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语境下长笛艺术教育的民族音乐传承
2019-12-17宋正东
宋正东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各民族发展与音乐文化存在直接关系,换言之,音乐文化将随着各民族发展而产生变化。民族文化中,传统音乐为其中较为关键内容,而组成传统音乐内容即为民族文化生存以及民族本体性,二者在不断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而随着的时代不断发展,传统音乐也逐渐更新,长笛艺术开始逐渐进入传统音乐创作中,不但有效推动民族音乐发展,还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
一、母语语境下民族音乐教育的迫切性
我国音乐文化本身具有较强传统性及迫切性,而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音乐也融合了我国文化精髓,祖辈已经对音乐遗产作出的研究及总结,并为后人留下丰富音乐遗产。骨笛发现地区为河南,研究人员在考古过程中发现此音乐乐器,并且此乐器已历经八千年历史传承。就以往音乐传承形式分析,我国主要通过民间、专业班以及文人进行音乐传承,而现阶段,音乐教育为我国传承音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此方式一定程度上推动音乐文化的发展。目前,西方音乐文化为现代音乐教育中最为关键内容之一,但对于本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相对较少,长此以往,不但降低我国民族音乐的地位,还限制民族音乐发展,使民族文化无法得到有效传承。另外,许多教师在建立音乐教育体系过程中,并未对音乐操作以及记谱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方式长期处于西方音乐教育背景下,无法实现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深入探究。西方音乐存在较强特性,而我国音乐主要以天、人、自然为重点,实现三者有效统合。音乐起源地即为民间,人们可以通过音乐形式抒发内心情感,此现象使得我国民族音乐带有丰富情感,如:喜、怒、哀、乐等。
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相对较大,而我国音乐文化受西欧文化影响,常出现音乐形态的变化,而我国音乐常将西欧音乐理论术语作为基础,从而建立音乐体系,此体系带有较强西方音乐文化,若无法及时调节民族音乐及西方音乐之间的关系,将导致民族文化出现同化危机。近几年,人们已经开始加大对于民族文化的关注度,并将民族音乐文化设置于音乐课本教学中。但在展现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还应合理结合西方优秀音乐作品,但在二者结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在我国音乐作品基础上,对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挖掘,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展现。其次,在研究西方音乐作品过程中,应适当拓展选择范围,否则将出现外国作品过于单一,西欧音乐文化占据主体位置情况。大部分编写作者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接受西方音乐教育,因此,导致作者所编写的教材主要以西方文化作为核心内容,从而限制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在进行戏曲等民歌编写过程中,编写者应对我国传统音乐形态及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融入民族文化,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我国民族音乐与长笛艺术的关系
在进行母语音乐教育的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音乐教育基础上进行,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西方音乐文化也开始逐渐进入我国民族音乐创作中。在我民族音乐作品中,长笛即为主要艺术表现乐器,而采用长笛为聆听者创造更为多样音乐环境,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长笛艺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歌曲创作皆开始应用长笛乐器,并塑造了不同种类的长笛音乐作品,此作品不但展现长笛艺术的特点,还使得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得到传承,有效拓展民族音乐形式。如《幻想曲》等中国作品,即采用长笛乐器进行创造,一定程度上增加音乐会整体魅力。
《幻想曲》作品诞生时间为1960年,此作品的篇幅具有完整性,相较于西方长笛作品,此作品的难度及深度相对较高,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品教学过程中,常将西方经典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述,但此作品缺乏中国特色,从而导致民族音乐特色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因此,我国作品应将我国演奏家演奏方式作为基础,进行长笛作品演奏。截止到目前,上海音乐学院已经创作十余首作品,如《红色的记忆》等。我国民族音乐与长笛艺术的有效融合得到良好传播,而我国长笛演奏家所创作的长笛民族音乐作品也逐渐受到人民青睐。我国民族音乐应长笛艺术的出现得到有效拓展,长笛艺术赋予民族音乐新的文化及形式,但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将长笛与音乐互相融合,将我国音乐作为主要核心,而后以更为全新的形式展现于人们眼前。文化融合所包含内容相对较多,因此,文化融合过程中不但要结合民族音乐以及西洋艺术,还应不断提升音乐文化灵活性及包容性,保证音乐文化得到持续稳定发展。立足于文化人类角度分析,民族本身存在的差异性将影响各民族风土人情、习惯以及语言等,而不同民族所存在的差异也将随着文化的融合逐渐缩短,此现象已充分展现音乐多元性及包容性等特点。
