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趣味性培养对策
2019-12-17樊凡
樊 凡
(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江苏 泗洪 223900)
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渐成为广大教育者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就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对趣味性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忽略了音乐欣赏的真实目的,造成课堂教学一片死气沉沉,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因此,加强小学音乐欣赏趣味性培养迫在眉睫。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地位日渐显著,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接受艺术的洗礼和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水平。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都缺乏对音乐欣赏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音乐欣赏不过是让学生听听音乐、唱唱歌罢了,是学生“放松身心”的过程。一方面,错误的认知导致教师在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很容易造成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音乐指导,阻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缺乏趣味元素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然而,就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缺乏趣味元素的融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首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缺乏趣味元素的融入。只是单纯的依靠音乐教材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其次,师在教学方式上缺乏趣味元素的融入。许多教师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将信息技术或者实践活动融入欣赏教学中,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欣赏《牧童》时,一些教师只是机械式的为学生播放音乐,没有对其创作背景和方式进行介绍,导致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促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无法真正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二、小学音乐欣赏趣味性培养对策
(一)合理融入流行元素,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目前,在新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流行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热情,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融入适量的流行元素,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例如,在欣赏《大海摇篮》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作为课堂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比如《珊瑚海》、《老人与海》、《宁静的海》等,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然后教师再将《大海摇篮》为学生播放出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发生“迁移”,最终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增强音乐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2]因此,教师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进一步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欣赏《母鸡叫咯咯》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母鸡打鸣时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然后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播放《母鸡叫咯咯》,促使学生能够将之前所见所闻与欣赏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了音乐欣赏的趣味性,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认知。
(三)开展音乐游戏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游戏活动作为趣味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与音乐欣赏相结合,通过音乐游戏活动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便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例如,在欣赏《小红帽》时,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红帽》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每个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小红帽、大灰狼、猎人叔叔、小红帽的外婆,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和表现的机会,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全面的评价,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最后,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便会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小学音乐欣赏的趣味性,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强化音乐欣赏教学的趣味性培养,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促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