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价值源于艺术管理
2019-12-17李欣泽
李欣泽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艺术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能力,包括一种活动、一场演出所需要的策划、管理、人员安排、财务赞助、活动场所等除演出技能以外的所有能力。譬如一场音乐会,除了音乐演奏家之外的一系列活动人员都在进行着艺术管理的职能,艺术管理表意为艺术的管理,其本质其实可以理解为一切为艺术创作铺路的方式和手段。此处管理一词并不是上下级的阶级关系,而是艺术作品策划及展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艺术工作分支的总和。
艺术管理者则是这些能力的实施者和活动演出的操控者,艺术管理人是位于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媒介形式存在,其本身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了解时下所需要的所流行的艺术元素和受众群体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兴趣,因此艺术管理者是一种从内(自身艺术造诣)而外(对市场和受众的了解)修养发展的一种“传播媒介”。
艺术管理者策划一种活动或者一场演出时首先要对这场活动或者是演出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对于演出要有足够的鉴赏能力,并用接触产生的演出感受来总结策划适应人群和演出主题。一场活动、演出的成功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双方面进行,内容就是艺术产品自身,形式就是艺术管理人员对艺术产品的推广宣传力,策划活动、演出的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艺术管理者需要在保证艺术家进行艺术作品演出的同时保证艺术演出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名合格的艺术管理者是需要将艺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来对艺术演出进行综合性策划。
艺术管理者在目前艺术管理领域中被分为两种层次:1、经济效益大于艺术效益;2、经济效益艺术效益两手抓,综合效益最大化。
经济效益大于艺术效益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剧院团体艺术管理者所追求的一种管理目标。目前国内大众艺术鉴赏能力尚不够高,因而各大剧团剧院都将发展目标定位为以经济效益为主。中国正处于艺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将发展重点定位于经济效益是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发展的必然过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就会产生受众与演奏者之间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演出团体是有一定的受众数量承受上线的,并会受到演出场所的制约,如一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演出场所过大会导致弦音区域性的不同;受众数量过多则会导致音乐会现场糙乱和音乐的视听效果。因此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有可能导致演奏者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而影响整场演出的水准,降低了艺术作品自身的艺术性,同时也导致现场观众艺术欣赏效果。艺术作品的创作不仅是为了展示艺术作品自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将艺术作品传播给更广泛的人,使观众从中能得到心情的宣泄与品性的升华。
经济效益艺术效益两手抓,综合效益最大化是目前艺术管理者理论中普遍所要追求的一种管理方式,这也是目前所有剧团剧院艺术管理者和与艺术管理有关的书籍都以此作为艺术管理者工作的最终目标,在保证艺术家艺术演奏的同时保证受众数量,从而可以使剧院自给自足运营或产生盈利而更好生存。经济效益艺术效益共同追求,在现在艺术行业中是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的,如马克思哲学中所说事物矛盾要明确矛盾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经济效益和艺术效益是两个点,而重点论的研究就在于艺术管理者自身的追求目标了,因而笔者认为经济效益与艺术效益的平衡是不存在的,若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肯定是会丧失艺术价值,若是以艺术效益为中心肯定要维护艺术作品所需要的演出氛围从而丧失一定层次的受众。
艺术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笔者认为这才是艺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最终目标,保证艺术家演奏出超水准的艺术作品,带给观众一种更好的艺术欣赏环境,而损失的则是一定层次的受众数量。艺术不同于一般商品,艺术作品是一种即兴的、无复制的商品,因此艺术家的舒适度则是影响艺术演出水准的最重要的硬性要求。如今各地剧院都追求艺术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但剧院影响力扩大受众群体广泛后,经济效益则不再应是演出首先考虑的因素,艺术作品演出的水准和受众是否具备此次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则是艺术管理者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改变受众选择艺术的状态,而是艺术选择受众,减少没有鉴赏能力的或者被动欣赏的群体从而减少艺术资源的浪费。
艺术管理者未来应该追求的发展方向,是控制一定层次受众数量,保证艺术家的高水准演出;目前艺术管理者普遍理论追求的发展方向,只能保证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正常发挥;而超过演奏团体的受众承受力则会产生一些外界因素影响艺术家或艺术团体的演奏水准。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大众艺术鉴赏能力的普遍提高,未来艺术市场的发展将会形成艺术管理者筛选艺术作品(艺术管理者不能引导艺术创作的方向只能客观筛选艺术作品)、将优秀的艺术作品带入艺术市场、筛选艺术作品受众鉴赏能力的构架,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进行一种双向选择,剧院团也将会以艺术效益的最大化来保证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对艺术本身的继承与发展。