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主义的音画素描
——肖邦《船歌》op60的演奏风格研究

2019-12-17马文娟

黄河之声 2019年23期
关键词:船歌肖邦声部

马文娟

(楚雄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伟大的波兰作曲家、“钢琴诗人”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一生创作了不计其数的钢琴经典名作,他的作品往往以浪漫、诗意的旋律为创作基调,升F大调《船歌》op60是肖邦音乐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船歌题材作品的结构规模和音乐内涵方面,这部作品的影响力都可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船歌的起源

船歌(Barcarolle)起源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意大利语“barca”意为“船”,船歌本是船夫撑船时所唱歌谣,后有许多作曲家以此为题创作了专为钢琴演奏的船歌作品,例如:法国作曲家福雷、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意大利作曲家门德尔松等等。船歌题材如此广受作曲家们青睐的原因或许正是在于它独具艺术特色的画面感,当我们每每提及“船歌”时,似乎只闻其声就可观其画面。

二、《船歌》op.60的创作背景及主要特征

浪漫派钢琴作品《船歌》60号创作于1845-1846年间,1830年,波兰国内政局动荡,肖邦外出旅行,1831年波兰沦陷,肖邦被迫选择定居法国巴黎,1836年冬天,肖邦结识了年长自己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并在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在之后长达十年的交往中,乔治.桑在事业和生活上给予了肖邦极大的关心与支持,但令人遗憾的是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最终分道扬镳。与乔治.桑恋爱的十年间,肖邦达到了个人的创作巅峰,《船歌》作品60号就创作于他旅居法国的岁月历程中,并成为他创作巅峰的代表作。

在这首作品中,肖邦采用12/8拍的节奏为素材来进行创作,优美连贯的旋律充分的展示出浪漫派音乐诗意、自由、随性的特质,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替而成的伴奏织体,向听者展现了一副波光粼粼、小舟荡漾的画卷,肖邦用这样交替变化的伴奏织体和复拍子的韵律,惟妙惟肖的渲染出小舟轻轻划动,湖面泛起涟漪的意境之美。优美的旋律线条是肖邦钢琴作品的重要特征,肖邦年轻时曾受到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深刻影响,他创作的钢琴作品以宽广的音乐线条和优美如歌的旋律而闻名于世,在升F大调船歌中,宁静、悠扬的主题犹如婉转、深沉的美声曲调传递出泛舟湖面,由远及近的画面感。

三、创作体裁及曲式结构

肖邦创作的《船歌》作品60号开创了新的船歌体裁的意义首先在于全曲结构规模较之前同类体裁作品相比具有超越意义,全曲共116小节,在其规模的庞大性方面成为了以船歌命名的钢琴作品之典范。其次,钢琴文献中的船歌体裁作品多以6∕8拍见常,而肖邦则采用12∕8拍打破了之前船歌作品的节拍常规,这个在小节内部扩大一倍的节拍将音乐线条长度充分延展,使小节内的音乐语汇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也为全曲抒情性、歌唱性基调充分地埋下了伏笔。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1-3小节为引子部分,由“八度”引出一连串的下行旋律,营造出一气呵成的音乐效果。4-34小节为作品的A段,左手犹如船桨滑动音效的固定音型贯穿其中。第6小节第四拍开始,船歌的主题在左手这一固定音型的映衬下慢慢呈现而出,第8小节为主题旋律上行四度模进之后的再次呈现,音域的改变形成了主题在不同层次上的“对话感”。24小节,肖邦用长达六拍的颤音第三次引出主题,主题的这次呈现经过前两次的铺垫,在音响层次方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具备旋律歌唱性的同时兼具壮美的英雄性。

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划分如下:引子:1-3小节;A段:4-34小节;连接部:35-39小节;B段:40-71小节;连接部:72-77小节;插部:78-83小节;A段:84-102小节;尾声:103-116小节。

四、演奏风格要素解析

(一)速度处理

这样一首篇幅较长、结构庞大的钢琴作品,对于每一位钢琴演奏者来说,在其速度控制方面,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如演奏速度过快,会使演奏变得匆忙乏味,破坏音乐本身所应传递的美感,反之,演奏速度过慢,站在听者的角度,则会造成拖沓、散漫的听觉印象。浪漫派作品虽然在音乐体裁结构上相比古典作品更为自由,但在其演奏速度方面,演奏者也应以一个相对统一的速度框架来约束自己的演奏,因此笔者建议在演奏初期提前规划出贴合作品风格的演奏速度对于每一位演奏者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力度处理

