺的一面;她对宋玉等人背叛屈原的斥责,又体现了她捍卫正义与真理的坚决;她与南后的对抗,更突出了她勇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宁死不屈的性格。

在婵娟的身上,首先体现的是屈原的爱国思想;其次则是杀身成仁,牺牲生命以换取独立自由的决心。这种“中国精神”,其现实指向便是抗战……“有着这种精神的民族,永远不会失败,永远能够伫立于天地之间。[4]”

婵娟虽然死了,可是她的精神不灭。婵娟在火中被烧化的场面不由使我们想到了郭沫若诗歌《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它在火中得到了新生。如果屈原是一面爱国的旗帜,那么婵娟就是旗帜上鲜艳的红色。她的光芒照亮了卫士甲等众多捍卫屈原爱国精神的人们,使大家紧紧地团结在屈原周围,同邪恶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可以说,这正是郭沫若在《屈原》虚构婵娟这一诗意形象的目的所在。

婵娟这一人物的诗意性体现在唯美。在剧中,婵娟美丽的外表不亚于南后。然而她内在的美却是很多人所不及的。作为一个侍女,她善良真诚,尽职尽责;作为一名学生,她矢志不移地坚持屈原的道路,是屈原最为钟爱的弟子;作为一个爱国者,她临危不惧,不向邪恶势力妥协。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因此,她的存在既富有浪漫性,又富有诗意性。

屈原的《橘颂》主要是用来赞美橘树独立不迁、矢志不移的品格,但并没有确切地指明是写给哪一个人。而郭沫若把这首诗赋予了婵娟,作为对婵娟品格的赞美之词。使诗意与人物品格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将楚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移植到中国遭受外敌入侵的现实背景下,从而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艺术与生活的距离。话剧《屈原》虽然表现的是历史题材,反映的却是现实生活的主题。所以,婵娟既是剧中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无数个反抗外敌侵略的身影,她的声音也正是现实社会中无数个“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呼声的代表。当时的一些知名人士,如董必武、华冈、潘梓年等都曾在以《屈原》为主题的和诗中对婵娟予以了高度评价。董必武和诗:“婵娟窈窕一知音,不负先生泽畔吟。毕竟斯人难创造,台前笔下共关心。”大家都是把婵娟当作屈原的知音来看待的。婵娟虽然不是诗人,但她却比自诩为诗人的宋玉更懂得屈原的诗意。屈原的《橘颂》被宋玉弃之如敝屣,却被婵娟视为珍宝。这说明,婵娟不仅真正读懂了《橘颂》的深层含义,而且她内在的精神气质也与《橘颂》体现出来的高贵品格融会在一起了。因此可以说婵娟更富有诗人的灵敏与才气,这是宋玉等人远远不及的。

五、典型性意义

婵娟不只是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她还是凝聚着20 世纪40 年代在外敌铁蹄践踏下高举爱国旗帜的身影,她是话剧《屈原》特意为人们树立的一个人物典型。“在构思婵娟这一人物形象时,作者将她作为屈原形象的补充和烘托,屈原辞赋的精神及他诗的魄力正是通过婵娟这一形象来展现的。婵娟的精神品质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活化。[5]”正因如此,婵娟在剧中并非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屈原精神的体现者。尤其是当屈原最得意的学生宋玉背叛了他时,“屈原从婵娟的身上看到了光明与希望,婵娟成了屈原的点金石,她是屈原的忠实追随者,是楚国人民光明的使者。”然而,作者塑造这一典型形象并非为了替婵娟歌功颂德,而是为了激励时下的仁人志士爱国。屈原、婵娟所生活的楚国,内忧外患充斥着朝野。这样的社会背景,与20 世纪40 年代的社会背景何其相似!更何况这时候的中国已经处在外敌的铁蹄践踏之下,更需要把全国人民号召起来共同御敌。因此,此时把屈原与婵娟树立为典型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以婵娟这样一个侍女出身的小女子为典型,把她作为爱国精神和正义的典范与代表,其用意还在于:正义来自民间,来自普通阶层。不仅是婵娟,还有钓者、卫士甲等人,还有勤劳朴实的汉北人民,而这些都是屈原的拥护者与支持者。这说明正义在于民心,要想保护自己的国家,就必须发动广大民众的力量。

结 语

总之,话剧《屈原》所塑造的婵娟这一艺术形象是成功的。她由屈原的诗意和爱国精神生发,塑造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由小见大,进一步深化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主题。婵娟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激发了后世那些爱国仁人志士的豪情壮志。同时,婵娟的死,谱写了一曲为捍卫正义的英雄主义赞歌。

猜你喜欢

侍女婵娟宋玉
马金海
相思无限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侍女形象
遛鸟公主
遛鸟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