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淮河琴书的发展方式探讨*
2019-12-17王秋婷
王秋婷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 236000)
淮河琴书传入安徽省阜南县乡村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时期由山东传入到安徽省,曲调委婉、语音质朴、演唱形式活泼,内容具有乡土化及生活化等特点,是安徽省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表达形式,目前已经被列为是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琴书在演唱方法上与其他曲艺品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唱腔为主体,四句腔使用较多,艺人称:九腔十八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大众审美的不断变化,安徽的地方戏曲剧院数量的减少,受众群众也呈缩减状态,淮河琴书和其它地方戏曲一样,在发展中受到瓶颈,为了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淮河琴书的创作者们也在不断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式。
一、新时期背景下淮河琴书发展状态
淮河琴书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蚌埠市、阜阳市阜南县等地区民间的一种传统琴书艺术,唱腔舒缓浑厚,语言淳朴生动,韵味悠长优美,在淮河流域众多的戏曲文化中独树一帜。因其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地区,为了能够满足安徽省群众的需要,在琴书中融合了坠子、大鼓、淮词、民间小调等,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淮河风情的淮河琴书。
淮河琴书于2008年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孟影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河琴书的主要传承人。她的琴书表演形式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传统琴书的“九曲十八调”,而且注意从地方戏曲、民间小调中汲取营养,丰富淮河琴书的唱法。2004年她创作的琴书《一块碎玻璃》荣获中国曲艺节—“牡丹奖”,2016年她凭借琴书《轧狗风波》再度问鼎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种艺术形态不断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淮河琴书在传播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受众范围不断缩减。通过对淮河琴书的观众进行了解可知,有80%以上的观众均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这些群众均为曲艺爱好者,并且生活质量要求较高。
从淮河琴书的曲目上来看,戏曲类型较为单一化,受宣传匮乏影响较大,对淮河琴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进而导致淮河琴书的发展陷入到尴尬的发展境地[1]。
二、新时期背景下淮河琴书发展方式
(一)符合市场化发展秩序
淮河琴书是一种文化产业,其自身的性质,对其市场化发展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新时期背景下,大众的观看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顺应市场化发展秩序及发展要求,应构建完善的市场化运作程序,以保证淮河琴书的节目质量,促进演出经纪效益的提升。在新时期下,市场竞争激烈,文化种类较多,形式具有多元化特点。淮河琴书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应从根本上改变具有指向性的市场化变化,以便能够在激烈的社会上站稳脚跟,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了能够深入的了解淮河琴书的市场化变化情况,笔者对淮河琴书的市场化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淮河琴书借鉴音乐会形式,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各个年龄层大众的审美趋向及文化品位,以便能够实现对不同层次大众审美倾向及消费水平的了解,保留原有观众,吸引新大众为目的。为了提升淮河琴书的知名度,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宣传和营销,以产品推广的形式对淮河琴书的演出进行推广,并设计出了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宣传设计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带动淮河琴书的发展[2]。
(二)创新淮河琴书内容
农村群众作为淮河琴书的最初受众,淮河琴书在刚诞生期间主要是供基层群众进行消遣和娱乐而产生。在多年的发展中,淮河琴书的内容很少发生变化,后人在进行演唱过程中,也仅是照搬传统的淮河琴书内容,导致淮河琴书的内容具有千篇一律特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艺术品位及审美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传统的淮河琴书内容产生枯燥感,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人们对淮河琴书的观看需求。在新时期,淮河琴书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也在引入当前社会的新内容,以生活为支撑点,创新淮河琴书内容,并不断的融入现代语汇,完成对新时期社会现象、快节奏生活及激烈竞争等直观表现。
(三)拓宽淮河琴书的影响力
在新时期下,为了推动淮河琴书的快速发展,应了解当前社会大众对艺术的需求,拓宽淮河琴书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淮河琴书中来,满足当前大众的发展需求,打破时空欣赏所造成的局限性,丰富淮河琴书的演唱方法,以便从听觉及视觉等多个感官系统中来吸引到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例如,淮河琴书表演的曲艺家在进行琴书的“九腔十八调”传输基础之上,将民间小调及戏曲融合进来,以此来丰富淮河琴书的表现方式及演唱方式,以拓宽淮河琴书的影响力,加速淮河琴书的快速发展,满足当前社会人们对淮河琴书的观看需求,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淮河琴书中来,促进淮河琴书的发扬[3]。
三、结语
淮河琴书作为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拥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了促进该项遗传的传承及发展,应结合新时期大众的需求,改变淮河琴书的发展方式,符合市场化发展秩序、创新淮河琴书内容、拓宽淮河琴书的影响力,在发展过程中对其自身的发展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究,确保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推动淮河琴书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