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忧国忘家 捐躯济难
——分析王丹红创作二胡与乐队《我的祖国》内涵

2019-12-17

黄河之声 2019年18期
关键词:时代性民族性二胡

田 宇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曲目介绍

王丹红,当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作曲家之一。曾创作《岭南变奏》、《乐队扣连环》、《云山雁邈》、《今夜伴71回》、《客家山歌》、2007年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原创箜篌协奏曲《鹊桥仙》、民族管弦乐队作品《炫彩江南》,二胡协奏曲《-ff年随想》、琵琶协奏曲《月儿高》、西藏题材风格的作品《风谷原乡》等具有特色的作品。于2014年11月30日,由中央民族乐团主办的“弦上狂想”王丹红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曲,创作于1956年,乔羽词,刘炽曲,歌曲原唱为郭兰英。影片《上甘岭》描绘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帮助邻国抵抗外来侵略、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这首主题歌曲抒发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豪迈的英雄主义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以及家乡秀美风景的图画,引人入胜。后半部是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

二胡与乐队《我的祖国》是王丹红以刘炽先生创作的同名歌曲《我的祖国》为素材,在保留原曲抒情、委婉音乐气质的同时,加入了乐队,让整首乐曲显得更为恢弘、大气,并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与时代气息。其在乐曲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乐思的扩展。作曲家采用了二胡擅长的演奏方式,在乐曲一开始以及中段,加入了散板,推动了乐曲的发展,并在中段后加入了快板、拨弦等段落,使得乐曲更为丰富,并在乐曲最后采用C调再现,情感更为激烈。

二、《我的祖国》民族性与时代性

音乐中的民族性,就是指一个民族特有的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某种特质,如西北的“花儿”、东北的“二人转”、北京的“京韵大鼓”、山西的“晋剧”、众多民族乐器所演奏的乐曲等等;而音乐中的时代性,则指的是在不同的时代、并且受大的时代背景影响下的,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一些音乐作品,如唐朝的《霓裳羽衣曲》、宋代的《杏花天影》,再到50、60年代的一系列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的歌曲,直到当下的各类流行歌曲等等,透过它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

在一个音乐作品当中,音乐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结合,形成了音乐中的多元的情况。

众所周知,《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其旋律并不复杂,仅仅是由简单的旋律片段,再加入不同的演绎,便形成了我们今天听到的《我的祖国》这首歌曲。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基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士们怀念家乡、以及帮助领国抵抗外来侵略的背景下进行创作,并且在歌曲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进行抒发情感,歌颂祖国的山河,在副歌部分进行曲式的节奏、再加上混声合唱与前半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从歌词中、曲调的变化、配器的变化可以感受到当时志愿军的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精神。整首乐曲的旋律部分大多采用五声音阶构成,并且在旋律写作与歌词方面,较为符合“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特点,并且为副歌的出现进行了铺垫。两者相互结合,才有了现在我们听到的歌曲《我的祖国》。

从她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她对于二度创作是十分重视的。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造时,必须以一度创造的成果——乐谱为标准,进行认真地研读与准确的解释,并以此作为二度创造的依据,那种随意改动原作,违背作曲家意愿的二度创作的不可取的。

在王丹红所改编的二胡与乐队《我的祖国》这首乐曲当中,作曲家首先选用更容易抒发情感的民族乐器——二胡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在保留了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将乐思进行扩充。在一段由慢渐快的散板的印子之后,原曲的主旋律出现,此时演奏需要用二胡进行模仿人声的歌唱,使演奏出的音符不仅仅是符合的音准、节奏、技术等等,还需投入感情,演奏出乐曲应有的强弱变化等等,接下来二胡与乐队的大提琴形成重奏的形式,大提琴主奏,二胡却是保留了原有主旋律的主干音符进行伴奏。在乐曲的第二段散板进入后,为接下来快板的出现做了准备。分析乐谱可以发现,大部分快板的十六分音符都是以“C、D、G、A”为骨干音进行创作,并在中间穿插进了跳把的技巧性段落,以及近20小结的拨弦,让快板段落听起来更加的富有灵动性。在快板的结尾采用了歌曲副歌的部分进行创作,并用交响乐队进行烘托,显得更为宏大,紧接着乐曲转调到C大调进行陈述,相较于乐曲的开始,尾部的再现显得更为情感强烈,并且在结尾处在整个乐队强奏的背景下,二胡采用琶音到达“E”,将乐曲推到最高潮。

在二胡与乐队《我的祖国》当中,乐曲所蕴含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较于歌曲《我的祖国》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曲家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用民族乐器进行抒发,并且结合了当今乐器发展的需要,加入了炫技的段落,更加的符合现今人们对于乐曲的审美。当然不仅仅是这一首乐曲拥有这种特点,现在很多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要表达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下社会的情感,相较于之前更为丰富。

所以说,音乐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乐曲中的民族性透过具有当下时代特点的乐句进行表现,而时代性则又通过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元素、语言等等方面进行表达。

三、结语

二胡与乐队《我的祖国》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为数不多的、以被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改编的二胡作品。一经问世,这首作品被大众所喜欢,不单单是原歌曲曲调旋律的可听性强,还有乐曲中作曲家所创作的部分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二胡与乐队的配合适时的勾动着人们的情感。

在“音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音乐的民族性可以从乐曲的结构、调式、产生的地区、歌词等等方面进行了解;第二,音乐的时代性则是指创作乐曲的时代大背景、以及作曲家创作的个人因素等等;第三,音乐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两个总是紧密结合的,不可分割,就如本文以《我的祖国》为例,纵使王丹红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加入了大量的现代技巧等等,但是两个不同版本的乐曲都流露出的是对祖国山河无限美好的赞美,以及英雄气概。在“音乐的民族新与时代性”中,也涉及到了“传承与发展”。对于歌曲《我的祖国》来说,王丹红改编的版本就是对它的一种传承,将50年代中期的一首歌曲再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原有乐曲的基础上,加入了管弦乐队伴奏、新的二胡演奏技巧等等,这便是对原有歌曲的一种发展,让更多的听众可以接受。

在“二度创作”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作之前,需要以作曲家的一度创作为基础,不可以进行随意改动;第二,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可以对之前其他演奏者的版本进行借鉴参考,以便于自身的创作;第三,在进行二度创作时,添加各类技巧如揉弦、滑音等等,需谨慎,不可以将原本所要表达的情绪发生改变。

猜你喜欢

时代性民族性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诗词的时代性
一把二胡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