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及其周边区域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

2019-12-17谢林玲

黄河之声 2019年18期
关键词:采茶戏湖湘井冈山

谢林玲

(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湘赣边界各县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血与火的斗争而创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培育了具有原创意义的中国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1]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革命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事业。作为红色革命文化内容之一的红色歌曲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一、井冈山区域的文化特色

所谓的井冈山及其周边区域指的是其“红色区域”的主体,其位于江西与湖南两省之交界的罗霄山脉,总体延展至了七个县的区域,主要是江西的井冈山、永新、宁冈、遂川、莲花,湖南的炎陵与差陵。正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横跨两省七县),造就了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包含了历史悠久的庐陵文化、丰富多元的客家文化以及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也正是由于这三种的文化的融合才奠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具有鲜明特征的红色文化。

(一)庐陵文化

“庐陵文化历史悠久,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2]庐陵文化不仅仅为民族文化增添了色彩,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代表着先进的文化主流。尤其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与培养了像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解缙等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们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颂扬与学习。庐陵文化历来就有着勤劳勇敢的务实精神,重教好学的育才精神,坚忍不拔的革新精神,勤政为民的爱国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创新精神以及海纳百川的兼容精神,这些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3]

庐陵文化中的地方性剧种是井冈山区域红色歌曲形成的重要元素。这里所说的地方性剧种主要指的是吉安、宁冈的采茶戏。采茶戏的主体来源于“茶歌”,其是劳动人民在采茶的过程中,为了调解精神、消除疲劳、自娱自乐而进行编唱的曲调,反应了茶农采茶的真实生活。茶歌由口头传唱,逐渐形成了固定的“采茶调”,其旋律优美、节奏活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形成了我国南方特有的民歌形式。伴随着这一曲调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采茶戏这一地方性剧种。吉安采茶戏原称三角班或花鼓班,其内容主要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男女爱情等。宁冈采茶戏原来也被称为三角班或采茶,后来逐渐被称为赣西采茶戏,曲调旋律简单朴实,朗朗上口,易学易唱,加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二胡、唢呐辅以伴奏,成为当时地方中较为时兴的曲种之一。在红色歌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都借鉴并使用了采茶戏中的音乐元素,如当时流行的《大放马》、《送哥哥上前方》、《自愿当红军》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客家文化

客家又被称为客籍,是由于历史进程中,战乱、饥荒引起的中原居民南下而进入赣、粤、闽的交界地区,逐渐与当地的瑶族、畲族等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特殊群体。客家文化也主要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再融合了瑶族、畲族等当地文化,进而形成了一种丰富多元的文化。客家向来注重团队协作、革新创造、刻苦勤俭、艰苦奋斗与讲求实际的精神,他们靠着自己努力与奋斗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每到一处,都为当地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乐观进取、积极向上,同时又敢于反抗、崇尚正信,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前期,许多重要的革命武装的领导者都是客籍人。客家文化以及其所传承的精神意志极大的融入了当时的红色歌曲之中。在红色歌曲的形成过程中,客家山歌对其影响尤为明显。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其语言质朴,用客家本土方言演唱,是在客家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其体裁形式多样,有劳动歌、劝世歌、猜调、行业歌等;题材内容丰富,有感情浓烈的,抒情叙事的,感物即事的等。在客家山歌中,尤以兴国山歌最具代表性,其中“哎呀勒”不仅成为了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而且旋律高亢、优美。在井冈山及其周边区域红色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客家山歌作为一支重要的音乐元素,已然深深的融入到了创作之中,为其红色歌曲注入了新的内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白花谢了开花红》、《豆荚结子双成双》、《红军不怕反动派》、《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等。

(三)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诞生在湖湘大地上的一种多元包容的文化,其不仅仅包括“湘学”这一经典的雅文化,同时也包含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哲学、艺术、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湖湘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湖湘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比如曾国藩等的“扎硬寨、打死战”;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这里涌现出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如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贺龙等,他们为中华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行知统一的求实精神,这也是湘学的主旨,毛泽东在前人这一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了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文化思想。同样,湖湘文化对井冈山区域红色歌曲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茶陵的湘剧。湘剧在茶陵亦被称为“大戏”,以此来区别同类型的采茶戏。湘剧的演员大都是童子功,表演功底扎实,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多于当地的文化风俗相结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由于社会动荡,传统偏见,湘剧的演员们不仅社会地位低下,而且生活艰苦,还常被视为下三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这种被歧视的现象得到了改观,湘剧演员们彻底翻身,在根据地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井冈山区域红色歌曲的艺术特征

正是由于井冈山的区域性特征,其横跨了湘赣两省的“六县一山”,地域较为广泛,文化内涵丰富。其红色歌曲不仅仅受到了庐陵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湖湘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各种文化思潮的积极影响。就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创作特色与内容题材之中。

