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娘在那片云彩里》音乐分析与二度创作

2019-12-17

黄河之声 2019年18期
关键词:唱段云彩肢体

李 宇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 太原 030062)

一、《野火春风斗古城》创作背景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为了迎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所创作的一部现代民族歌剧,是一部史诗性与军事性兼具的歌剧作品。有力的弘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概。由著名作词家孟冰,作曲家王祖皆、张卓娅夫妇共同完成,由戴玉强、孙丽英、黄华丽、杨洪基等首演。

歌剧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说,通过当代女大学生穿越69年的时空,倒叙抗战时期冀中地区的抗日烽火,将革命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剧情扣人心弦,更加充满着浓郁的人情味。交织着民族情、战友情、母子情、姐妹情,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抗日英雄形象。在音乐上结合了冀中地区的地方戏曲、民歌等,再与西洋的歌剧创作手法融合,不仅增强了民族性,更让歌剧的戏剧冲突加大,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杨母的角色分析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母是革命者杨晓冬的母亲,她不仅具有慈祥、勤劳、宽厚的中国母亲的传统美德,还是一位投身于革命工作中的地下党工作者。她与杨晓冬的母子关系,与银环的婆媳关系、与金环的抗日革命战友关系,让她不仅充满着慈爱,更加拥有坚韧的性格,拥有对战友们慈母般的关爱和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娘在那片云彩里》是歌剧中一个重要的唱段,故事发生在由于高自萍的出卖,杨晓冬和杨母被日军抓获,日军多次的严刑拷打及威逼利诱都未使杨晓冬变节,因此歹毒的日军多田以杨母威胁杨晓冬,当着杨晓冬的面,将其母亲打的遍体鳞伤,并让其劝服杨晓冬投降,妄图瓦解其革命意志。杨母识破了日军的阴谋诡计,为了不拖累儿子抗日,在家国利益与母子亲情之间,决意赴死。这是她在跳楼之前的一个唱段,也是整部歌剧的高潮所在,极具艺术感染力,完美的展示了一个抗日者的母亲所具有的大无畏的精神。

三、《娘在那片云彩里》音乐分析与演唱

故事发生在被敌伪军所占领的“河北保定”,因此,这部民族歌剧中的音乐主要吸收了河北地区的戏曲、民歌及乐亭大鼓等素材,在西方歌剧的创作手法中融入当地的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整个唱段富有极强的民族性,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歌词并不是豪言壮语,而是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更从歌词中可以看到作为一个革命者母亲所拥有的博大的胸怀和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一种奉献精神。

整个唱段的结构分为四部分,从散板开始过渡到慢板,再从慢板进入到快板,之后再回复到散板。引子部分的伴奏一开始由弱渐强渐快,速度是稍自由、激情的散板,可以把人物情绪与情感积极的推动起来,更拉开了音乐的戏剧表现力和张力。歌词一开始运用的是北方的“九九农谚”歌,春打六九头,也就是俗称的立春节气,本意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希望的开始,实则暗示着革命胜利就在眼前。“春打六九头”这一句中,“春”要轻声说出来,把字咬清楚,“打”用气息和嘴唇去做一个喷口,这样的强烈对比更能表现出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九”和“头”运用了戏曲中的甩腔,“六九”的五度大跳之后,紧接着“来”字的八度大跳,最后结束在一个很长的戏曲中的拖腔中。这一部分的情感起伏明显,音域跨度较大,起到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让整首作品的戏剧性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再加上旋律所具有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奠定了杨母的形象基础。

第二部分进入到慢板,是属于回忆与抒情的段落。亲切自然的演唱,让杨母对家乡生机盎然的春天展开景色描述,从房前屋后再到村里村外,无一不展现着家乡的美景,整个唱段充满着浓郁的冀中风情,旋律中运用了多个切分音符与附点音符,亲切自然的音乐形象与引子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的“啊”字运用到了戏曲中的“哭腔”来进一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革命胜利的殷切期盼。

第三部分是快板,是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之情。切分音的出现与锣鼓的敲打,让整个旋律的律动性更强,“村里村外”与“家里家外”更加给我们展示出了一幅抗战胜利后人民生活和美幸福的场景。演唱与间奏的重复与模仿更加让人觉得心潮澎湃。“冬儿啊,你抬头看”让我们体会到杨母为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的激动与喜悦之情。这一部分的音乐摆脱悲剧的色彩,积极开朗,浓郁的戏曲元素与西洋歌剧的结合,更加使得整个作品的戏剧性大大的增加,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最后一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速度回复到之前的散板,音域跨度较大,展现杨母英勇就义的大无畏精神。“娘把家搬到那片云彩里”运用八度的大跳,将音乐推向了高潮。最后的“啊”是全曲的最高音,通过两组八度大跳,最终将音乐带到了顶峰,二十拍的持续的拖腔,将杨母的情绪与感情彻底抒发出来。

四、肢体语言与情感的表达

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与所处的情境相结合,还要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作品所需的情感。尤其是在歌剧表演中,演员必须通过不同情景、不同情绪、不同内容与情节的变化而对肢体语言进行调整。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外化到肢体语言动作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会更加形象化与丰满化,也让观众对人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黄华丽老师在演唱《娘在那片云彩里》时,她的每一个动作与眼神与当时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开始音乐响起,杨母握着杨晓冬的手说“那句老话时怎么说的?”眼神从看向冬儿到看向远方,神情坚毅,富有叙述感。“春打六九头”时,眼神坚定,就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样。进入第二段后,主要时通过肢体动作来让我们感同身受的看到眼前家乡的美景。第三段的快板,更加振奋人心,杨母踉跄的行走在舞台间,在音乐的节奏里与冬儿进行对话与对望,表达了抑制不住的欢喜之情。最后一段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安详神态,坚定信念,让人们在高音的持续中看到作为一名革命者母亲的高尚的品质。

猜你喜欢

唱段云彩肢体
《悲惨世界》经典唱段分析及演唱技巧研究
绵绵古道连天上
神奇云彩:大自然的画作
春天的云彩
一弯新月挂半天
肢体语言
云彩的秘密
云彩大秀场
肢体写作漫谈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