三、母语语境下长笛艺术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
音乐文化逐渐朝向多元化及多样化方向发展,而每种音乐文化所带有的文化底蕴以及美学价值也存在较大不同,因此,在进行音乐文化研究过程中,应及时将母语融入其中,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母语价值,从而实现母语语境下民族音乐的传承。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应将音乐遗憾充分融入至音乐文化研究过程中,并针对音乐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使民族音乐能够广泛传播于各个地区。在传统音乐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音乐规律,若能实现对其深入挖掘,将有效掌握音乐存在规律,总结音乐文化体系,从而展现带有中国特色民族文化的音乐形式。
在进行免母语音乐教育构建过程中,应将中国传统语言作为传播基础,利用长笛乐器所带有的音色、风格,赋予民族音乐新的意义,从而实现民族音乐的长期稳定发展。就目前我国传统音乐研究现状分析,并未针对传统音乐特征及规律进行了解,从而导致所展现的民族音乐作品缺乏音乐净化。演奏者在进行长笛艺术研究过程中,应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要核心,各音乐学者也应积极参与至长笛艺术研究活动中,探究中国音乐哲学、美学以及价值,进而展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长笛艺术教育主要以乡土音乐作为教材,对民歌、曲艺等音乐进行传播,因此,在实际教育开展期间,教师应明确西方音乐与传统音乐存在差异性,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使学生的音乐思维及音乐情感能够得到升华,从而实现对作品的进一步研究。以《夕阳箫鼓》为例,此作品曲谱原作者即为张若虚,而张若虚作品主要以单三部曲式为特点进行创作,通过对曲谱的改变,有效增加曲谱的价值。另外,演唱者在作品演唱过程中,应针对我国古文化进行了解,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并对作品中所表达的江南景色进行研究,从而提高作品传播效果,使作品中所表达的游子思乡以及离别之苦得到充分展现。
在进行中华母语文化音乐教育构建过程中,需每位音乐文化研究者沉淀内心浮躁,在教育期间,不断积累经验并对音乐文化进行有效推广,从而实现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实现构建符合我国时代特点的音乐教育体系。就目前我国音乐处理以及音乐演奏形式分析,应采取更为合理有效措施,如许多高校已在学院内部进行民族音乐课程建设,并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使每位学生皆能在学习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另外,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我国也开始增加关于音乐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根据区域差异性,对音乐教育进行特殊设置,保证音乐教育体系能够符合区域发展特点,从而实现音乐文化的有效宣传,通过开展音乐教育,不但能够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还能帮助学生建立音乐思维,使学生能够逐渐朝向多样化发展。就目前东北民歌格调分析,其具有活泼生动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展现东北民族特色,因此,在开展长笛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及时将教学方案与东北音乐素材相结合,为学生创建更具有民族音乐特点的相关课程。但音乐作品涉及文化及内涵相对较多,因此,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免产生理解等方面问题,为使此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叙述音乐作品相关情节,并对学生讲述各旋律所产生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情节相关画面,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实现音乐的有效传播。
四、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文化能够使人文精神得到充分展现,从而实现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因此,研究者在对音乐文化研究过程中,应将人类情感与音乐语言相融合,并以最为简单、朴实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展现,使人们能够在感受音乐作品魅力基础上,在作品中体会作者真情实感,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