(一)创作特色

井冈山区域的红色歌曲受多种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创作特色。

其一是依曲填词,指的是按照已经成熟定型的旋律,根据所要反应的内容填上新词,这些旋律主要是由国外传来的旋律。这一类型是受学堂乐歌的影响,并直接借用这一题材来编创反应革命生活的内容。学堂乐歌的发展引进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旋律,易学易唱,极大的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因而这一类型的歌曲也极易为群众所接受。如《工农兵联合起来》就是由当时的学堂乐歌《中国男儿》(辛汉编)进行重新填词的。而《中国男儿》本身的旋律则是来自于日本的学校歌曲《宿舍里的旧吊桶》。《工农兵联合起来》以其歌词的强大号召力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当时的必唱革命歌曲之一,其词为“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我们奋斗、我们牺牲……”。除了借鉴学堂乐歌的形式以外,也有根据当地曲调或者是古曲曲调旋律进行填词的歌曲。如《红军纪律歌》则是根据《苏武牧羊》的曲调旋律而进行填词的,这首歌曲在当时传唱与流行的范围极广。在当时使用诸如此类手法创作的歌曲还有很多,如《分田歌》等。

其二是改编歌曲,其指的是根据传统民歌、地方戏曲等元素的基础上,将其合适的旋律予以改编而成的歌曲。既使用了已有的曲调元素,但又不完全相同。此类创作手法是红色歌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创作手法,如《无钱人享太平》就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则是在传统山歌的基础上改编的;《过新年》则是在遂川民间歌舞灯曲调的基础上改编;运用《泗州调》改编的《劝白军兄弟们》。应用此类创作手法的歌曲非常之多,构成了当时红色歌曲的主体部分。

其三是完全创作的歌曲,即词、曲完全是全新创作的。这一类型在当时的根据地相对较少,其原因在于当时的根据地刚刚建立,部队有较大的流动性,各方面都还不稳定,没有形成专门的文艺机构或团体,因而也很少有专门从事创作的人才。但随着部队越来越重视文化宣传这一内容,全新创作的歌曲在改编歌曲的基础上逐渐诞生。如《送郎当红军》、《一双红绣鞋》、《八月桂花遍地开》等,虽然也借用了一些民歌曲调,但是也只是借用,创作的程度已经逐渐体现。

(二)题材内容

井冈山区域的红色歌曲在内容上多是反应当时革命斗争的真实生活,其中有号召团结反抗压迫、歌颂党和革命领袖、赞扬革命军队、歌唱新生活等内容的歌曲。

1.号召团结反抗压迫的歌曲,在当时此类歌曲多是在旧有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但是其内容已然远远不同于旧有的民歌,不再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简单的倾诉上,而是在倾诉的过程中饱含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怒火,号召大家起来与敌对势力进行斗争。通过诉说来启发人民群众的反抗意识、阶级觉醒,为其指明奋斗的道路。这类歌曲因其强有力的革命性与斗争性而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并且起到了极大的教育宣传作用,对当时人民群众的醒悟起到了指引性的作用。如《还我血债还我地》、《两条半枪闹革命》、《工农暴动歌》、《土地革命歌》等皆是反应工农群众在水生火热的生活中拿起武器起来反抗剥削、压迫的歌曲。

2.歌颂党和革命领袖的歌曲,根据地的人民长期生活的剥削与压迫之中,共产党来了之后,通过革命前后的对比,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没有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人民就没有幸福生活,因而人们真心拥护党的领导。如《三湾来了毛司令》、《想起恩人毛委员》、《共产党是我们至亲人》、《人民靠稳共产党》、《活着就靠共产党》、《朱司令》等歌曲。

3.赞扬革命军队的歌曲,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最初就以纪律严明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体现出了部队的纪律严明性。部队与百姓之间相亲相爱,体现出了军民一家、鱼水深情。如《迎红军歌》、《保佑红军万万岁》、《红米饭南瓜汤》、《军民一家》等。

4.歌唱新生活的歌曲,在旧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低下,长期生活在地主、反动势力的压迫之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来了之后,给予了人民一个崭新的生活,尤其是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人们由衷的歌唱新生活。如《如今歌唱心中乐》、《剪发放脚歌》、《我送丈夫上前线》等。作为题材内容除了上述所详细描述的四种类型之外,还有反映军事斗争,歌唱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歌曲,鼓动青年参加红军的歌曲,揭露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的歌曲等内容,这些都将在本文之后继续加以研究。

三、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井冈山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指代“井冈山”,而是包含了其相关的区域,即“六县一山”。井冈山区域红色歌曲的发展正是在以上这三种文化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其体现出了自身独有的特色,同时作为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其鲜明的红色歌曲在当时起到了极大的宣传教育、鼓舞士气、团结群众的作用,引领了当时根据地的文化潮流。

猜你喜欢

采茶戏湖湘井冈山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井冈山会师》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我是湖湘儿女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源可寻而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