在演奏这首船歌时,科学、合理的力度层次设计不仅有助于更加妥帖地表达肖邦钢琴作品的基本风格和音乐意境,且有助于演奏者对于演奏体力的合理分配。在1-77小节中,音乐在于表达宁静与优美的意境,演奏力度层次应设计在pp-f范围之内,因此,笔者认为在演奏此段落时,力度层次对比幅度不宜过分夸张,避免出现sf(突强)的演奏效果,力度控制主要以渐强、渐弱或小幅度(p-f)的强弱对比手法为主,更好地刻画音乐旋律上的歌唱性、抒情性。78-83小节是由两个跨小节长线条音乐旋律构成的小插部,在演奏时应当注意音与音之间力度的均匀,力度设计应在以dolce(柔和、柔美)为导向的基础上,略微有些递进式、小幅度的强弱对比为宜。84-92小节,低音声部由单音音型加厚为八度及和弦织体,演奏时应注意控制从八度到和弦音型转化的力度层次,层层推进,以便突出音乐的动力感。

93-102小节,音乐发展到本曲的高潮,在力度设计方面,演奏在强调主题的同时还应突出双手力度层次,因为肖邦的钢琴作品左手部分的写作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伴奏织体,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材料。

(三)音色处理

钢琴演奏中,音色控制是钢琴演奏者能力与品位的直接体现,与音色处理密切相关的第一要素是触键。本文仅就触键与音色处理有共性的方面作一些综述:

1.连奏是增强浪漫派钢琴作品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手段,如演奏《船歌》1-71小节时,为突出这一段落音乐的连贯、优美、歌唱之特征,演奏应以连奏法(legato)为主,手指贴键,放慢下键速度,以演奏出饱满而圆润的音色为佳。

2.作品中除了优美歌唱之特性外,还有很多富有律动感的片段,如72小节开始的连接部,高声部是长线条的连贯旋律,触键采用连奏法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中声部和低声部的演奏则宜采用non legato(非连奏)奏法来刻画出与高声部优美歌唱的旋律风格截然不同的音乐特征——律动性,这样根据不同声部而采用不同的触键法将产生出层次丰富的音色效果,以便在演奏上突出作品中的复调感。

3.在演奏插部(78-83小节)如宣叙调般的音乐旋律时,演奏者应敏锐地捕捉出音乐在色彩上的变化,手指充分贴键将音色控制得更加朦胧、诗意,与之前的音乐形成音色上的对比。总之,音色处理要根据音乐的发展而随之改变。

(四)装饰音的处理

肖邦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颤音、琶音等装饰音写作手法对作品中的旋律进行了“加花”式的点缀。

1.颤音

(1)音阶型颤音

在106小节,#F-#G-还原A-#A的递进式颤音,演奏时手指要紧贴琴键,声音要连贯,渐强的力度要均匀、层层推进,应注意刻画音乐的内在张力与线条感。

(2)双音音型颤音,

演奏作品中的双音型颤音时,演奏者要力求弹奏双音的两个手指同时用力均匀,声音整齐,演奏效果要清晰而连贯。相比音阶型颤音而言,双音音型颤音的演奏在强调手指控制外还应主动加入手臂力量的传送,以突出音乐织体变化带来的音响上的丰满与厚重感。

2.琶音

琶音的运用可谓淋漓至尽地描绘了浪漫派时期音乐富于抒情性、歌唱性与诗意性的基本“轮廓”。笔者认为在肖邦作品中,琶音的地位极其重要,可谓等同于旋律之地位,肖邦作品中的琶音是其作品浪漫诗意元素的符号,因此,第20、21小节在低声部大切分节奏后出现的琶音在演奏时切忌“轻描淡写”带过,应被以像旋律一样的“身份”加以强调,演奏时手腕应带动手指,加入手臂力量的助推,以使和弦冠音得以突出、连贯,从而突出作品的歌唱性。

