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抗战记忆完整构建的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2019-12-17华林梁思思杜仕若

山西档案 2019年4期
关键词:机工实物档案馆

华林 梁思思 杜仕若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

南侨机工档案是2018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珍贵世界记忆档案文献遗产,记录了南侨机工在抗日战争时期,秉承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正义,参与滇缅公路国际物资运输,支持中国抗战的光辉历史。就国家综合档案馆南侨机工档案资源建设而言,南侨机工档案主要收藏单位,无论是云南省档案馆,或是广西自治区档案馆等,其实物档案资源建设尚处起始阶段,而大量的南侨机工实物档案则为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云南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或相关研究学者和南侨机工后人等收藏。从抗战记忆完整构建的视角,探讨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建设问题,不仅有利于国家综合档案馆南侨机工档案资源的体系化建设,还有利于抗战记忆的完整构建、保护与传承。

一、资源建设意义

(一)完整构建南侨机工档案资源

以云南省档案馆为例,云南省档案馆是保存南洋华侨机工档案最为集中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共收藏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中央驻昆运输机关“西南运输总处”与南洋侨领组织关于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运输形成的文告、文电、公函、名册和证书等各种档案文件850卷,2000余份。这些档案文献反映了1937年国民政府成立西南运输总经理处之后,南洋华侨积极参加中国唯一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抗战物资运输的具体情况,人物涉及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以及国民政府高层官员何应钦、宋子良、余鹏飞等[1]。此外,还保存有300 余幅珍贵的南侨机工历史照片。就南侨机工档案遗存情况看,主要有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口述档案和实物档案等重要类型,无论是云南省档案馆或是广西自治区档案馆等南侨机工档案主要收藏单位,都存在其实物档案资源建设滞后问题。因此,如何以各种有效手段与方式,征集抢救南侨机工实物档案,完善其资源体系建设,是国家综合档案馆南侨机工档案资源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二)完整构建南侨机工抗战记忆

1950年,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夏尔·布莱邦在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指出,“档案是一个国家、省、行政机关的记忆,档案馆保存的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即一个国家的历史证据和作为国家灵魂的材料[2]。”档案的主要功能是传承社会记忆,“历史记忆是社会成员通过文字或其他记载来获得的[3]”。南侨机工形成于1938年至1947年,记录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活在南洋地区的32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应征回国,参加国际物资运输,支援抗战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目前,云南省档案馆所保存的主要是档案文件和历史照片,这些承载南侨机工抗战记忆的档案存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记忆不完整的问题。南侨机工抗战记忆主要由纸质、声像、口述和实物档案等所构建与传承,实物档案的缺失也就导致了其抗战记忆的不完整性问题;二是记忆形象化问题。南侨机工实物档案主要有勋章、纪念章、驾驶证、手表、头盔、摩托、扳手、马灯等,这些实物档案是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运输国际抗战物资所使用的各种实物,具有真实可靠,形象生动的特点。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可以弥补纸质档案等记录细节与形象化缺失问题,并对完整构建南侨机工抗战记忆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亟待解决问题

(一)理论支撑问题

开展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建设首先要解决理论支撑问题,主要有:其一,概念界定问题。关于实物档案的界定自上个世纪90年代档案学界就进行过探讨,迄今,众多学者持赞成意见。霍振礼提出,实物档案有两种,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有价值的自然物,如地质岩心档案、昆虫标本档案等;另一种是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实物成果,例如搪瓷、服装、雕塑或小型样机档案等[4]。张长梅认为,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科研、经营管理、行政工作、党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以有形物体作为档案的载体,这个载体本身以其各异的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元素成分、比例含量及其他物理和化学特性说明客观事实,证明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并经归档保存的有价值的物体[5]。其二,实体管理问题。如翁梅提出,实物档案归档范围包括本单位在各类公务活动中获得的奖杯、奖状、奖牌、奖章、锦旗、荣誉证书等,以及自形成以来使用过的牌匾、停用的各种印章和重大活动中形成的纪念品和宣传品等5个方面[6]。王怡康从印章清洗、分类排序、装盒、编制档号、制作印模、印模扫描、打印盒脊、制作目录和填写备考表等9个方面,探讨印章档案的整理方法[7]。上述研究仅为实物档案的部分内容,从理论研究对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视角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内涵外延问题,二是实体管理问题,三是数字化语境下,对实物档案的重新认识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厘清其内涵外延、管理理论与方法,促进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资源分散问题

从目前南侨机工实物档案分布状况看,主要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云南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等机构等收藏,此外,云南省档案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以及相关学者或南侨机工后人等也珍藏有部分实物档案。如2009年9月3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史料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在展览开幕式上,南侨机工后代陈达娅、余天昆、陈勇等将珍藏多年的南侨机工华侨登记证、驾驶证、纪念章、在滇缅公路上使用的手表、水壶、炊具及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颁发的奖状等捐赠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云南德宏州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收藏有4000 余件头盔、纪念章、摩托、扳手、马灯、卡车等遗存物品,是南侨机工支持抗战的珍贵历史记录。1987年9月,学者林少川深入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岛进行调查研究,对100多位南侨机工及部分遗属进行寻访,抢救和整理了大量第一手口述录音档案文献,以及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日记手稿、纪念章、侨务委员会奖状、军事委员会证明书以及“南侨慰劳团”视察滇缅公路的锦旗等珍贵实物档案[9]。这些散存南侨机工实物档案亟待数字化采集与集中保护。

