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品舞之美
——由舞剧电影《丝路花雨》说开去

2019-12-17杨笑舒

黄河之声 2019年15期
关键词:舞剧敦煌动作

杨笑舒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提到舞剧《丝路花雨》,就想到“中国民族舞剧典范”这个词。它是一部六场舞剧。剧中英娘和神笔张的故事是甘肃省歌舞剧院的编导们从莫高窟遗存下来的彩塑和壁画中反复提炼加工而来。为了给人物鲜明的形象,他们专门请画师指导,亲自临摹经典壁画和雕塑中人物的造型神态、舞蹈姿势,终于发现敦煌壁画及彩塑人物特有的S形曲线运动规律。以此为外化的形态标准并借鉴我国戏曲古典舞节奏来创作舞蹈动作——敦煌舞就这样诞生了。大众所熟知的“反弹琵琶”等舞姿也由此而来。舞剧《丝路花雨》从1979年登台一直久演不衰,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地区。总演出量2800多场,观众400多万人次,开创了舞蹈史的先河。该剧俨然成为中国最早最持久的文化输出品牌,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其电影版是无对白彩色艺术片,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在1982摄制。

与舞剧相同,电影版的《丝路花雨》同样保留了原作品六场的分配模式以及故事内容,讲述了发生在唐代丝绸之路上能人巧匠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以及各国人民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第一次看片时,我被故事深深的吸引,认为影片的成功是扎实严谨的故事文本带来的附带效果。但后来接触了敦煌舞,带着疑问再看时,就会发现一部作品能风靡久远,靠的是明显的艺术特色。本片中有几个特色很值得关注:

一、特色一: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却生动地道的舞段,民族气息浓厚

同舞剧一样,电影版的丝路花雨中的舞段基本保留了原作的多样性。通篇最大的亮点毫无疑问也是舞蹈,这些丰富多彩的舞段包括了:中国戏曲古典舞、软舞(绿腰舞&霓裳羽衣舞)、敦煌舞(仙舞&俗舞)、健舞(胡旋舞&柘枝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盘上舞、新疆舞等各种形式。着力突出敦煌舞,并且创新性地融入了很多新的元素。英娘“反弹琵琶”系列舞姿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她的优美造型充满东方女性优雅妩媚之美,独一无二的“S”型舞姿令无数人为之痴迷。在表达人物关系的同时,还借助了西方芭蕾舞剧中的托举技巧。除此之外,再看英娘和其他角色的舞段,会发现很多很多课堂上学到的熟悉的动作,令人倍感亲切。例如:拿箫吹奏式、反身击鼓式、抬腿起飞式、勾腿平望式、飞天瞭望式、飞天持花式等在群舞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同时,根据人物形象和时期情绪的不同,编导们在动作质感的设计上也是煞费苦心的。比如幼年英娘的动作素材以中国戏曲古典舞动作为主,风格活泼灵动,体现幼童的天真俏皮。成年后的英娘动作多以敦煌舞动作为主,控制性、骤停性动作变多,技巧难度加大。塑造出一个舞艺高强,命途多舛但却极能忍耐的坚韧形象。

全片的群舞同样也引人注目,其中令人印象较为深刻的有柘枝舞(灵活俏皮、生动敏捷)、霓裳羽衣舞(典雅大气、婀娜娇美)、仙舞(伎乐等,端庄雅致、神圣静谧)、波斯舞(活泼灵动、风格多变)等。

二、特色二:配乐伴奏上,民族、传统音乐素材与交响乐演奏法大胆结合

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舞蹈之外,电影版《丝路花雨》的配乐也是其特色名片之一。从配器上来说,我们不仅能够听到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中惯用的琵琶、古筝、二胡、竹笛、萧、扬琴等乐器,每当剧情进行到小高潮或者气氛倏地紧张时,西洋管弦类乐器如提琴、号等乐器也都有出现。在演奏的过程中,重点运用“宫商角徵羽”五调式的民族乐队多声部方式演奏。既达到了强化民族特色建立民族符号标签的目的,又实现了古今中西的创新结合。

同时,配乐旋律的编创方面,作曲家们也是博采众长。他们参考和提炼了很多中国传统古曲以及具有不同地域色彩的西域民声。这种素材提取和结合的方式成就了《丝路花雨》的深厚感和神秘感。例如从英娘一出场开始,总有一段如泉水般灵动流畅的音乐作为其背景音乐。或是琵琶,或是丝竹。这段音乐其实就是从古曲《月儿高》中提炼出来的。而《月儿高》又是从唐朝乐舞的《霓裳羽衣曲》演化而来。该曲调干净流畅,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音。采用这样一段旋律作为人物的主题音乐能够很好的塑造英娘纯真质朴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古代民歌》、《唐代雅乐》、《阳关三叠》等古曲的曲调也对其他部分的旋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再说《丝路花雨》中不同地域的音乐。在这部分,旋律选用的伊朗音乐素材和古希腊风格的素材较多。通过这些段落掀起的剧中的某些内容的高潮。例如波斯风格的《刺绣舞》、《驼铃舞》等等。

简而言之,《丝路花雨》的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风格,同时也表现了对剧中某一典型环境的标志作用。这张音乐牌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耳朵,也是这部作品中不可忽视的闪光点。

三、特色三:丰富的电影化手法的使用从另一方面增强了原著的魅力。

首先,影片运用了大量丰富的镜头语言,通过推、拉、摇、移、跟、特写等拍摄手法来呈现不同的场面和环境。给人带来更强的在场感,可以将不同场景所营造的氛围体现的更加充分。这从另一个途径解决了看舞剧时只能在同一角度平面观看的限制。

其次,电影化道具(移动莲花台、佛光板等)的使用以及影视化的妆面造型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外化的更加立体丰满,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的代入感。

最后,影片还采取了特技拍摄(吊威亚)和特效镜头制作(仙女在空中飞翔,花雨从天而降等等)。这些技术的使用也使得观看者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极大的增强了作品的观赏度。

再看电影版《丝路花雨》真的感触颇深。从整个作品的构思到诞生,我们不难发现:去诠释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事物的过程是持续而长久的,你不仅要真正从思想层面上去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解它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在实际操作层面尽己所能的刻苦练习。正所谓摹形而可达意。反过来,当摹形没问题的时候更要时刻记住思想层面的内在含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相对稳定的呈现。

猜你喜欢

舞剧敦煌动作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百科全书舞剧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舞剧《瑞鹤图》剧照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动作描写要具体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