(五)踏板运用

随钢琴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浪漫派钢琴作品的踏板使用手段相比之前巴洛克、古典风格更为复杂多变,从原来较为常见的节奏踏板逐渐拓展出音后踏板与半踏板的使用方法,笔者认为音后踏板所产生的连贯型声音效果与肖邦钢琴作品传递出的歌唱性基本风格不谋而合。作品第93-101小节,为保证低声部八度与和弦交替的大范围音域变化,在演奏时应当尽可能的采用音后踏板,即手指下键后快速踩下踏板,以此循环以形成手脚配合的切分节奏般的动作状态,使音与音之间的大跳在音响上得以连贯,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歌唱性。作品第1小节,低声部的八度演奏时采用全踏板能够使音色效果持续、丰满、有力、连贯,但在演奏第2、3小节中声部时,要和之前低声部的八度在音响层次上有所区别,因此可以采用半踏板,这样更能突出不同声部层次间音色效果的对比,且有助于中声部演奏声音层次的“干净”与清晰。

(六)“Rubato”的处理

“Rubato”即自由速度可谓是肖邦作品的精髓,“Rubato”是指演奏某个音乐片段时,在整体上保持速度统一的同时允许有些音符时值略微延长,而另一些则相应缩短,缩短的部分时值以补偿其延长所占用的时值。自由速度不等同于完全将速度统一抛之脑后,因此演奏时要注意拿捏速度张弛的“分寸”,它是演奏者艺术品位与音乐感觉的直接体现。过分夸张地使用自由速度,不但不能表现作品应有的音乐意境,还会弄巧成拙破坏作品的基本风格,因此要根据作品的实际要求在演奏中进行及时调整,如作品78、79小节,肖邦在低声部的写作上用七连音辅以长音及休止符打破了之前的固定节奏韵律,高声部是富有诗意的歌唱性旋律,笔者建议演奏78小节时左手七连音应严格按照之前演奏的基本速度,以左手为“节拍器”右手演奏则有一些灵动的变化,在琴键上模拟出美声般连贯的歌唱性效果,可在高声部#E#D#C音上把节奏时值稍稍延长,而在其余音符上按照之前的延长幅度相应缩短时值,以形成有“节制”的自由速度变化。

(七)声部层次处理

在作品B段(第39小节),肖邦将旋律织体加厚,音乐变为四声部,笔者建议在演奏时应将各个声部单独拆分练习,力求先抓住主旋律的基本线条,在右手部分演奏的两个声部中,高音声部为主旋律,在演奏时手指应将大臂力量转移至控制高音声部的手指上,使音色明亮、圆润以更好的突出作品的主旋律。中间声部的声音力度应当控制在主旋律层次之下,演奏中声部时不必加入手臂力量,尽量用指尖力量来弹奏,以奏出轻柔、朦胧的音色来弱化中声部的音量,从而突出主旋律。

五、结语

享有“钢琴诗人”美誉的波兰作曲家肖邦将一生的创作热情全部献给了钢琴这一件乐器,这样的“专注力”在作曲领域中可谓是史无前例的,在他创作的不计其数的经典之作中,以“船歌”为标题来命名的作品仅此一首,作品一方面以歌唱性般的旋律、极致的诗意与独特的画面感而著称,另一方面以丰富的和声语汇、声乐性的旋律特点成为肖邦作品中的重要代表作。特殊的节奏韵律、装饰性旋律变奏、以及多声部的织体形态更是构建了肖邦的创作内涵,此曲成为钢琴音乐会与专业钢琴比赛里演奏频率较高的浪漫派钢琴作品之一,从阿图尔.鲁宾斯坦、傅聪、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享誉世界的钢琴大师再到陈萨、郎朗等当今世界优秀的青年钢琴家都相继在音乐会中成功的诠释过这首作品,钢琴家们的诠释在遵照作品风格为原则的基础之上又在演奏风格方面独具个性,因此,笔者认为这样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永远值得我们钢琴演奏者不断对其进行探索与二度创作,通过不断地研究演奏法之基本要素来更好的诠释和传承这样的经典之作是我们每一位钢琴教育工作者及钢琴演奏者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船歌肖邦声部
“钢琴诗人”肖邦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往事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汉江船歌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肖邦
散文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