(三)规范管理问题

南侨机工实物档案规范化管理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一般实物档案规范化管理问题。关于实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金秀红提出,必须完善收集标准规范,以标准和规范的形式明确实物档案的收集范围。同时,加强实物档案保管技术规范的建立,尽快建立保护技术的相关标准,以指导目前实物档案保护工作[10]。缪龙提出,要增强实物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利用率等管理措施[11]。实物档案的科学管理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基础,因此,对南侨机工实物档案进行规范性分类整理,实现其管理的有序化。其二,实物档案数字资源规范建设问题。对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张晓敏提出,可使用扫描或拍摄、图像存储、图像处理、数据质检、数据挂接、数据备份等技术方法开展物档案数字化建设[12]。章敏秀认为,数字档案馆可运用计算机技术实进行物档案的可视化建设,实现实物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可视化[13]。这些研究都未涉及到实物档案数字资源规范化建设问题。因此,如何对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构建数字化采集范围、元数据方案、管理软件研发,及其数字化资源开发等标准体系,是其数字化资源规范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建设对策建议

(一)构建共建机制,协调资源协同建设

南侨机工实物档案主要保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云南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等机构,此外,还有部分实物档案为云南省档案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和相关学者或南侨机工后人等收藏。为做好国家综合档案馆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工作,首先,建议以云南省档案局为主体,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云南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等机构为共建单位,组建南侨机工档案资源共建委员会,构建实物档案数字资源共建机制,组织与协调其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其次,依托南侨机工档案资源共建委员会,规划、部署其实物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并推荐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数字化建设标准,用以规范其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再次,形成联动机制,协调其数字资源开发工作,依托专业网站和新媒体技术等,开发利用南侨机工实物档案信息资源。

(二)依托标准规范,开展资源整合建设

1.散存性实物档案征集。上述可知,南侨机工实物档案除档案馆、纪念馆和博物馆等收藏外,还有许多实物档案散存民间,为相关学者或南侨机工后人等保存。鉴于此,建议依托南侨机工档案资源共建委员会,制定其实物档案收集规范,开展收集工作。其收集方式主要有:一是实物征集,也就是通过捐献、复制、征购或购买等方式,将相关机构、研究学者或南侨机工后人等收藏的南侨机工实物档案征集到档案馆、纪念馆和博物馆等珍藏,以形成资源优势,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抗战遗产。二是数字化采集,即通过数码相机、3D扫描仪等数字设备,依据国家相关数字化标准,在兼顾收藏者信息权益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开展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化征集工作,为其数字资源整合建设提供资源条件。

2.实物档案数字化建设。即依据国家或地方档案相关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并参考图书馆或博物馆等数字资源建设规范,开展南侨机工实物档案资源规范性建设。可参照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有《中国档案机读目录格式》(GB/T 20163-2006)、《数字档案COM和COLD技术规范》(DA/T 53-2014)、《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54-2014)、《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规范DA/T 62—2017》等;图书馆或博物馆相关标准有《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 第5部分:视频资源》(GB/T 31219.4-2014)、《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 第3部分:图像资源》(GB/T 31219.3-2014),以及《文物建筑数码照片资料管理规范》(DB41/T 1543-2018)、《石窟寺文物本体三维扫描测绘技术规程》(DB61/T 1173-2018)、《管理元数据规范》(WH/T 52-2012)等。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规范性建设一是可保存其标准元数,二是便于其数字化资源的移交汇总,三是便于其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开发。

3.资源汇总构建数据库。其一,资源移交汇总。也就是依托云南省数字档案馆和网络平台,以共建共享为理念,在兼顾共建单位信息权益和知识产权保证基础上,将共建单位建成的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进行移交汇总,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奠定数字资源基础。其二,资源数据库建设。一是数字资源规范。即对共建单位移交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通过数据转换进行规划,以整合异构信息资源,便于资源数据库规范化建设;二是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其数字资源进行著录标引,便于规范保管和后期检索利用;三是将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按照不同规划层次进行数据存储,构建资源数据库,为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化开发工作提供资源支持。

(三)数字资源开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专业网站开发。南侨机工实物档案主要保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云南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以及云南省档案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等机构,为此,建议这些收藏机构依托专业网站,开发其档案信息资源。主要方式有:一是利用南侨机工实物图像档案,结合文字介绍,讲述南侨机工抗战故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利用Web3D、360度全景、虚拟漫游等虚拟现实技术,制作南侨机工实物档案网上虚拟展览,宣传南侨机工抗战事迹。三是利用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制作网上爱国主义宣讲课堂,讲述南侨机工抗战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新媒体传播开发。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传播形态[14]。为此,建议利用图像、视频编辑和动画制作等软件,依托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结合文字介绍,编制多媒体南侨机工抗战专题信息,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南侨机工抗战专题信息服务,传播南侨机工抗战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数字资源深度开发。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是珍贵抗战资源,记录了南侨机工应征回国参加滇缅公路国际物资运输,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要历史。为更好地发掘利用这一抗战资源,建议依托其资源数据库,通过撰写南侨机工抗战著作、编辑抗战史料、拍摄专题影视片、制作爱国主义教育课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可视化服务平台等方式,深度挖掘南侨机工实物档案数字资源,宣传南侨机工抗战伟绩,弘扬他们不惧生死、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南侨机工实物档案在其信息传播方面具有直观形象的显著特点,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开发这一珍贵档案资源,可以形象生动地再现南侨机工奋战滇缅公路、参加国际抗战物资运输的历史场景。这对广泛传播南侨机工抗战历史、抢救这一珍贵抗战记忆、弘扬南侨机工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机工实物档案馆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重温南侨机工走过的路
南洋华侨机工档案开发研究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浅论加强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道阻且长:二战后“南侨机工”的复员与南返
when与while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